一种中药加工用研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2774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药加工用研磨装置,属于中药研磨技术领域。该中药加工用研磨装置包括加料组件、研磨组件以及烘干收集组件。所述螺旋绞龙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箱体内,所述螺旋绞龙的另一端贯穿于所述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所述防护罩的顶端,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螺旋绞龙转动连接,所述下料管连接在所述防护罩的一侧并与所述防护罩连通。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两端与所述第二箱体连接,所述转动杆贯穿于所述第一过滤网,所述研磨辊连接在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所述研磨辊设置在所述研磨腔体内。有利于提高中药研磨的效率,有利于研磨的均匀性和研磨的更加细化,有利于对中药进行干燥,提升中药的药性。提升中药的药性。提升中药的药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加工用研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中药研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中药加工用研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人们对中药研磨装置的要求提升,常见的中药研磨装置研磨效率较低,无法快速彻底的将中药研磨成粉末,浪费大量的时间,且研磨的不够均匀,研磨后的药材粉末的直径大小达不到使用要求,给病人和医生带来极大的不便,降低了中药研磨装置的实用性。残留的水分也没有去除,大大降低了中药的药性,如何专利技术一种中药加工用研磨装置来改善这些问题,成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药加工用研磨装置,旨在改善中药研磨装置研磨效率较低,且研磨的不够均匀,研磨后的药材粉末的直径大小达不到使用要求,给病人和医生带来极大的不便,残留的水分也没有去除,大大降低了中药的药性的问题。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中药加工用研磨装置包括加料组件、研磨组件以及烘干收集组件。
[0006]所述加料组件包括第一箱体、破碎齿轮、螺旋绞龙、防护罩、第一电机以及下料管,所述第一箱体的上方开设有加料口,所述破碎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一箱体的内部,所述破碎齿轮与所述破碎齿轮之间相互啮合,所述破碎齿轮设置在所述加料口的下方,所述螺旋绞龙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箱体内,所述螺旋绞龙的另一端贯穿于所述第一箱体,所述防护罩设置在所述螺旋绞龙的外部,所述防护罩与所述第一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所述防护罩的顶端,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螺旋绞龙转动连接,所述下料管连接在所述防护罩的一侧并与所述防护罩连通。
[0007]所述研磨组件包括第二箱体、第二电机、转动杆、刀片、第一过滤网、研磨辊以及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箱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的一侧,所述第二箱体的上方开设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与所述下料管连通,所述第二箱体的一侧连接有出料管,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二箱体的上方,所述转动杆设置在所述第二箱体内,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刀片连接在所述转动杆上,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两端与所述第二箱体连接,所述转动杆贯穿于所述第一过滤网,所述研磨辊连接在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过滤网设置在所述研磨辊的下方,所述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以及所述第二箱体之间设置有研磨腔体,所述研磨辊设置在所述研磨腔体内。
[0008]所述烘干收集组件包括罐体、吸料泵、翻动件以及电磁加热线圈,所述罐体设置在所述第二箱体的一侧,所述罐体的上方开设有第二进料口,所述吸料泵固定在所述第二箱体与所述罐体之间,所述吸料泵的输入端与所述出料管连接,所述吸料泵的输出端与所述
第二进料口连接,所述翻动件设置在所述罐体内,所述电磁加热线圈连接在所述罐体的外表面。
[0009]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箱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第一箱体与所述防护罩之间连接有固定板。
[0010]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破碎齿轮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挡料板和第二挡料板,所述第一挡料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箱体的内壁和所述防护罩连接,所述第二挡料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料板的下方。
[0011]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箱体的底端连接有地脚,所述第二电机的外部设置有罩体,所述罩体与所述第二箱体的上端固定连接。
[0012]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滤网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第二箱体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
[0013]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研磨辊与所述研磨腔体和所述第二过滤网之间留有不影响研磨辊使用的间隙。
[0014]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滤网的网孔大小小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网孔大小。
[0015]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罐体的底端连接有放料管,所述罐体的两侧连接有支撑腿,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外部设置有护壳,所述护壳与所述罐体固定连接。
[0016]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翻动件包括第三电机、固定块、转轴以及翻动板,所述第三电机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外部一侧,所述固定块连接在所述第三电机的下方,所述固定块的一侧与所述罐体连接,所述转轴连接在所述罐体的内部,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翻动板连接在所述转轴上。
[0017]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吸料泵的输出端连接有吸料管,所述吸料泵通过所述吸料管与所述第二进料口连接,所述罐体的上方两侧固定有温度计和压力表。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中药加工用研磨装置,使用时,通过加料口将中药倒入到第一箱体内,通过破碎齿轮将中药进行初步粉碎,将中药粉碎成小颗粒,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螺旋绞龙转动将初步粉碎的中药从第一箱体内经螺旋绞龙向上输送并经下料管向外输送。然后中药通过第一进料口进入到第二箱体内,启动第二电机带动转动杆、刀片以及研磨辊进行转动,刀片对进入到第二箱体内的中药进行打碎,当中药颗粒的大小小于第一过滤网的网孔大小,中药从第一过滤网落入到研磨腔体内,并通过研磨辊、研磨腔体以及第二过滤网对中药进行研磨细化,直到中药粉末颗粒小于第二过滤网的网孔大小,则研磨完成,启动吸料泵将中药粉末吸入到罐体内,电磁加热线圈能够快速的对罐体内温度进行升温,将进入到罐体内的中药粉末进行烘干,通过设置翻动件有利于对中药进行翻动加速干燥的速率。有利于提高中药研磨的效率,有利于研磨的均匀性和研磨的更加细化,有利于对中药进行干燥,提升中药的药性。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中药加工用研磨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加料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研磨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烘干收集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00

加料组件;110

第一箱体;112

加料口;114

滚轮;120

破碎齿轮;130

第一挡料板;140

第二挡料板;150

螺旋绞龙;160

防护罩;162

固定板;170

第一电机;180

下料管;200

研磨组件;210

第二箱体;212

第一进料口;214...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加工用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料组件(100),所述加料组件(100)包括第一箱体(110)、破碎齿轮(120)、螺旋绞龙(150)、防护罩(160)、第一电机(170)以及下料管(180),所述第一箱体(110)的上方开设有加料口(112),所述破碎齿轮(120)固定在所述第一箱体(110)的内部,所述破碎齿轮(120)与所述破碎齿轮(120)之间相互啮合,所述破碎齿轮(120)设置在所述加料口(112)的下方,所述螺旋绞龙(150)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箱体(110)内,所述螺旋绞龙(150)的另一端贯穿于所述第一箱体(110),所述防护罩(160)设置在所述螺旋绞龙(150)的外部,所述防护罩(160)与所述第一箱体(1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70)固定在所述防护罩(160)的顶端,所述第一电机(170)的输出端与所述螺旋绞龙(150)转动连接,所述下料管(180)连接在所述防护罩(160)的一侧并与所述防护罩(160)连通;研磨组件(200),所述研磨组件(200)包括第二箱体(210)、第二电机(220)、转动杆(230)、刀片(240)、第一过滤网(250)、研磨辊(260)以及第二过滤网(280),所述第二箱体(210)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110)的一侧,所述第二箱体(210)的上方开设有第一进料口(212),所述第一进料口(212)与所述下料管(180)连通,所述第二箱体(210)的一侧连接有出料管(216),所述第二电机(220)固定在所述第二箱体(210)的上方,所述转动杆(230)设置在所述第二箱体(210)内,所述转动杆(23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220)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刀片(240)连接在所述转动杆(230)上,所述第一过滤网(250)的两端与所述第二箱体(210)连接,所述转动杆(230)贯穿于所述第一过滤网(250),所述研磨辊(260)连接在所述转动杆(230)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过滤网(280)设置在所述研磨辊(260)的下方,所述第二过滤网(280)、所述第一过滤网(250)以及所述第二箱体(210)之间设置有研磨腔体(290),所述研磨辊(260)设置在所述研磨腔体(290)内;烘干收集组件(300),所述烘干收集组件(300)包括罐体(310)、吸料泵(320)、翻动件(340)以及电磁加热线圈(350),所述罐体(310)设置在所述第二箱体(210)的一侧,所述罐体(310)的上方开设有第二进料口(312),所述吸料泵(320)固定在所述第二箱体(210)与所述罐体(310)之间,所述吸料泵(320)的输入端与所述出料管(216)连接,所述吸料泵(320)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进料口(312)连接,所述翻动件(3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燕李培凤
申请(专利权)人:雷波本道农业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