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转式泡泡机的驱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2679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翻转式泡泡机的驱动结构,包括多个起泡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驱动所述各个气泡支架来回翻转的翻转驱动装置,各个起泡支架均与翻转驱动装置传动连接。这种翻转式泡泡机的驱动结构能够驱动起泡框在泡泡液槽与吹风装置之间来回翻转,具有更强动感,并且避免将泡泡液带出泡泡液槽。并且避免将泡泡液带出泡泡液槽。并且避免将泡泡液带出泡泡液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翻转式泡泡机的驱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泡泡机
,尤其涉及一种翻转式泡泡机的驱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泡泡机的基本吹泡原理是将起泡框浸入泡泡液取出后,利用风扇等吹风装置从蘸满泡泡液的起泡框的一侧进行吹风,从而形成泡泡并从起泡框的另一侧吹出。传统泡泡机的吹泡机构通常包括泡泡液槽、旋转装置和吹风装置,泡泡液槽设置在旋转装置的下方,吹风装置设置在旋转装置的后方,起泡框设有一根框柄,多个起泡框通过框柄插接在旋转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上。
[0003]在进行吹泡时,旋转装置驱动各个起泡框绕旋转中心(例如中心转轴)作圆周移动:起泡框在圆周运动过程中从上向下逐渐浸入泡泡液槽中,当起泡框处于最低位时,完全浸没在泡泡液槽中;再随着圆周运动从下往上逐渐离开泡泡液槽,当起泡框处于最高位时,起泡框的框体对准吹风装置的出风口,吹风装置对起泡框吹风生成泡泡。
[0004]但是,这种旋转式的吹泡方式,起泡框在旋转的时候,只做周向运动,缺乏动感,另外,起泡框会不断的将泡泡液从泡泡液槽里头带出,一方面容易造成泡泡液溅射弄脏泡泡机的内部,另一方面溅起的泡泡液也可能会被吹风扇构直接吹出泡泡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翻转式泡泡机的驱动结构,这种翻转式泡泡机的驱动结构能够驱动起泡框在泡泡液槽与吹风装置之间来回翻转,具有更强动感,并且避免将泡泡液带出泡泡液槽。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翻转式泡泡机的驱动结构,包括多个起泡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驱动所述各个起泡支架来回翻转的翻转驱动装置,各个起泡支架均与翻转驱动装置传动连接。
[0007]本说明书所述的翻转式泡泡机,其吹风装置设置在泡泡液槽的下方,吹风风向为垂直向上。泡泡液槽上设有多个出风口,各个起泡支架安装在泡泡液槽与通风道之间,上述翻转驱动装置驱动起泡支架在泡泡液槽和出风口之间前后来回翻转。如无特别说明,本说明书所述起泡支架向前翻转,是指起泡支架从泡泡液槽向出风口翻转;本说明书所述起泡支架向后翻转,是指起泡支架从出风口向泡泡液槽翻转。起泡支架处在泡泡液槽中时,在水平状态下蘸满泡泡液,在逐渐向上并向前翻转的过程中,多余的泡泡液有足够的时间滴落回泡泡液槽中,大大降低起泡支架在翻转过程中将泡泡液的带出量;起泡支架翻转至出风口时,起泡支架处在吹风装置的上方,处在泡泡液槽下方的吹风装置对起泡支架吹风形成泡泡。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翻转驱动装置包括电机、转轴、上驱动轮面、下驱动轮面以及泡泡支座,所述起泡支架包括半齿轮、曲柄和起泡框;泡泡支座为呈竖直状态的圆筒形,上驱动轮面水平可转动地套接在泡泡支座的上部,下驱动轮面水平可转动地套接在泡泡支座的下部,转轴的下端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转轴的上端分别与下驱动轮
面和上驱动轮面传动连接;多个半齿轮沿泡泡支座的周向依次竖直设置在上驱动轮面和下驱动轮面之间,并且半齿轮的转动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上驱动轮面沿其边沿设有朝下的上啮齿段,下驱动轮面沿其边沿设有朝上的下啮齿段,上啮齿段与下啮齿段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错开,并且上啮齿段和下啮齿段均与半齿轮的啮齿相匹配;曲柄具有固定端和活动端,曲柄的固定端通过轴套与泡泡支座连接,并且半齿轮固定安装在曲柄的固定端,起泡框水平固定安装在曲柄的活动端。
[0009]上述半齿轮是指半齿轮沿其周向上设有对分的平滑段和啮齿段。上述固定端在起泡框的翻转过程中,不发生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的位移;上述活动端随着旋转件的驱动发生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的位移,从而带动起泡框进行翻转。
[0010]假设上限位轮和下限位轮均为逆时针转动,当半齿轮的啮齿段朝下、平滑段朝上,当下啮齿段与半齿轮的啮齿段相啮合时,半齿轮在啮合作用下逆时针转动而使起泡框向前翻转,而上啮齿段与下啮齿段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错开,此时处在上方的平滑段与上限位轮没接触,所以上限位轮的转动不会影响半齿轮的转动;同理,当起泡框向前翻转180
°
后,半齿轮的啮齿段朝上、平滑段朝下时,上啮齿段与半齿轮的啮齿段相啮合,此时半齿轮在啮合作用下顺时针转动而使起泡框向后翻转,此时处在下方的平滑段与下限位轮没接触,所以下限位轮的转动不会影响半齿轮的转动。随着上限位轮和下限位轮的转动,与下啮齿段相啮合的半齿轮向前翻转,与上啮齿段相啮合的半齿轮向后翻转,各个半齿轮独立动作互不影响。
[0011]另外,曲柄的固定端通过轴套与泡泡支座连接,确保半齿轮在与上啮齿段、下啮齿段发生啮合时,整个起泡支架不会发生位移。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曲柄包括第一水平段、第一竖直段、第二水平段、第二竖直段和第三水平段;第一水平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旋转件的转动轴线平行,第一水平段的内端作为所述固定端与旋转件连接,第一竖直段的下端与第一水平段的外端连接;第二水平段的延伸方向与旋转件的转动轴线垂直,第二水平段的内端与第一竖直段的上端相连接,第二竖直段的上端与第二水平段的外端相连接;第三水平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旋转件的转动轴线平行,第二竖直段的下端与第三水平段的内端相连接,第三水平段的外端作为所述活动端与所述起泡框相连接。前述内外端是以距离旋转件的距离为基准,靠近旋转件的视为内侧,远离旋转件的视为外侧。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起泡框包括框体和多片蘸液片,框体水平连接在所述曲柄的活动端,多片蘸液片沿框体的周向竖直设置在框体上。前述框体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甚至是其他不规则的封闭图形。
[001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5]本技术翻转式泡泡机的驱动结构有别于传统旋转式的吹泡方式,采用通过翻转驱动装置驱动各个起泡支架进行翻转,将起泡支架设置在泡泡液槽和出风口之间时,起泡支架除了在泡泡液槽和出风口之间来回翻转具有更强动感之外,还能在起泡支架从泡泡液槽逐渐翻转至出风口的过程中,多余的泡泡液有足够的时间滴落回泡泡液槽中,大大降低起泡支架在翻转过程中将泡泡液的带出量。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各标示为:1

起泡支架,101

半齿轮,1011

平滑段,1012

啮齿段,102

曲柄,1021第一水平段,1022

第一竖直段,1023

第二水平段,1024

第二竖直段,1025

第三水平段,103

起泡框,1031

框体,1032

蘸液片,2

翻转驱动装置,201

上驱动轮面,2011

上啮齿段,202

下驱动轮面,2021

下啮齿段,203

泡泡支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转式泡泡机的驱动结构,包括多个起泡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驱动所述各个起泡支架来回翻转的翻转驱动装置,各个起泡支架均与翻转驱动装置传动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式泡泡机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驱动装置包括电机、转轴、上驱动轮面、下驱动轮面以及泡泡支座,所述起泡支架包括半齿轮、曲柄和起泡框;泡泡支座为呈竖直状态的圆筒形,上驱动轮面水平可转动地套接在泡泡支座的上部,下驱动轮面水平可转动地套接在泡泡支座的下部,转轴的下端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转轴的上端分别与下驱动轮面和上驱动轮面传动连接;多个半齿轮沿泡泡支座的周向依次竖直设置在上驱动轮面和下驱动轮面之间,并且半齿轮的转动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上驱动轮面沿其边沿设有朝下的上啮齿段,下驱动轮面沿其边沿设有朝上的下啮齿段,上啮齿段与下啮齿段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错开,并且上啮齿段和下啮齿段均与半齿轮的啮齿相匹配;曲柄具有固定端和活动端,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勃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皮恩希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