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加压脱硫的快速湍流脱硫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2203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应用于加压脱硫的快速湍流脱硫塔,包括塔体及由下至上依次设于所述塔体内的积液室、进气管、增压板、湍流板和喷淋管路;塔体上端还设有出气口;积液室内设有用于将积液室分隔为动流区和静流区的挡流板;增压板内设有锥形孔;湍流板包括网板及设于网板上的多个导流体,导流体包括上弧形板、支架和下弧形板。通过在积液室设置挡流板,便于沉淀物聚集于静流区,保证动流区液体与气体的接触效果,并且可避免排液管堵塞;增压板提高了通过增压板气流的流速,高流速的气流撞击湍流板上的导流体,形成湍流并与喷淋管路形成的水雾充分接触,增加了反应面积,提高了脱硫效率。提高了脱硫效率。提高了脱硫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加压脱硫的快速湍流脱硫塔


[0001]本技术涉及脱硫环保设备
,具体地指一种应用于加压脱硫的快速湍流脱硫塔。

技术介绍

[0002]在湿式氧化法脱硫中,绝大多数都是选用填料塔做为吸收塔。随着化工生产的大型化、规模化越来越普遍,为满足生产需要,填料塔的塔径也越来越大,填料型脱硫塔容易堵塔的弊病也日渐突出。现有脱硫塔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普遍问题,比如:脱硫塔运行数月后填料层易堵塞,阻力上涨、液泛、系统腐蚀严重,气体净化度恶化,直接给后部工序生产带来极大的困难,最终被迫停车检修,因而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更突出的问题是,脱硫效果不理想,脱硫效率低导致脱硫塔出口气体中的硫化氢含量较高,达不到工艺指标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脱硫塔填料层易堵塞,脱硫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加压脱硫的快速湍流脱硫塔,包括塔体及由下至上依次设于所述塔体内的积液室、进气管、增压板、湍流板和喷淋管路;所述塔体上端还设有出气口;
[0004]所述进气管一端设于所述塔体外侧,所述进气管另一端朝下伸入所述积液室内;所述积液室内位于所述进气管一侧设有用于将所述积液室分隔为动流区和静流区的挡流板,所述进气管另一端位于所述动流区;
[0005]所述增压板内设有多个沿所述塔体高度方向设置的锥形孔,所述锥形孔的上端口径小于其下端口径;
[0006]所述湍流板包括网板及设于所述网板上的多个导流体,多个所述导流体之间保持间距;所述导流体包括上弧形板、支架和下弧形板,所述支架呈倒Y字型网状架,所述上弧形板设于所述支架上端,所述下弧形板设于所述支架下端,所述上弧形板的弧面和半径大于所述下弧形板的弧面和半径,且所述上弧形板的外弧面与所述下弧形板的外弧面相背对设置。
[0007]进一步,所述下弧形板的内弧面底部设有朝其轴向端倾斜的导流坡。
[0008]进一步,所述湍流板有多个,分别沿所述塔体高度方向间距设置。
[0009]进一步,相邻所述湍流板上的所述导流体错开设置。
[0010]进一步,靠近所述增压板的一个所述湍流板上的所述导流体设于所述锥形孔上方。
[0011]进一步,所述塔体位于所述积液室下端还设有排液管。
[0012]进一步,所述喷淋管路包括盘管、喷淋钢管、喷头、喷淋法兰、连接管和闸阀;所述盘管设于所述塔体外周,并通过所述闸阀与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喷淋钢管通过喷淋法兰与所述塔体连接,所述喷淋钢管内端设于所述塔体内并在该内端设有喷头,所述喷淋钢管
外端设于所述塔体外并与所述盘管连通。
[0013]进一步,所述喷淋钢管包括多个沿所述塔体周向设置的长度不同的喷淋支管。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积液室设置挡流板以将积液室分隔为动流区和静流区,便于沉淀物聚集于静流区,保证动流区液体与气体的接触效果,并且可避免排液管堵塞;通过增压板的锥形孔的作用,提高通过增压板气流的流速,高流速的气流撞击湍流板上的导流体,形成湍流并与喷淋管路形成的水雾充分接触,增加了反应面积,提高了脱硫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应用于加压脱硫的快速湍流脱硫塔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增压板的半剖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中湍流板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3中导流体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塔体1、积液室2、进气管3、增压板4、湍流板5、出气口6、盘管7、闸阀8、喷头9、喷淋法兰10、连接管11、喷淋钢管12、排液管13、动流区14、静流区15、挡流板16、锥形孔17、网板18、导流体19、上弧形板20、支架21、下弧形板22、导流坡23。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1]如图1~4所示的一种应用于加压脱硫的快速湍流脱硫塔,包括塔体1及由下至上依次设于所述塔体1内的积液室2、进气管3、增压板4、湍流板5和喷淋管路;塔体1上端还设有出气口6;塔体1位于积液室2下端还设有排液管13。
[0022]进气管3一端设于塔体1外侧,进气管3另一端朝下伸入积液室2内;积液室2内位于进气管3一侧设有用于将积液室2分隔为动流区14和静流区15的挡流板16,进气管3另一端位于动流区14。
[0023]增压板4内设有多个沿塔体1高度方向设置的锥形孔17,锥形孔17的上端口径小于其下端口径。
[0024]湍流板5包括网板18及设于网板18上的多个导流体19,多个导流体19之间保持间距;导流体19包括上弧形板20、支架21和下弧形板22,支架21呈倒Y字型网状架,上弧形板20设于支架21上端,下弧形板22设于支架21下端,上弧形板20的弧面和半径大于下弧形板22的弧面和半径,且上弧形板20的外弧面与下弧形板22的外弧面相背对设置。
[0025]下弧形板22的内弧面底部设有朝其轴向端倾斜的导流坡23。湍流板5有多个,分别沿塔体1高度方向间距设置。本实施例中的湍流板5有四个。上下相邻湍流板5的导流体19错开设置。靠近增压板4的一个湍流板5上的导流体19设于锥形孔17上方,气体在该湍流板5与增加板之间形成的湍流流速最大,更容易破裂液滴。
[0026]当喷淋管路喷淋形成的水滴滴落至上弧形板20上后,形成一层液膜,多余的液体沿上弧形板20两径向端流下,并掉落至下一个湍流板5的上弧形板20上,再次形成液膜,同时液体滴落过程中与相对流动的气流充分接触,反应面积增大。当气流上升过程中,撞击下弧形板22的外弧面,气流被分流至两侧并与相邻的下弧形板22两侧形成的气流相撞形成湍
流,湍流与上弧形板20外弧面的液膜充分接触并反应。部分液体被气流撞击后改变方向掉落至下弧形板22的内弧面上,做短暂停留后沿着导流坡23流下,这一过程延长了单位体积的液体从喷淋管路至积液室2所经过的路径长度,从而增加了单位体积液体与气体的接触面,进一步提高了反应效率。
[0027]本实施例中的喷淋管路包括盘管7、喷淋钢管12、喷头9、喷淋法兰10、连接管11和闸阀8;盘管7设于塔体1外周,并通过闸阀8与连接管11连通;喷淋钢管12通过喷淋法兰10与塔体1连接,喷淋钢管12内端设于塔体1内并在该内端设有喷头9,喷淋钢管12外端设于塔体1外并与盘管7连通。喷淋钢管12包括多个沿塔体1周向设置的长度不同的喷淋支管。这种特殊分布的喷淋钢管12喷淋效果更好,喷雾散发面更广。
[0028]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同样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加压脱硫的快速湍流脱硫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1)及由下至上依次设于所述塔体(1)内的积液室(2)、进气管(3)、增压板(4)、湍流板(5)和喷淋管路;所述塔体(1)上端还设有出气口(6);所述进气管(3)一端设于所述塔体(1)外侧,所述进气管(3)另一端朝下伸入所述积液室(2)内;所述积液室(2)内位于所述进气管(3)一侧设有用于将所述积液室(2)分隔为动流区(14)和静流区(15)的挡流板(16),所述进气管(3)另一端位于所述动流区(14);所述增压板(4)内设有多个沿所述塔体(1)高度方向设置的锥形孔(17),所述锥形孔(17)的上端口径小于其下端口径;所述湍流板(5)包括网板(18)及设于所述网板(18)上的多个导流体(19),多个所述导流体(19)之间保持间距;所述导流体(19)包括上弧形板(20)、支架(21)和下弧形板(22),所述支架(21)呈倒Y字型网状架,所述上弧形板(20)设于所述支架(21)上端,所述下弧形板(22)设于所述支架(21)下端,所述上弧形板(20)的弧面和半径大于所述下弧形板(22)的弧面和半径,且所述上弧形板(20)的外弧面与所述下弧形板(22)的外弧面相背对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加压脱硫的快速湍流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弧形板(22)的内弧面底部设有朝其轴向端倾斜的导流坡(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彤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九裕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