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黑莓散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71830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黑莓散茶,包括如下原料:黑毛茶,莓茶;上述原料的制备方法为:(1)按照复合黑莓散茶的原料配比称取,混匀得到混合茶;(2)复水:在混合茶上均匀喷洒水;(3)灭菌:将复水后的混合茶灭菌,冷却;(4)接种:将茯砖茶凿开并粉碎,然后加水进行浸泡,振摇,过滤得金花菌悬液;挑选无杂菌的金花菌悬液均匀喷洒到步骤(3)得到的混合茶上,混匀;(5)发花:将接种后的混合茶进行培养;(6)干燥:将发花后的混合茶先进行初烘,然后复烘至足干,得到所述的复合黑莓散茶。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黑毛茶和莓茶二者复配进行金花菌发花得到的复合黑莓散茶既能够具有调节肠胃、降脂减肥的良好功效,又能保持其较高的抗菌、消炎功效。持其较高的抗菌、消炎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黑莓散茶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茶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复合黑莓散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莓茶,学名显齿蛇葡萄,系葡萄科蛇葡萄属的野生藤本植物,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又名藤茶、甜茶、田婆茶、白茶等。幼嫩茎叶经杀青、揉捻、干燥后,表面形成的一层“霜”为黄酮类化合物析出晶体,霜状物质越多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越高。其黄酮类物质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含量丰富,高达40%以上,有降血糖血脂、保肝护肝、抗氧化、降疲劳、抗肿瘤及抗病毒等功用。在湖南湘西南作为一种典型的药食两用植物,民间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黄疸型肝炎、疱疖等症已有数百年历史,具有极高的饮用药用价值。
[0003]黑茶是中国最具特色的茶类,在杀青、揉捻后有“渥堆”这一特殊工序,属于后发酵茶。相关研究表明,黑茶在消食去腻、止泻止痢、解毒、降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改善胃肠道功能、调节肠道免疫、保肝护肝作用明显。茯砖茶因优势菌种—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发花而表现出独特的风味及功能,是湖南黑茶特色茶类,冠突散囊菌不仅是茯砖茶中优势益生菌种,还在绿茶、红茶、铁观音、白牡丹等茶叶基质中进行“散茶发花”,获得了成功。非茶类茶物,如荷叶、桑叶等通过拼配进入茯砖茶“发花”获得成功,丰富了冠突散囊菌加工发花茶类产品。
[0004]茯砖作为湖南黑茶中的一朵“金花”,以其独特的“金花”—冠突散囊菌,在近年来迅速席卷国内茶叶市场,为广大茶人提供了开拓了黑茶开发的新方式,使黑茶产品层出不穷。茶叶经冠突散囊菌发花后,其茶多酚、氨基酸、水溶性蛋白质和黄酮类物质等呈味物质含量下降,抑菌能力和黑毛茶比较有所下降。
[0005]因此,如何保证具有调节肠胃、降脂减肥的良好功效,又能保证具有较高的抗菌、消炎功效的一种含黑茶的散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既能够具有调节肠胃、降脂减肥的良好功效,又能保持其较高的抗菌、消炎功效的一种复合黑莓散茶及其制备方法。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黑莓散茶,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黑毛茶70

90%,莓茶10

30%。
[000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黑毛茶和莓茶的复配得到的复合黑莓散茶滋味醇厚回甘、汤色红橙明亮、香气菌花香明显;且既能够具有调节肠胃、降脂减肥的良好功效,又能保持其较高的抗菌、消炎功效。
[0009]优选地,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黑毛茶75

90%,莓茶10

25%。
[0010]优选地,所述黑毛茶为湖南安化群体品种茶树的一芽二、三叶加工而成;所述莓茶选自湖南湘西永顺县。
[0011]本专利技术中还提供了一种复合黑莓散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2](1)按照所述的复合黑莓散茶的原料配比称取,混匀得到混合茶,备用;
[0013](2)复水:在混合茶上均匀喷洒水,备用;
[0014](3)灭菌:将复水后的混合茶灭菌,冷却,备用;
[0015](4)接种:将茯砖茶凿开并粉碎,然后加灭菌冷却后的水进行浸泡,振摇,过滤得金花菌悬液,备用;
[0016]挑选无杂菌的金花菌悬液均匀喷洒到步骤(3)得到的混合茶上,混匀,备用;
[0017](5)发花:将接种后的混合茶进行培养;
[0018](6)干燥:将发花后的混合茶先进行初烘,然后进行复烘至足干,得到所述的复合黑莓散茶。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的制备方法通过在黑毛茶和莓茶的混合茶上接种金花菌悬液,增加了黑莓散茶的口感,并提高了调节肠胃、降脂减肥的功效,从而实现了本专利技术中产品的多元化及实用性。
[0020]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喷洒水的质量为混合茶质量的5

30%;步骤(2)还包括静置,喷洒水后静置4

24h,温度为4

50℃。
[00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灭菌前对茶叶进行复水,增加茶叶含水量,有助于彻底杀灭茶叶的杂菌;在复水步骤中喷洒水后静置4

24h,有助于茶叶中水分均匀分布。
[0022]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灭菌温度为121℃,时间为10

60min;所述冷却时间为2

12h,冷却温度至4

37℃。
[00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采用高压蒸汽湿热灭菌方式对复水后的原料进行处理,保证接种前茶叶处于无菌状态,排除了外来杂菌污染的可能,从源头上保证了微生物发花的安全性。
[0024]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水与茯砖茶的质量比为10:1;所述金花菌悬液的质量为步骤(3)得到的混合茶质量的5%

30%;所述冷却至23

30℃;所述浸泡时间为10

30min。
[00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采用人工接种将金花菌悬液接种到茶叶中,不但可以有效避免杂菌污染,还可以控制发花质量,从而提高茶叶品质。
[0026]优选地,步骤(5)中,所述培养的温度为25

30℃,湿度为60

90%,时间为10

14d。
[002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发花是茯砖茶加工过程中特有的工艺,本专利技术采用散茶发花技术,发花均匀、周期短,金花茂盛,且无需压砖这一过程,饮用前不用费力凿砖,饮用方便。
[0028]优选地,步骤(6)中,所述初烘温度为90

105℃,时间为0.5h

1h;所述复烘温度为70

85℃;且进行初烘、复烘时,混合茶的厚度为3

5cm。
[002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干燥过程中要求提香机提前达到90

105℃,才能进行初次烘干,摊叶厚度不能超过5cm,使茶叶中水分快速散失,否则茶叶易出现水闷味,时间不超过1h,否则茶叶易烤焦,出现糊味、苦味。
[0030]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复合黑莓散茶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制作出来的不同配比金花复合莓茶产品,与黑毛茶发花茶样比较显著提高了茶多酚含量、EGCG含量、二氢杨梅素含量,分别达2.26%

25.91%、1.8

5.7倍、2.2

5.9倍;显著降低了咖啡碱含量,达11.05%

29.65%。产品中莓茶配比越高,茶多酚含量、EGCG含量、二氢杨梅素含量上升幅度越大,咖啡碱含量下降幅度越大。应用此工艺加工
的复合黑莓散茶产品,口感适宜,既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黑莓散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黑毛茶70

90%,莓茶10

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黑莓散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黑毛茶75

90%,莓茶10

2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黑莓散茶,其特征在于,所述黑毛茶为湖南安化群体品种茶树的一芽二、三叶加工而成;所述莓茶选自湖南湘西永顺县。4.一种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黑莓散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黑莓散茶的原料配比称取,混匀得到混合茶,备用;(2)复水:在混合茶上均匀喷洒水,备用;(3)灭菌:将复水后的混合茶灭菌,冷却,备用;(4)接种:将茯砖茶凿开并粉碎,然后加灭菌冷却后的水进行浸泡,振摇,过滤得金花菌悬液,备用;挑选无杂菌的金花菌悬液均匀喷洒到步骤(3)得到的混合茶上,混匀,备用;(5)发花:将接种后的混合茶进行培养;(6)干燥:将发花后的混合茶先进行初烘,然后复烘至足干,得到所述的复合黑莓散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黑莓散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喷洒水的质量为混合茶质量的5

3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复合黑莓散茶的制备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禹利君佘清华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芙蓉区丰途茶生物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