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载运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1730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载重系统。具体为一种集成式载运底盘,包括底盘架体和安装于底盘架体的动力源、驱动装置、轮轴,底盘架体包括承载架体和承载架体端侧设置的下沉板体,承载架体中央设置长凹槽,长凹槽两侧壁体设置的竖向凹槽,承载架体底部设置动力轮轴和从动轮轴,动力源固定安装于下沉板体,承载架体和下沉板体分布设置连通的输油孔道,驱动装置装设于长凹槽内并通过竖向凹槽固定,动力轮轴的中段设置齿轮并外露于长凹槽内,驱动装置设置有动力驱动的蜗杆或齿条并适配啮合动力轮轴的中段齿轮,驱动装置连接竖向外接孔和/或端部外接孔输入输出动力油,特点是高承载,模块化,底盘集成度高,超薄且体积小,强力液动力输出,驱动稳定性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式载运底盘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特种行走机械
,具体是一种集成式载运底盘。

技术介绍

[0002]空间局限的情况下,如果实现超重载运,目前的载运底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体积较大,自动化程度不高,承载能力差,动力设置不合理,驱动力弱,托载能力不稳,无法满足当下工业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空间局限的情况下,超重载运的问题,专利技术一种集成式载运底盘。
[0004]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成式载运底盘,包括底盘架体和安装于底盘架体的动力源、驱动装置、轮轴,其特征在于:底盘架体由单体加工而成,包括承载架体和承载架体端侧设置的下沉板体,承载架体中央设置长凹槽,长凹槽两侧壁体设置有安装槽,动力源固定安装于下沉板体,承载架体和下沉板体分布设置连通的输油孔道,输油孔道连接承载架体上设置的外接油孔,驱动装置装设于长凹槽内并通过安装槽固定,轮轴包括动力轮轴和从动轮轴,动力轮轴的中段设置中段齿轮并外露于长凹槽内,驱动装置设置有动力驱动的蜗杆或齿条并适配啮合动力轮轴的中段齿轮,驱动装置连接外接油孔输入输出动力油。
[0005]承载架体底部设置导轮轴,导轮轴安装轴承构成导向轮,承载架体相对下沉板体的另一端侧设置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第一容腔设置防撞头,第二容腔设置光电检测头。
[0006]承载架体上平面设置键槽,键槽装设键用于固定负载,承载架体上平面设置连通工艺孔的螺纹孔,螺纹孔安装压力传感器。
[0007]从动轮轴包括第一从动轮轴,承载架体底部设置容纳动力轮轴和第一从动轮轴的半圆轴槽。
[0008]从动轮轴包括第二从动轮轴,承载架体底部设置容纳第二从动轮轴的中置轴槽。
[0009]动力轮轴、第一从动轮轴、第二从动轮轴的轴体分别装设多组轴承,底盘架体的半圆轴槽内装设动力轮轴和第一从动轮轴,轴承外圆与半圆面腔体配合,底盘架体底部扣合设置齿轮轴箱,封盖动力轮轴和第一从动轮轴的轴承安装段。
[0010]下沉板体上设置若干竖向的孔道和分布对应沟通的横向孔道,承载架体设置若干横向孔道,承载架体上平面设置工艺孔分别对应连通承载架体的横向孔道和下沉板体的横向孔道。
[0011]驱动装置为马达蜗杆组件,马达蜗杆组件包括马达和连接马达输出轴的蜗杆,马达体外设置的凸缘并适配安装槽,蜗杆的齿与动力轮轴的齿啮合传动。
[0012]驱动装置为齿条缸组件,齿条缸组件包括缸筒和缸筒内设置的双向齿条活塞,缸筒设置对应齿条方向的开口,缸筒外设置凸缘并适配安装槽,齿条缸组件安装设置于动力轮轴上方,齿条与动力轮轴的齿啮合传动。
[0013]适配设置凹形轨道,承载架体底部至少设置两组导向轮并适配设置于凹形轨道内。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可以获得以下技术效果:高承载,模块化,底盘集成度高,超薄且体积小,强力液动力输出,驱动稳定性好。
[0015]本专利技术实现了空间局限的情况下超重载运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三维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三维爆炸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以双马达蜗杆组件和齿条缸组件作为驱动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3A

A剖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底盘架体三维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底盘架体的俯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马达蜗杆组件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齿条缸组件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底盘架体正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以双马达蜗杆组件作为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以齿条缸组件作为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1

底盘架体、2

防撞头、3

光电检测头、4

导向轮、5

动力轮轴、6

第一从动轮轴、7

第二从动轮轴、8

压力传感器、9

负载、10

凹形轨道、11

齿轮轴箱、12

侧板、13

马达、14

蜗杆、15

齿条缸组件、16

动力源、101

承载架体、102

长凹槽、103

第一容腔、104

第二容腔、105

导轮轴、106

竖向凹槽、107

半圆面腔体、108

中置腔体、109

键槽、110

下沉板体、111

螺纹孔、112

孔道一、113

孔道二、114

孔道三、115

孔道四、116

孔道五、117

孔道六、118

孔道七、119

孔道八、120

孔道九、121

竖向外接孔、122

端部外接孔、123

工艺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

11所示,一种集成式载运底盘,包括:底盘架体1、防撞头2、光电检测头3、导向轮4、动力轮轴5、第一从动轮轴6、第二从动轮轴7、齿轮轴箱11、侧板12、动力源16、驱动装置。
[0019]其中,底盘架体1由单体加工而成,材料优选钢制锻件,如图2、图5,结构组成包括:承载架体101,承载架体101中央设置容纳驱动装置的长凹槽102,长凹槽102两侧壁体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优选竖向凹槽106,承载架体101底部设置用于容纳动力轮轴5和第一从动轮轴6的半圆轴槽107,承载架体101底部设置用于容纳第二从动轮轴7的中置轴槽108,承载架体101端侧设置的下沉板体110,如图6、图9,下沉板体110上设置竖向的孔道一112、孔道二113、孔道三114,下沉板体110设置横向孔道四115、孔道五116、孔道六117,孔道一112、孔道二113、孔道三114分别对应沟通孔道四115、孔道五116、孔道六117,承载架体101设置横向孔道七118、孔道八119、孔道九120,通过三组工艺孔123分别对应连通:孔道四115和孔道七118、孔道五116和孔道八119、孔道六117和孔道九120,承载架体101的顶部和端部设置外
接油口,顶部平面设置优选竖向外接孔121,端部设置优选横向外接孔122,竖向外接孔121和端部外接孔122是孔道七118、孔道八119、孔道九120的各自独立外接口,可根据外接驱动元件的位置及接口进行配置连接,底盘架体1端侧设置第一容腔103和第二容腔104,承载架体101底部设置导轮轴105,承载架体101上平面设置键槽109,承载架体101上平面设置连通工艺孔123的螺纹孔111。
[0020]如图1、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载运底盘,包括底盘架体(1)和安装于底盘架体(1)的动力源(16)、驱动装置、轮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架体(1)由单体加工而成,包括承载架体(101)和承载架体(101)端侧设置的下沉板体(110),承载架体(101)中央设置长凹槽(102),所述长凹槽(102)两侧壁体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动力源(16)固定安装于下沉板体(110),所述承载架体(101)和下沉板体(110)分布设置连通的输油孔道,所述输油孔道连接承载架体(101)上设置的外接油孔,所述驱动装置装设于长凹槽(102)内并通过安装槽固定,所述轮轴包括动力轮轴(5)和从动轮轴,所述动力轮轴(5)的中段设置中段齿轮并外露于长凹槽(102)内,所述驱动装置设置有动力驱动的蜗杆(14)或齿条并适配啮合所述动力轮轴(5)的中段齿轮,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外接油孔输入输出动力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载运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体(101)底部设置导轮轴(105),所述导轮轴(105)安装轴承构成导向轮(4),所述承载架体(101)相对下沉板体(110)的另一端侧设置第一容腔(103)和第二容腔(104),所述第一容腔(103)设置防撞头(2),所述第二容腔(104)设置光电检测头(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载运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体(101)上平面设置键槽(109),键槽(109)装设键用于固定负载,所述承载架体(101)上平面设置连通工艺孔(123)的螺纹孔(111),所述螺纹孔(111)安装压力传感器(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载运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轴包括第一从动轮轴(6),所述承载架体(101)底部设置容纳动力轮轴(5)和第一从动轮轴(6)的半圆轴槽(107)。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朝林隋斌薛长艳程俊红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高行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