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楼面的找平导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1596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现浇混凝土楼面找平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楼面的找平导轨,包括角钢体以及加固件,角钢体架设在支架上处于混凝土层的上方,加固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支架,加固件的中部朝下抵压角钢体;角钢体与混凝土层呈上下对应布置,找平体系活动连接角钢体。将角钢体架设在支架上,且角钢体处于混凝土层的上方,再通过加固件的中部朝下抵压角钢体,增强角钢体安设稳固性;这样,找平体系通过与角钢体呈相对移动布置,在角钢体的作用下,找平体系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标高错乱,保证了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找平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并且,便于找平体系的移动。便于找平体系的移动。便于找平体系的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楼面的找平导轨


[0001]本技术专利涉及现浇混凝土楼面找平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楼面的找平导轨。

技术介绍

[0002]找平,使物体处于同一水平面;一般用于建筑施工中,就是用某种器材,比如水平仪,经纬仪等一起,使砌体或者施工物体的表面,侧面等看起来平整,没有坡度。
[0003]现浇混凝土楼地面找平时,工人用刮尺凭感觉逐段找平,无法保证找平的延续性,找平控制有一定的随机性,从而导致楼面平整度的精度不符合要求。
[0004]因此,采用找平体系,实现找平作业,有效提高楼面平整度的精度。
[0005]现有技术中,找平体系缺乏引导其移动的结构,导致找平体系移动不便,导致影响找平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楼面的找平导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找平体系移动不便的问题。
[0007]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楼面的找平导轨,包括角钢体以及加固件,所述角钢体架设在支架上且处于混凝土层的上方,所述加固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支架,所述加固件的中部朝下抵压所述角钢体;所述角钢体与所述混凝土层呈上下对应布置,找平体系活动连接所述角钢体。
[0008]进一步的,所述角钢体包括第一角钢板以及第二角钢板,所述第一角钢板的上部与所述第二角钢板的上部对接形成支撑部,所述找平体系活动连接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一角钢板的下部与所述第二角钢板的下部分别连接支架,所述第一角钢板与所述第二角钢板呈上小下大三角状布置。r/>[000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具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呈水平布置;所述找平体系包括至少一个转轴,所述转轴活动架设在所述支撑面。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面形成有固定槽,所述加固件的中部嵌入所述固定槽且施加作用力于所述角钢体。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角钢板设有第一测距器,所述第一测距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测距器与所述转轴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二角钢板设有第二测距器,所述第二测距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测距器与所述转轴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一测距器与所述第二测距器呈同一水平面布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角钢体设有找平板,所述第一角钢板具有第一安设槽,所述第一测距器安设所述第一安设槽,所述第一安设槽呈上下贯通布置,所述第二角钢板具有第二安设槽,所述第二测距器安设所述第二安设槽,所述第二安设槽呈上下贯通布置;所述找平板呈水平布置,所述第一测距器的底部和所述第二测距器的底部分别抵接所述找平板。
[0013]进一步的,所述加固件为强力橡皮筋。
[0014]进一步的,所述强力橡皮筋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铁钩,所述铁钩的内端对接所述强力橡皮筋,所述铁钩的外端对接支架。
[0015]进一步的,所述铁钩呈朝外拱起弧形布置,且所述铁钩的外端呈扁平状布置形成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支架呈贴合固定布置。
[0016]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括上承载面、斜限制面以及下承载面,所述上承载面与所述下承载面呈上下平行且错位布置,沿自上而下方向,所述斜限制面呈倾斜布置,所述斜限制面的两端分别对接所述上承载面与所述下承载面;所述角钢体具有抵接面,当所述角钢体安设在所述支撑座时,所述抵接面与所述斜限制面呈叠合布置。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楼面的找平导轨,将角钢体架设在支架上,且角钢体处于混凝土层的上方,再通过加固件的中部朝下抵压角钢体,增强角钢体安设稳固性;这样,找平体系通过与角钢体呈相对移动布置,在角钢体的作用下,找平体系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标高错乱,保证了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找平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并且,便于找平体系的移动。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楼面的找平导轨的平面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角钢体与转轴的配合平面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角钢体与支架的配合平面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找平作业的结构布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4]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5]参照图1

4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0026]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楼面的找平导轨,包括角钢体10以及加固件20,角钢体10架设在支架30上且处于混凝土层50的上方,加固件20的两端分别连接支架30,加固件20的中部朝下抵压角钢体10;角钢体10与混凝土层50呈上下对应布置,找平体系活动连接角钢体10。
[0027]上述的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楼面的找平导轨,将角钢体10架设在支架30上,且角钢体10处于混凝土层50的上方,再通过加固件20的中部朝下抵压角钢体 10,增强角钢体10
安设稳固性;这样,找平体系通过与角钢体10呈相对移动布置,在角钢体10的作用下,找平体系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标高错乱,保证了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找平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并且,便于找平体系的移动。
[0028]角钢体10呈水平布置,且角钢体10沿标高呈对应布置,这样,找平体系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标高错乱,保证了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找平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0029]角钢体10包括第一角钢板11以及第二角钢板12,第一角钢板11的上部与第二角钢板12的上部对接形成支撑部,找平体系活动连接支撑部;第一角钢板 11的下部与第二角钢板12的下部分别连接支架30,第一角钢板11与第二角钢板12呈上小下大三角状布置;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有效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增强找平体系的移动稳定性。
[0030]支撑部具有支撑面,支撑面呈水平布置;找平体系包括至少一个转轴40,转轴40活动架设在支撑面;在转轴40的作用下,实现找平体系与角钢体10的相对移动。
[0031]支撑面形成有固定槽,加固件20的中部嵌入固定槽且施加作用力于角钢体 10;在固定槽的作用下,便于对加固件20进行定位以及加固,增强加固件20的设置稳固性。
[0032]转轴40形成有定位条,定位条沿转轴40的圆周呈环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楼面的找平导轨,其特征在于,包括角钢体以及加固件,所述角钢体架设在支架上且处于混凝土层的上方,所述加固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支架,所述加固件的中部朝下抵压所述角钢体;所述角钢体与所述混凝土层呈上下对应布置,找平体系活动连接所述角钢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楼面的找平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钢体包括第一角钢板以及第二角钢板,所述第一角钢板的上部与所述第二角钢板的上部对接形成支撑部,所述找平体系活动连接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一角钢板的下部与所述第二角钢板的下部分别连接支架,所述第一角钢板与所述第二角钢板呈上小下大三角状布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楼面的找平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具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呈水平布置;所述找平体系包括至少一个转轴,所述转轴活动架设在所述支撑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楼面的找平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形成有固定槽,所述加固件的中部嵌入所述固定槽且施加作用力于所述角钢体。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楼面的找平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钢板设有第一测距器,所述第一测距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测距器与所述转轴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二角钢板设有第二测距器,所述第二测距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测距器与所述转轴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一测距器与所述第二测距器呈同一水平面布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现浇混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力勇周杰刘铮李少雄张慧杰刘涛刘文郎宇飞邱晓勇彭华强张钊彭佳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