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耳机线缠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1502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耳机线缠绕装置,包括下托板和上压板,所述下托板和上压板的端部连接处设有弯拱,且弯拱的中部设有转动结构,所述转动结构包括转动片和转动槽,且转动片的外壁滑动连接在转动槽的内壁上,所述弯拱的内壁设有插头固定孔,所述下托板和上压板的相对一侧内壁之间设有至少两个分线固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三孔结构,两孔卡接耳机耳塞端线材,另一孔用于卡接插头端,线端固定后插头端绕接在插头固定孔内多圈,和耳塞端线材之间呈圆弧状,不会轻易缠绕,收纳便捷。收纳便捷。收纳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耳机线缠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日用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防耳机线缠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文明程度的提高,很多人在公共场合频繁使用耳机收听移动终端所播放的音频,以避免移动终端所播放的音频影响他人。
[0003]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上一般配设有耳机孔,以通过插入耳机插头,可使得耳机用户接收到移动终端所播放的音频文件内容,而在不需要耳机时,耳机用户一般将耳机从耳机孔拔出,缠绕于绕线器上。
[0004]现有的绕线器类似于鱼骨,但是绕线效果不好,会使耳机的耳塞端和插头端打结在绕线器上,同时会使耳机线材和连接端过多的弯折损耗,影响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防耳机线缠绕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防耳机线缠绕装置,包括下托板和上压板,所述下托板和上压板的端部连接处设有弯拱,且弯拱的中部设有转动结构,所述转动结构包括转动片和转动槽,且转动片的外壁滑动连接在转动槽的内壁上,所述弯拱的内壁设有插头固定孔,所述下托板和上压板的相对一侧内壁之间设有至少两个分线固定孔,所述下托板和上压板的相对一侧端部均设有磁吸。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托板和上压板的转动角度为零至四十五度,且转动片的转动弧度为四十五度。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绕线柱,所述下托板和上压板的外壁中部均设有穿孔,且绕线柱的端部插接在穿孔的内壁上。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绕线柱包括滑动柱和可调节挡板,所述滑动柱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三个滑动槽,且可调节挡板垂直滑动连接在滑动槽的内壁上。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动柱的一端端部设有弹扣,且绕线柱的端部通过弹扣固定连接在穿孔的内壁上。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1.本耳机线绕线器为三孔结构,两孔卡接耳机耳塞端线材,另一孔用于卡接插头端,线端固定后插头端绕接在插头固定孔内多圈,和耳塞端线材之间呈圆弧状,不会轻易缠绕,收纳便捷;
[0014]2.本耳机线绕线器转动连接上下端通过磁吸固定,连接端转动开合,使用便捷,开合处圆弧滑动结构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耳机线缠绕装置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耳机线缠绕装置实施例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耳机线缠绕装置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耳机线缠绕装置实施例2的绕线柱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下托板;2、分线固定孔;3、插头固定孔;4、转动片;5、弯拱;6、上压板;7、磁吸;8、绕线柱;9、弹扣;10、可调节挡板;11、滑动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实施例1
[0022]参照图1

2,一种防耳机线缠绕装置,包括下托板1和上压板6,下托板1和上压板6的端部连接处设有弯拱5,且弯拱5的中部设有转动结构,转动结构包括转动片4和转动槽,且转动片4的外壁滑动连接在转动槽的内壁上,弯拱5的内壁设有插头固定孔3,下托板1和上压板6的相对一侧内壁之间设有至少两个分线固定孔2,下托板1和上压板6的相对一侧端部均设有磁吸7,下托板1和上压板6的转动角度为零至四十五度,且转动片的转动弧度为四十五度。
[0023]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本防耳机线缠绕装置使用时,通过分线固定孔2的两孔卡接耳机耳塞端线材,另一个插头固定孔3用于卡接插头端,线端固定后插头端绕接在插头固定孔3内多圈,插头端和耳塞端线材之间呈圆弧状,然后卡接住下托板1和上压板6,磁吸7吸附固定,不会轻易缠绕,收纳便捷。
[0024]实施例2
[0025]参照图3

4,一种防耳机线缠绕装置,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绕线柱8,下托板1和上压板6的外壁中部均设有穿孔,且绕线柱8的端部插接在穿孔的内壁上,绕线柱8包括滑动柱11和可调节挡板10,滑动柱11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三个滑动槽,且可调节挡板10垂直滑动连接在滑动槽的内壁上,滑动柱11的一端端部设有弹扣9,且绕线柱8的端部通过弹扣9固定连接在穿孔的内壁上。
[0026]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基于实施例1中工作原理,将传统的鱼骨结构和实施例1中结构结合,形成绕接和卡接线端相结合,同时绕线柱8结构设计成了可自由移动调节间距的结构,可调节挡板10之间夹合绕线,弹扣9端插接固定,进而使整个耳机绕接后不会缠绕混乱。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第一”、“第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耳机线缠绕装置,包括下托板(1)和上压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托板(1)和上压板(6)的端部连接处设有弯拱(5),且弯拱(5)的中部设有转动结构,所述转动结构包括转动片(4)和转动槽,且转动片(4)的外壁滑动连接在转动槽的内壁上,所述弯拱(5)的内壁设有插头固定孔(3),所述下托板(1)和上压板(6)的相对一侧内壁之间设有至少两个分线固定孔(2),所述下托板(1)和上压板(6)的相对一侧端部均设有磁吸(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耳机线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托板(1)和上压板(6)的转动角度为零至四十五度,且转动片的转动弧度为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韵升朱兴鹏程箫陈捷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