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间通风降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71280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0:48
本申请涉及车间通风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间通风降温系统,其包括用于设置于车间墙体一侧的水帘主体,所述车间墙体沿所述车间墙体的长度方向穿设有通风口,所述水帘主体通过一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通风口的一侧,所述车间墙体的一侧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内设置有用于抽吸水到所述水帘主体中的供水组件,所述水帘主体的下方设置有集水池,所述水帘主体的出水口通过一回流管与所述集水池相连通,所述集水池内设置有用于过滤所述水帘主体流出的水中杂质颗粒的过滤组件,所述集水池内的水通过一抽水组件回流到所述水箱内。本申请具有利于提高通风降温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的效果。于提高通风降温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的效果。于提高通风降温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间通风降温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车间通风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间通风降温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车间的生产制造过程中,车间内是否空气含氧量高以及是否通风良好直接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为此,目前车间多使用水帘通风降温系统对车间进行降温以及更换新鲜的空气。
[0003]目前的车间通风降温系统,授权公告号为CN211424587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车间降温通风系统,包括车间主体,水箱和冲洗管,车间主体的一侧设置有负压风机,负压风机用于吸风,且车间主体的另一侧镶嵌有水帘主体,水帘主体用于给气流降温,水箱的一侧连接有水泵,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有主管,主管用于导水,主管上连接有布水管,布水管将主管内部的水流导入水帘主体的内部,且布水管与水帘主体连通,水帘主体的下方设置有回流管,回流管用于收集水帘主体流出的水,并且水通过冷水机降温后重新流入水箱的内部。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经水帘主体流出的水中仍存在有大量的杂质颗粒,当回流管将水帘主体流出的带有杂质颗粒的水流入到水箱内时,随着时间越长,水箱内部会出现堵塞的情况,最终导致通风降温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车间通风降温系统,有利于提高通风降温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车间通风降温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车间通风降温系统,包括用于设置于车间墙体一侧的水帘主体,所述车间墙体沿所述车间墙体的长度方向穿设有通风口,所述水帘主体通过一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通风口的一侧,所述车间墙体的一侧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内设置有用于抽吸水到所述水帘主体中的供水组件,所述水帘主体的下方设置有集水池,所述水帘主体的出水口通过一回流管与所述集水池相连通,所述集水池内设置有用于过滤所述水帘主体流出的水中杂质颗粒的过滤组件,所述集水池内的水通过一抽水组件回流到所述水箱内。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帘主体通过一支撑组件设置于通风口的一侧,水箱内设置有用于抽吸水到水帘主体中的供水组件,水帘主体的出水口通过一回流管与集水池相连通,集水池内设置有用于过滤水帘主体流出的水中杂质颗粒的过滤组件,集水池内的水通过一抽水组件回流到水箱内,当通风降温系统运行时,供水组件将水箱内水供给到水帘主体内,水流经过水帘主体的出水口流入到回流管,然后再经过回流管流入到集水池内,在过滤组件的作用下,流水中的杂质颗粒滞留在集水池内,最后再通过抽水组件将过滤后的流水回流到水箱内,进而有利于提高通风降温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0009]可选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侧壁设置有滑块,所述集水池的内侧壁沿所述集水池的竖直方向对应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滑移设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过滤网通过所述滑块滑移设置于集水池内,且所述过滤网通过一提升件朝远离所述集水池
的方向移动。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滑移设置于滑槽内,过滤网通过滑块滑移设置于集水池内,过滤网通过一提升件朝远离集水池的方向移动,当水流通过回流管流入集水池内时,此时过滤网将水流中的杂质颗粒过滤到过滤网上,当需要清理过滤网上的杂质颗粒时,工作人员可通过提升件将过滤网从集水池内取出进行清理,在过滤网的作用下,有利于减少水流中的杂质颗粒。
[0011]可选的,所述提升件为提升杆,所述提升杆滑移设置于所述滑槽内,且所述提升杆的一端与所述滑块的一侧相连接,所述提升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滑槽并延伸至所述集水池的顶部外,所述提升杆延伸至所述集水池顶部外的一端设置有拉环。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升杆的一端与滑块的一侧相连接,提升杆延伸至集水池顶部外的一端设置有拉环,当需要清理过滤网上的杂质颗粒时,工作人员可通过拉环将过滤网脱离于集水池,然后对过滤网上的杂质颗粒进行清理,进而有利于提高清理杂质颗粒的便利性。
[0013]可选的,所述回流管包括排水子管、收集子管以及出水子管,所述收集子管设置于所述集水池顶部上方,所述排水子管设置于所述收集子管的一侧,且所述排水子管的一端与所述水帘主体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排水子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收集子管的侧壁相连通,所述出水子管设置于所述收集子管的一侧,且所述出水子管一端与所述收集子管的侧壁相连通,所述出水子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集水池相连通。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子管的一端与水帘主体的出水口相连通,排水子管的另一端与收集子管的侧壁相连通,出水子管的一端与收集子管的侧壁相连通,出水子管的另一端与集水池相连通,当水流从水帘主体的出水口流出时,水流经过出水子管汇集到收集子管内,最后再从收集子管流入到出水子管内,最终从出水子管同一流入到集水池内,进而有利于提高水流收集于收集池内的稳定性。
[0015]可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以及加强筋,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车间墙体的一侧,所述水帘主体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排水子管穿过所述支撑板并与所述水帘主体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加强筋设置于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水帘主体的一侧,且所述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车间墙体相连接,所述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水帘主体的一侧相连接。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帘主体设置于支撑板上,加强筋的一端与车间墙体相连接,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支撑板背离水帘主体的一侧相连接,当需要安装水帘主体时,工作人员将水帘主体固定于支撑板上,加强筋有利于提高支撑板的稳固性,进而有利于提高水帘主体流水的稳定性。
[0017]可选的,所述供水组件包括供水泵、供水管以及进水管,所述供水泵设置于所述水箱内,所述供水管设置于所述水帘主体的顶部,所述供水管的一端穿过所述水箱并延伸至所述水箱内,所述供水管延伸至所述水箱内的一端与所述供水泵的输出口相连通,所述供水管的另一端为闭合端,所述进水管设置于所述供水管的一侧,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供水管的侧壁相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帘主体的进水口相连通。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供水管的延伸至水箱内的一端与供水泵的输出口相连通,进水管的一端与供水管的侧壁相连通,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水帘主体的进水口相连通,当
工作人员启动供水泵时,供水泵将水箱内的水抽吸到供水管内,水流再经过供水管流入到进水管内,最后再从进水管流入到水帘主体内,进而有利于提高水流进入水帘主体内的稳定性。
[0019]可选的,所述抽水组件包括抽水泵以及抽水管,所述抽水泵以及所述抽水管设置于所述集水池的底部,所述抽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抽水泵的输出口相连通,所述抽水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集水池并延伸至所述集水池侧壁外,所述抽水管延伸至所述集水池侧壁外的一端与所述水箱相连通。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抽水管的一端与抽水泵的输出口相连通,抽水管延伸至集水池侧壁外的一端与水箱相连通,当工作人员启动抽水泵时,水流通过抽水泵流入到抽水管内,水流再经过抽水泵流入到水箱内,进而有利于提高水流使用的循环性。
[0021]可选的,所述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间通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设置于车间墙体(11)一侧的水帘主体(2),所述车间墙体(11)沿所述车间墙体(11)的长度方向穿设有通风口(12),所述水帘主体(2)通过一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通风口(12)的一侧,所述车间墙体(11)的一侧设置有水箱(3),所述水箱(3)内设置有用于抽吸水到所述水帘主体(2)中的供水组件,所述水帘主体(2)的下方设置有集水池(4),所述水帘主体(2)的出水口通过一回流管(5)与所述集水池(4)相连通,所述集水池(4)内设置有用于过滤所述水帘主体(2)流出的水中杂质颗粒的过滤组件,所述集水池(4)内的水通过一抽水组件回流到所述水箱(3)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间通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网(8),所述过滤网(8)的侧壁设置有滑块(81),所述集水池(4)的内侧壁沿所述集水池(4)的竖直方向对应开设有滑槽(41),所述滑块(81)滑移设置于所述滑槽(41)内,所述过滤网(8)通过所述滑块(81)滑移设置于集水池(4)内,且所述过滤网(8)通过一提升件朝远离所述集水池(4)的方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间通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件为提升杆(82),所述提升杆(82)滑移设置于所述滑槽(41)内,且所述提升杆(82)的一端与所述滑块(81)的一侧相连接,所述提升杆(8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滑槽(41)并延伸至所述集水池(4)的顶部外,所述提升杆(82)延伸至所述集水池(4)顶部外的一端设置有拉环(8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间通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5)包括排水子管(51)、收集子管(52)以及出水子管(53),所述收集子管(52)设置于所述集水池(4)顶部上方,所述排水子管(51)设置于所述收集子管(52)的一侧,且所述排水子管(51)的一端与所述水帘主体(2)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排水子管(51)的另一端与所述收集子管(52)的侧壁相连通,所述出水子管(53)设置于所述收集子管(52)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婉芳蓝永望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合丰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