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高度的安全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0994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5 2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升降高度的安全座椅,包括两个端部座垫,两个所述端部座垫的之间固定连接有中部座垫,所述中部座垫与端部座垫的后侧壁固定连接有座椅背垫,所述端部座垫的上侧壁固定安装有安全凹座,所述端部座垫的上侧壁固定安装有阻隔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儿童自身重力对减震气囊的挤压作用和安全凹座的结构设置,利用防护板在儿童重力作用下的抬升作用,实现了在汽车行驶颠簸时对孩子的两侧的安全保护功能,此外,通过不同孩子重力不同的作用力,从而实现了安全防护带伴随性的束紧功能,利用气囊的结构保障了儿童不被勒紧的情况下,避免了儿童在刹车时而出现的前倾碰撞现象。儿童在刹车时而出现的前倾碰撞现象。儿童在刹车时而出现的前倾碰撞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升降高度的安全座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安全座椅
,尤其涉及一种可升降高度的安全座椅。

技术介绍

[0002]安全座椅采用符合儿童体形特点的人体工程学造型,完全配合不同年龄段孩子们的生理特点,使儿童坐上去格外的体贴舒适,安装简单方便,即使是初次接触儿童安全座椅的父母,也能在几分钟的时间内轻易将其安装妥定;而简洁明确的搭扣和调节系带,更让人随时可以根据儿童生长特点进行调整,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0003]经检索,公告号为CN112208405A的文案中,提出了一种儿童汽车安全座椅,儿童汽车安全座椅包括具有侧保护块的侧保护模块、用于检测车门信号的探测传感器、用于检测侧保护块状态的侧保护模块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儿童是否就座的座椅传感器、控制侧保护模块的电子控制器,以及锁定装置和解锁装置,当儿童坐在儿童汽车安全座椅上、且探测传感器检测到车门信号、且车门一侧的侧保护块处于收回状态时,电子控制器控制侧保护块打开,本专利技术的儿童汽车安全座椅可以有效避免因家长疏忽忘记打开侧保护块而使得儿童不能得到侧向保护的情况发生。
[0004]在以往的儿童安全座椅中,大多采用固定于车后座的单个个体安全座椅,在使用时需要进行往复的拆卸安装,较为麻烦,若不使用安全座椅,儿童必须系安全带,但安全带会对儿童造成一定勒住脖子现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升降高度的安全座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升降高度的安全座椅。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可升降高度的安全座椅,包括两个端部座垫,两个所述端部座垫的之间固定连接有中部座垫,所述中部座垫与端部座垫的后侧壁固定连接有座椅背垫,所述端部座垫的上侧壁固定安装有安全凹座,所述端部座垫的上侧壁固定安装有阻隔层。
[0008]优选地,所述安全凹座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安全防护带,所述端部座垫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减震气囊,所述减震气囊与安全防护带之间固定连接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贯穿安全防护带与减震气囊的侧壁,所述安全防护带的气囊弹力系数大于减震气囊的气囊弹力系数。
[0009]优选地,所述中部座垫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气压管,所述气压管的侧壁与减震气囊的侧壁之间进行贯穿连接,所述气压管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气压转动轮,所述气压转动轮的转动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贯穿气压管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带动齿轮,所述中部座垫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侧壁滑动连接有带动啮合杆,所述带动啮合杆的侧壁与带动齿轮的侧壁之间相啮合。
[0010]优选地,所述端部座垫与安全凹座的凹口端初始状态下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安全凹座初始状态下凹口端被减震气囊进行顶起拉平,所述减震气囊的上侧壁贯穿阻隔层始终与安全凹座的下侧壁之间进行紧密抵紧。
[0011]优选地,所述防护板采用塑胶挡板材质,所述塑胶挡板的外侧壁套设有布棉套,所述布棉套内部固定安装有防碰撞海绵,所述防护板与中部座垫的转动连接处设置有发条弹簧,所述防护板与带动啮合杆初始状态下不发生抵触。
[0012]优选地,所述安全防护带采用充气气囊结构,所述安全防护带初始状态下为缩瘪状态,所述气压转动轮的的扇叶采用弧形结构设置,所述气压转动轮的外侧壁与气压管的内侧壁之间并非紧密抵紧。
[0013]优选地,所述阻隔层采用隔板结构设置,所述阻隔层的上侧壁设置有弹簧减震垫。
[0014]优选地,所述带动啮合杆的下侧壁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横截面积大于固定块内部滑动槽口的横截面积。
[0015]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1、本专利技术通过安全凹座、防护板、减震气囊、气压管、气压转动轮、带动齿轮和带动啮合杆之间的配合作用,随着儿童坐入安全凹座中,减震气囊内部的气体在挤压作用下向气压管中进行运动,从而形成了一个气压风流,由于气压转动轮叶片弧形结构的设置,在气压管内部挤压气压的作用下实现了气压转动轮的吹动转动,此时随着气压转动轮的转动,带动齿轮开始进行转动,由于带动齿轮与带动啮合杆之间相啮合,在带动齿轮的转动作用下,带动啮合杆向上进行抬升,从而实现了对防护板的顶开功能,由于防护板在被顶开时右侧壁与带动啮合杆的左侧壁之间进行紧密贴合,可以实现防护板在被顶开时处于竖直状态,且受到带动啮合杆的限位作用,通过孩子自身重力对减震气囊的挤压作用和安全凹座的结构设置,利用防护板在儿童重力作用下的抬升作用,实现了汽车行驶颠簸时对孩子的两侧的安全保护功能。
[0017]2、本专利技术通过安全凹座、安全防护带、减震气囊和通气管之间的配合作用,在儿童坐入安全凹座前,将儿童腿部穿过安全防护带,当儿童坐下时,恰好实现安全防护带对儿童腰部束缚的安全保护,同时的,随着儿童自身重力对减震气囊的挤压作用,减震气囊内部部分气体进入安全防护带中进行充气,此时在充气的安全防护带的作用下,安全防护带的膨胀实现了对儿童的束紧保护作用,由于不同儿童的不同体重的影响,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从而利用儿童的不同重力作用来实现不同紧束功能,实现惯性大的儿童对其进行较大的束紧功能,惯性小的儿童对其进行中等的束紧功能,通过孩子不同的重力作用,从而实现了安全防护带的伴随性的束紧功能,利用气囊的结构保障了儿童不被勒紧的情况下,避免了儿童在刹车时而出现的前倾碰撞现象。
[0018]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通过儿童自身重力对减震气囊的挤压作用和安全凹座的结构设置,利用防护板在儿童重力作用下的抬升作用,实现了在汽车行驶颠簸时对孩子的两侧的安全保护功能,此外,通过不同孩子重力不同的作用力,从而实现了安全防护带伴随性的束紧功能,利用气囊的结构保障了儿童不被勒紧的情况下,避免了儿童在刹车时而出现的前倾碰撞现象。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可升降高度的安全座椅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可升降高度的安全座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可升降高度的安全座椅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可升降高度的安全座椅的A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可升降高度的安全座椅的气压管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可升降高度的安全座椅的防护板顶起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端部座垫、2座椅背垫、3安全凹座、4中部座垫、5防护板、6安全防护带、7减震气囊、8通气管、9气压管、10气压转动轮、11转动轴、12带动齿轮、13固定块、14带动啮合杆、15阻隔层、16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7]参照图1

6,一种可升降高度的安全座椅,包括两个端部座垫1,两个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升降高度的安全座椅,包括两个端部座垫(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端部座垫(1)的之间固定连接有中部座垫(4),所述中部座垫(4)与端部座垫(1)的后侧壁固定连接有座椅背垫(2),所述端部座垫(1)的上侧壁固定安装有安全凹座(3),所述端部座垫(1)的上侧壁固定安装有阻隔层(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升降高度的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凹座(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安全防护带(6),所述端部座垫(1)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减震气囊(7),所述减震气囊(7)与安全防护带(6)之间固定连接有通气管(8),所述通气管(8)贯穿安全防护带(6)与减震气囊(7)的侧壁,所述安全防护带(6)的气囊弹力系数大于减震气囊(7)的气囊弹力系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升降高度的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座垫(4)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气压管(9),所述气压管(9)的侧壁与减震气囊(7)的侧壁之间进行贯穿连接,所述气压管(9)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气压转动轮(10),所述气压转动轮(10)的转动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11),所述转动轴(11)贯穿气压管(9)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带动齿轮(12),所述中部座垫(4)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3),所述固定块(13)内侧壁滑动连接有带动啮合杆(14),所述带动啮合杆(14)的侧壁与带动齿轮(12)的侧壁之间相啮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涛郝孟军刘福华罗美琴赵凤陈丹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