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履带式污油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0941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5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用履带式污油回收装置,包括甲板,甲板通过支撑装置与可翻转的履带结构连接,履带结构为三角形结构,履带结构上铺设履带条,履带条的外表面设有一层亲脂疏水性的吸油棉,履带结构的一侧设有用于污油收集及储运的回收装置,回收装置包括用于收集履带条上污油的挤压头和用于存储挤压头收集的污油的储油柜,挤压头的一侧顶住履带条上的吸油棉,履带条与带动履带条转动的驱动装置连接,支撑装置上设有使得履带结构升降的拉伸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设备原理简单、经济性高,得益于履带结构,运转效率高,集污油的收集与储运于一体,机动性与经济性并存,非常适用于海上原油泄漏造成的海洋污油快速收集。泄漏造成的海洋污油快速收集。泄漏造成的海洋污油快速收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用履带式污油回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船用履带式污油回收装置,属于海上污油回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与科技的进步,我国的能源需求与日俱增,推进了石油开采业和石油运输业的发展,扩大了沿海石油储运基地的规模。往往在开采、输送、存储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发生溢油污染事件,一旦发生海洋溢油事故,浮油会快速扩散,会对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经济等造成巨大的危害和损失,因此在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措施对泄露原油进行紧急回收具有重大意义。
[0003]目前常用的污油回收方式有以下几种:
[0004]油拖把处理法,该处理方法主要以吸附法为主,将油吸到有拖把中然后处理,该方法效率相对较低,且难以应用于大型原油泄漏;
[0005]微生物处方法,其是通过一种噬油菌“吃掉”环境中的烷烃、芳香烃等物质,噬油菌在含有油污的环境中会迅速繁殖并不断吃掉周围的油污,直到油污完全消失,该方法速度缓慢,且容易对当地生态产生影响;
[0006]燃烧法,通过在油面上撒化学物品引燃来焚烧海面浮油,该方法能快速处理海上原油污染,但是将海洋污染转化为空气污染,这不符合绿色与环保的理念。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对大型泄露原油进行紧急回收的效率,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船用履带式污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甲板,甲板通过支撑装置与可翻转的履带结构连接,履带结构为三角形结构,履带结构上铺设履带条,履带条的外表面设有一层亲脂疏水性的吸油棉,履带结构的一侧设有用于污油收集及储运的回收装置,回收装置包括用于收集履带条上污油的挤压头和用于存储挤压头收集的污油的储油柜,挤压头的一侧顶住履带条上的吸油棉,履带条与带动履带条转动的驱动装置连接,支撑装置上设有使得履带结构升降的拉伸装置。
[0009]优选地,所述的甲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履带结构。
[0010]优选地,所述的履带结构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之间刚性连接,形成三角式的结构框架。
[0011]优选地,所述的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所在的平面与回收装置接触所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0012]优选地,所述的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之间设有确保在工作状态下满足履带结构刚度要求的链接装置。
[0013]优选地,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电机马达和电机履带,电机履带套在电机马达转动端、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上。
[0014]优选地,所述的回收装置还包括护板,护板上设有向下的出油口,护板与挤压头相连接,护板的出油口通过管道与储油柜相连。
[0015]优选地,所述的护板与储油柜之间设有控制挤压头与履带条侧边之间距离的弹簧装置。
[0016]优选地,所述的支撑装置包括钢柱体,钢柱体固定在甲板上,履带结构的一端通过连杆与钢柱体相接,连杆与履带结构的一端通过铰支连接,连杆与钢柱体通过固支连接。
[0017]优选地,所述的拉伸装置包括拉伸绳,钢柱体与履带结构远离钢柱体一端之间通过拉伸绳相连;钢柱体包括下钢柱体与对拉伸绳提供牵引力的拉升装置。
[0018]本专利技术通过三角式亲脂疏水性履带结构,能将海上污油吸附至履带表面,通过回收及储运装置,将污油收集至船舱内。本专利技术的船用履带式污油回收装置能够快速回收海上污油,设备原理简单、经济性高,得益于履带结构,运转效率高,集污油的收集与储运于一体,机动性与经济性并存,非常适用于海上原油泄漏造成的海洋污油快速收集。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1)三角式的亲脂疏水性履带结构,通过电机的带动,能够源源不断的将污油吸附至履带条上的吸油棉中,效率比现有方案高。
[0021]2)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用于船用污油回收,配合船的机动性强等特点,在突发原油泄漏的事件中机动性强,应用广。
[0022]3)本专利技术装置的机械原理简单,建造代价小,污油回收后,经过后期提纯后原油还能继续使用,杜绝了浪费。与现有技术相比,比较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一种船用履带式污油回收装置的总体结构俯瞰图;
[0024]图2为三角式亲脂疏水性履带结构的示意图;
[0025]图3为用于污油收集及储运的回收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27]文中“上”“下”“左”“右”“侧”等方位词的描述仅结合附图为了说明目的,并不是唯一的说明或者实施方式。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船用履带式污油回收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三角式的履带结构9、用于污油收集及储运的回收装置2、用于收放履带结构的拉伸装置。
[0029]履带结构9上铺设有履带条1,履带条1的外表面设有一层亲脂疏水性吸油棉,能最大限度的在海水中吸附海面污油。
[0030]如图2所示,履带结构9主要由第一传动轴9001、第二传动轴9002、第三传动轴9003组成,第一传动轴9001、第二传动轴9002、第三传动轴9003之间刚性连接,形成三角式的结构框架,以保证结构强度;第二传动轴9002与第三传动轴9003组成的结构与海平面平行,能与污油充分接触;第一传动轴9001、第二传动轴9002、第三传动轴9003之间设置有链接装置,确保在工作状态下满足履带结构9的刚度要求。
[0031]在第一传动轴9001与第二传动轴9002之间装有电机马达7,且电机履带6套在电机
马达7转动端、第一传动轴9001一端和第二传动轴9002一端上,以带动履带条1的转动。第一传动轴9001通过连杆10与钢柱体3相接,钢柱体3固定在甲板8上,连杆10与第一传动轴9001通过铰支连接,履带结构9可绕第一传动轴9001旋转,连杆10与钢柱体3通过固支连接。
[0032]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轴9001与第二传动轴9002所在的平面与回收装置2接触所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0033]如图3所示,回收装置2主要包括挤压头2001、有向下出油口的护板2002,护板2002与挤压头2001相连接,在护板2002与储油柜2005之间装有弹簧装置2003,弹簧收缩或伸张会控制挤压头2001与吸油棉履带条1侧边之间的距离,从而控制挤压强度。在各护板2002的出油口处装有管道2004,管道2004与储油柜2005相连,将污油输送至甲板8下的船体内
[0034]拉伸装置主要包括拉伸绳4,钢柱体3与第三传动轴9003之间通过拉伸绳4相连,通过钢柱体3顶部的拉升装置3001,履带条1可以绕着第一传动轴9001旋转至甲板8上方。
[0035]钢柱体3主要由拉升装置3001与下钢柱体3002组成,拉升装置3001主要对拉伸绳4提供牵引力,下钢柱体3002主要为其他装置提供结构支撑。
[0036]本专利技术通过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用履带式污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甲板(8),甲板(8)通过支撑装置与可翻转的履带结构(9)连接,履带结构(9)为三角形结构,履带结构(9)上铺设履带条(1),履带条(1)的外表面设有一层亲脂疏水性的吸油棉,履带结构(9)的一侧设有用于污油收集及储运的回收装置(2),回收装置(2)包括用于收集履带条(1)上污油的挤压头(2001)和用于存储挤压头(2001)收集的污油的储油柜(2005),挤压头(2001)的一侧顶住履带条(1)上的吸油棉,履带条(1)与带动履带条(1)转动的驱动装置连接,支撑装置上设有使得履带结构(9)升降的拉伸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履带式污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甲板(8)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履带结构(9)。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船用履带式污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履带结构(9)包括第一传动轴(9001)、第二传动轴(9002)、第三传动轴(9003),第一传动轴(9001)、第二传动轴(9002)、第三传动轴(9003)之间刚性连接,形成三角式的结构框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船用履带式污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传动轴(9001)与第二传动轴(9002)所在的平面与回收装置(2)接触所形成的夹角为锐角。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船用履带式污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传动轴(9001)、第二传动轴(9002)、第三传动轴(9003)之间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露峰毛献群杨素军周华伟牟立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零八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