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强处理能力的气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70815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5 2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强处理能力的气浮系统,包括:气浮池体、脱稳器、漫反射式布水器、线性集水板、汇集水管、絮混反应池,所述气浮池体的上侧设置有第一纵向集渣槽和第二纵向集渣槽;所述气浮池体内设有絮体脱稳区、浮选分离区、第一纵向集渣区、第二纵向集渣区、气泡云集区和清水区;所述的气浮池体与絮混反应池之间连接设置有多个平行设置的旋流混合管;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缩短污水分布,清水、浮渣进入收集区的运行路径,从而大大提高了处理量,减小占地面积,同时也减少对溶气水的要求,降低了能耗;能够高效解决,絮体长距离运动中,会脱稳、零散进入清水区,影响气浮SS去除率的问题,高效增加气浮SS去除率,提高气浮处理水质效果。提高气浮处理水质效果。提高气浮处理水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强处理能力的气浮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气浮系统
,具体是指一种超强处理能力的气浮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产的高速发展,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而环保设备的革新尤为重要。而目前生产气浮还是使用30多年前的技术规范,占地空间大,处理水量小,能耗高。特别是近年来,气浮在市政污水的提标,中水回用,河道治理方面大水量方面的运用,传统气浮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单机处理量小,占地面积大,运行成本高。
[0003]因此,如何提高气浮的处理能力,减少占地面积,性能优越的气浮亟待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超强处理能力的气浮系统。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超强处理能力的气浮系统,包括:气浮池体、脱稳器、漫反射式布水器、线性集水板、汇集水管、絮混反应池,所述气浮池体的上侧设置有第一纵向集渣槽和第二纵向集渣槽;
[0006]所述气浮池体内设有絮体脱稳区、浮选分离区、第一纵向集渣区、第二纵向集渣区、气泡云集区和清水区;所述絮体脱稳区位于所述漫反射式布水器的上方,所述浮选分离区位于所述脱稳器的上方,布满气浮池体的上表面;所述絮体脱稳区与所述浮选分离区之间设有脱稳器隔板;
[0007]所述脱稳器、漫反射式布水器、线性集水板、汇集水管均设置在所述气浮池体内,所述脱稳器、线性集水板、汇集水管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的气浮池体与絮混反应池之间连接设置有多个平行设置的旋流混合管
[0008]所述脱稳器和漫反射式布水器形成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布水系统,所述线性集水板、汇集水管形成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集水系统。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漫射式布水器设置在所述脱稳器底部,且所述漫射式布水器与所述的旋流混合管垂直安装,法兰连接。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线性集水板、汇集水管设置在所述气浮池体的底部,且所述线性集水板设有多个集水板集水孔,汇集水管也设有多个汇集集水孔;所述集水板集水孔、汇集集水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一种超强处理能力的气浮系统还包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高效溶气系统和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所述高效溶气系统与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之间流体连通,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通过法兰连接设置在所述旋流混合管上。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纵向集渣槽的上方设有第一刮渣机,所述第二纵向集渣槽的上方设有第二刮渣机。
[0013]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缩短了污水分布,清水、浮渣进入收集区的运行路径,使得单位时间、单位速度内,到达收集区域的“总量”成倍提升,从而大大提高了设备处理量,减小了设备占地面积,同时也减少了溶气水的要求,降低了能耗;能够高效解决絮体长距离运动中,会脱稳、零散进入清水区,影响气浮去除率的问题,高效增加气浮SS去除率,提高气浮处理水质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1。
[0015]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2。
[0016]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3。
[0017]如图所示:100、气浮池体,200、旋流混合管,300、脱稳器,400、漫反射式布水器,500、线性集水板,600、汇集水管,800、絮混反应池,101、絮体脱稳区,102、浮选分离区,103、第一纵向集渣区,104、气泡层区,105、清水区,106、第二纵向集渣区,107、脱稳器隔板,701、第一纵向集渣槽,702、第二纵向集渣槽,710、第一刮渣机,720、第二刮渣机,910、高效溶气系统,920、微纳米气泡发生器,X、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0]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0021]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2]结合附图,一种超强处理能力的气浮系统,包括:气浮池体100、脱稳器300、漫反射式布水器400、线性集水板500、汇集水管600、絮混反应池800,所述气浮池体100的上侧设置有第一纵向集渣槽701和第二纵向集渣槽702;
[0023]所述气浮池体100内设有絮体脱稳区101、浮选分离区102、第一纵向集渣区103、第二纵向集渣区106、气泡层区104和清水区105;所述絮体脱稳区101位于所述漫反射式布水器400的上方,所述浮选分离区102位于所述脱稳器300的上方,布满气浮池体100的上表面;所述絮体脱稳区101与所述浮选分离区102之间设有脱稳器隔板107;
[0024]所述脱稳器300、漫反射式布水器400、线性集水板500、汇集水管600均设置在所述气浮池体100内,所述脱稳器300、线性集水板500、汇集水管600沿第一方向X延伸;所述的气
浮池体100与絮混反应池800之间连接设置有多个平行设置的旋流混合管200;
[0025]所述脱稳器300和漫反射式布水器400形成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的布水系统,所述线性集水板500、汇集水管600形成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的集水系统。
[0026]作为本例实施的较佳实施方案,所述漫射式布水器400设置在所述脱稳器300底部,且所述漫射式布水器400与所述的旋流混合管200垂直安装,法兰连接。
[0027]作为本实施例的较佳实施方案,所述线性集水板500、汇集水管600设置在所述气浮池体100的底部,且所述线性集水板500设有多个集水板集水孔501,汇集水管600也设有多个汇集集水孔601;所述集水板集水孔501、汇集集水孔601沿所述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
[0028]作为本实施例的较佳实施方案,一种超强处理能力的气浮系统还包括微纳米溶气设备,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高效溶气系统910和微纳米溶气发生器920,所述高效溶气系统910与所述微纳米溶气发生器920之间流体连通,所述微纳米溶气发生器920通过法兰连接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强处理能力的气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浮池体(100)、脱稳器(300)、漫反射式布水器(400)、线性集水板(500)、汇集水管(600)、絮混反应池(800),所述气浮池体(100)的上侧设置有第一纵向集渣槽(701)和第二纵向集渣槽(702);所述气浮池体(100)内设有絮体脱稳区(101)、浮选分离区(102)、第一纵向集渣区(103)、第二纵向集渣区(106)、气泡层区(104)和清水区(105);所述絮体脱稳区(101)位于所述漫反射式布水器(400)的上方,所述浮选分离区(102)位于所述脱稳器(300)的上方,布满气浮池体(100)的上表面;所述絮体脱稳区(101)与所述浮选分离区(102)之间设有脱稳器隔板(107);所述脱稳器(300)、漫反射式布水器(400)、线性集水板(500)、汇集水管(600)均设置在所述气浮池体(100)内,所述脱稳器(300)、线性集水板(500)、汇集水管(600)沿第一方向(X)延伸;所述的气浮池体(100)与絮混反应池(800)之间连接设置有多个平行设置的旋流混合管(200);所述脱稳器(300)和漫反射式布水器(400)形成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的布水系统,所述线性集水板(500)、汇集水管(600)形成沿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立跃朱淮王超黎阳燕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大驰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