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波节管容积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0585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5 22:54
本申请涉及一种波节管容积式换热器,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针对热媒管的内壁面易结水垢,降低换热效率,影响换热效果的问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技术要点包括罐体,罐体设置有热水出口、排污口,罐体设置有两个壳体,两个壳体以罐体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壳体呈中空设置,壳体内部设置有管板,管板和壳体之间围成空腔,两个管板之间设置有波节管,管板开设有供波节管插入的插接孔,波节管的两端分别插接于插接孔内部并和空腔连通;波节管包括多个直管段,相邻直管段之间设置有弧形管段,弧形管段的内径大于直管段的内径,弧形管段的内径从弧形管段的两端至弧形管段的中部逐渐增大。本申请具有自动清除波节管的水垢,提高换热效率的优点。热效率的优点。热效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波节管容积式换热器


[0001]本申请涉及换热器
,特别涉及一种波节管容积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的设备称为换热设备。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炼油、化工、轻工、制药、机械、食品加工、动力以及原子能工业部门当中。
[0003]换热器主要包括罐体和换热部分,其换热部分一般通过热媒加热,热媒具有快速、节能、运行可靠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一般工业及宾馆、饭店、医院、体育场所等集中供热。但是由于现有换热器的换热设备均为直管状设置,且直管固定安装在换热器罐体的内部,热媒在直管的内部传输。由于热媒中存在钙、镁等盐类矿物质,长时间使用后,热媒管的内壁面易结水垢,降低换热效率,影响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波节管容积式换热器,其具有自动清除波节管的水垢,提高换热效率的优点。
[0005]本申请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波节管容积式换热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顶壁设置有热水出口,所述罐体的底壁设置有排污口,所述罐体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为两个,两个所述壳体以罐体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壳体呈中空设置,所述壳体和罐体相连通,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管板,所述管板密封壳体和罐体的连通处,所述管板和壳体之间围成空腔,两个所述管板之间设置有波节管,所述管板开设有供波节管插入的插接孔,所述波节管的两端分别插接于插接孔内部并和空腔连通,靠近所述波节管进水口一侧的壳体开设有热媒进口;所述波节管包括多个直管段,相邻所述直管段之间设置有弧形管段,所述弧形管段的内径大于直管段的内径,所述弧形管段的内径从弧形管段的两端至弧形管段的中部逐渐增大。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冷水注入罐体的内部,热媒通过热媒进口注入壳体的内部,热媒在管板的遮挡作用下停留在空腔的内部,由于波节管和空腔相连通,随着空腔内部热媒的积聚,热媒进入波节管的内部,由于弧形管段的内径大于直管段的内径,等量的热媒在弧形管段内部的流速小于热媒在直管段内部的流速,使得弧形管段内部的压力大于直管段内部的压力,又由于波节管是由直管段和弧形管段相互交替设置的,使得热媒在波节管内部流动时呈周期性变换,使得热媒在流动的过程中不断的冲刷波节管的内壁,使得污垢不易沉积在波节管内部,由于弧形管段的内径从弧形管段的两端至弧形管段的中部逐渐增大,波节管各部分的曲率不断变化,使得污垢和波节管之间的线膨胀系数相差较大,使得污垢和波节管之间形成较大的拉脱力,从而实现自动清理,提高换热效率。
[0008]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其中一个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和管板垂直设置,所述分隔板将空腔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波节管包括热媒进管段和热媒出管段,所述热媒进管段的进水口和上腔室相连通,所述热媒出管段的出水口和下腔室
相连通。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波节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于罐体的同侧,延长热媒在罐体内部的流动时间,从而延长热媒和冷媒的接触时间,提高热媒的利用率。
[0010]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热媒进管段和热媒出管段之间设置有弯管段,所述弯管段设置于另一个空腔的内部。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弯管段,实现对波节管的回转,实现将波节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于罐体的同侧。
[0012]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波节管为多个,多个所述波节管沿罐体的径向方向并排设置。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热媒和冷媒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0014]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热媒进管段和热媒出管段均通过连接组件和管板可拆卸连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实现对热媒进管段和热媒出管段的维修和更换。
[0016]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设于管板的固定管,所述热媒进管段和热媒出管段均转动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能够套设于固定管的外部,所述套管和固定管螺纹连接。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先将套管套设于固定管的外部,然后将套管和固定管螺纹连接,从而实现波节管和管板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波节管,操作方便。
[0018]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波节管的外部设置有扰流板,所述扰流板沿波节管的径向方向设置。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扰流板,一方面,扰流板能够将波节管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热媒,增大冷媒和热媒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热传导效率;另一方面,冷媒在罐体内部流动的过程中会作用有扰流板,使得扰流板产生晃动,减少污垢在波节管外壁的积聚。
[0020]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扰流板为多个,多个所述扰流板沿热媒的流动方向等间隔设置,所述扰流板的截面和冷媒的流动方向垂直设置。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冷媒和热媒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热传导效率。
[0022]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扰流板包括第一半板和第二半板,所述第一半板和第二半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半板朝向第二半板的一侧设置有插接块,所述第二半板对应开设有供插接块插入的插接槽,所述第二半板设置有用于限制插接块位置的限位组件。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第一半板和第二半板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扰流板和波节管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扰流板。
[0024]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柱和压缩弹簧,所述插接槽的侧壁开设有安装腔,所述限位柱的端部和安装腔底壁之间预留有活动空间,所述压缩弹簧设置活动空间的内部,当压缩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限位柱的端部设置于插接槽的内部,插接块对应开设有供限位柱插入的限位孔。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插接块插接于插接槽的内部时,插接块作用于限位柱,使得限位柱收缩至安装腔的内部,当限位孔和安装腔的开口端对转时,压缩弹簧带动限位柱回复原位,使得限位柱插接于限位孔的内部,实现对插接块的位置限定。
[0026]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7]第一、由于弧形管段的内径大于直管段的内径,等量的热媒在弧形管段内部的流速小于热媒在直管段内部的流速,热媒在波节管的直管段和弧形管段内部交替流动呈周期性变换,使得热媒在流动的过程中不断的冲刷波节管的内壁,使得污垢不易沉积在波节管内部,污垢和波节管之间形成较大的拉脱力,从而实现自动清理,提高换热效率;
[0028]第二、通过将波节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于罐体的同侧,以及在波节管的外部增设扰流板,能够延长热媒在罐体内部的流动时间,从而延长热媒和冷媒的接触时间,提高热媒的利用率;
[0029]第三、通过扰流板的截面和冷媒的流动方向垂直设置,冷媒在罐体内部流动的过程中会作用有扰流板,使得扰流板产生晃动,减少污垢在波节管外壁的积聚。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显示管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波节管容积式换热器,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的顶壁设置有热水出口(11),所述罐体(1)的底壁设置有排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设置有壳体(15),所述壳体(15)为两个,两个所述壳体(15)以罐体(1)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壳体(15)呈中空设置,所述壳体(15)和罐体(1)相连通,所述壳体(15)内部设置有管板(21),所述管板(21)密封壳体(15)和罐体(1)的连通处,所述管板(21)和壳体(15)之间围成空腔(151),两个所述管板(21)之间设置有波节管(3),所述管板(21)开设有供波节管(3)插入的插接孔(211),所述波节管(3)的两端分别插接于插接孔(211)内部并和空腔(151)连通,靠近所述波节管(3)进水口一侧的壳体(15)开设有热媒进口(152);所述波节管(3)包括多个直管段(311),相邻所述直管段(311)之间设置有弧形管段(312),所述弧形管段(312)的内径大于直管段(311)的内径,所述弧形管段(312)的内径从弧形管段(312)的两端至弧形管段(312)的中部逐渐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波节管容积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壳体(15)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板(22),所述分隔板(22)和管板(21)垂直设置,所述分隔板(22)将空腔(151)分隔成上腔室(1511)和下腔室(1512),所述波节管(3)包括热媒进管段(31)和热媒出管段(32),所述热媒进管段(31)的进水口和上腔室(1511)相连通,所述热媒出管段(32)的出水口和下腔室(1512)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波节管容积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媒进管段(31)和热媒出管段(32)之间设置有弯管段(33),所述弯管段(33)设置于另一个空腔(151)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波节管容积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波节管(3)为多个,多个所述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林沛魏鑫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特高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