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筒式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0449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5 2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套筒式反应釜,包括设置在外釜体内侧的内釜体,所述内釜体的上端设置电机,电机通过减速器与搅拌轴连接,搅拌轴上设置螺旋桨叶;内釜体上端设置第一进料口,下端设置第一出料口;所述外釜体上端设置第二进料口、出气口;外釜体下端设置第二出料口,外釜体的上端端盖与内釜体的外侧抵接,外釜体的下端设置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包括上气碗、下气碗,所述上气碗与气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利用外釜体内的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来加热内釜体,保证内釜体的加热要求;充分利用了热量,避免了能源浪费,节约了成本。节约了成本。节约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套筒式反应釜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
,具体是一种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聚酯树脂的生产是将原料添加到反应釜内依次进行酯化反应、缩聚反应、酸化处理后得到,实际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反应需要不同的反应温度,因此常用的反应釜设备都安装有加热和冷却装置;这样的话,几乎每个反应釜都需要单独的加热和冷却装置;而一些反应是放热反应,有大量的热量被白白浪费,如果能充分利用这部分浪费的热量,将其用于需要加热的反应,则可以大大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套筒式反应釜;包括设置在外釜体内侧的内釜体,所述内釜体的上端设置电机,电机通过减速器与搅拌轴连接,搅拌轴上设置螺旋桨叶;内釜体上端设置第一进料口,下端设置第一出料口;所述外釜体上端设置第二进料口、出气口;外釜体下端设置第二出料口,外釜体的上端端盖与内釜体的外侧抵接,外釜体的下端设置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包括上气碗、下气碗,所述上气碗与气管连接。
[0004]所述上气碗的气腔设置多个喷气口,所述下气碗设置凹槽,所述喷气口朝向所述凹槽。
[0005]所述曝气装置为2个,对称设置在外釜体的两侧。
[0006]本技术的优点是:利用外釜体内的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来加热内釜体,保证内釜体的加热要求;充分利用了热量,避免了能源浪费,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0009]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技术,如图所示,本技术包括设置在外釜体1内侧的内釜体2,所述内釜体2的上端设置电机3,电机3通过减速器4与搅拌轴5连接,搅拌轴5上设置螺旋桨叶6;内釜体上端设置第一进料口7,下端设置第一出料口8;所述外釜体上端设置第二进料口9、出气口10;外釜体下端设置第二出料口11,外釜体的上端端盖与内釜体的外侧抵接,外釜体的下端设置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包括上气碗12、下气碗13,所述上气碗12与气管14连接。
[0010]所述上气碗的气腔设置多个喷气口16,所述下气碗设置凹槽15,所述喷气口朝向所述凹槽。
[0011]所述曝气装置为2个,对称设置在外釜体的两侧。
[0012]曝气装置的喷气口朝向下气碗,保证喷出的气体在所述凹槽中形成汇合后形成较大的气泡,从而具有较大的上升浮力,这对于粘度较大的反应物来说,就可以利用曝气装置,增加反应物之间的混合度。
[0013]外釜体内的反应放热被内釜体吸收,对内釜体内的反应物来说,满足了加热的需求。因此,充分利用了热量,避免了浪费,节约了成本,减少了设备投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筒式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外釜体内侧的内釜体,所述内釜体的上端设置电机,电机通过减速器与搅拌轴连接,搅拌轴上设置螺旋桨叶;内釜体上端设置第一进料口,下端设置第一出料口;所述外釜体上端设置第二进料口、出气口;外釜体下端设置第二出料口,外釜体的上端端盖与内釜体的外侧抵接,外釜体的下端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子剑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拜斯特三维智造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