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时无线供电的佩戴套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0399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5 2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实时无线供电的佩戴套装,所述可实时无线供电的佩戴套装包括战术头盔和战术背心,战术头盔设置有无线充电接收装置,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包括依次电学连接的无线接收线圈、整流稳压模块以及电源管理模块;战术背心设置有蓄能电池和与所述蓄能电池电学连接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包括电学连接的高频逆变器以及无线发射线圈,其中,所述无线接收线圈和所述无线发射线圈的安装位置相对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使战术头盔上的用带设备实现了随用随充的电能供给,使之摆脱储能电池和电源线的束缚,以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以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以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实时无线供电的佩戴套装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穿戴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实时无线供电的佩戴套装。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虚拟现实头盔、运动拍摄头盔等智能头盔的普及,视频图像采集、移动通信、导航定位等越来越多的用电设备集成到智能头盔上,广泛应用于运动、探险、矿山等领域,然而随着头盔所携带的用电设备种类和数量的增多,能量需求增大,供电接口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0003]目前智能头盔的能量供给方式主要是通过内置储能电池或者电源线进行供电。在头盔上内置储能电池的方式,一是电池容量小,用电设备续航时间短;二是增加了头盔重量,不利于运动过程中头盔保持稳定。采用有线电源线缆供电的方式,一是供电接口和接插件类型多样,难以实现标准化,通用性和互换性较差;二是由于线缆的束缚,头盔摘戴不便,且在运动过程中线缆容易被树枝、障碍物等挂断,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较差,极大的降低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可实时无线供电的佩戴套装,以提高用户体验满意度。
[0005]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实时无线供电的佩戴套装,所述可实时无线供电的佩戴套装包括战术头盔和战术背心,战术头盔设置有无线充电接收装置,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包括依次电学连接的无线接收线圈、整流稳压模块以及电源管理模块;战术背心设置有蓄能电池和与所述蓄能电池电学连接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包括电学连接的高频逆变器以及无线发射线圈,其中,所述无线接收线圈和所述无线发射线圈的安装位置相对应。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整流稳压模块为高频整流器。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可实时无线供电的佩戴套装还包括线圈位移稳定装置,所述线圈位移稳定装置安装于所述战术头盔后部近下沿位置,且分别与所述战术头盔和所述无线接收线圈刚性连接,使所述无线接收线圈处于悬置状态,并与所述无线发射线圈保持相对位置不变。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线圈位移稳定装置包括固定于无线接收线圈上的座体和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座体内的光滑球体支杆,所述光滑球体支杆固定于所述战术头盔上。
[0010]优选地,所述蓄能电池设置于所述战术背心的腰部位置,且所述蓄能电池为软包电池。
[0011]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还包括信号发生器,所述信号发生器位于所述战术背心的胸前且与所述蓄能电池电学连接。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发射线圈设置于所述战术背心的背部领口位置,且大致呈与背部领口匹配的弧形结构,所述无线接收线圈位于战术头盔后部下沿位置,且大致呈与所述战术头盔后部下沿匹配的弧形结构。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可实时无线供电的佩戴套装还包括充电匹配单元,所述充电匹配单元为红外感应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或者接近开关,且所述充电匹配单元位于所述战术头盔或者所述战术背心上。
[0014]具体地,所述可实时无线供电的佩戴套装还包括充电匹配单元,所述充电匹配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战术头盔上的第一通信模块和设置于所述战术背心上并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相匹配的第二通信模块,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两者中的一者发射信号,另一者接收所述信号。
[0015]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的可实时无线供电的佩戴套装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可实时无线供电的佩戴套装采用了无线充电的方式,使战术头盔上的用带设备实现了随用随充的电能供给,使之摆脱储能电池和电源线的束缚,以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0016]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0017]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可实时无线供电的佩戴套装的结构图。
[0018]图2是图1中的战术背心的结构图。
[0019]图3是图1中的可实时无线供电的佩戴套装的工作原理图。
[0020]图4是图1中的线圈位移稳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战术头盔;
ꢀꢀꢀꢀꢀꢀꢀꢀꢀꢀꢀꢀ
2、无线接收线圈;
[0023]3、线圈位移稳定装置;
ꢀꢀꢀꢀ
4、第一通信模块;
[0024]5、第二通信模块;
ꢀꢀꢀꢀꢀꢀꢀꢀ
6、无线发射线圈;
[0025]7、战术背心;
ꢀꢀꢀꢀꢀꢀꢀꢀꢀꢀꢀꢀ
8、软包电池;
[0026]9、发射端电路模块;
ꢀꢀꢀꢀꢀꢀ
10、信号发生器;
[0027]11、电路开关;
ꢀꢀꢀꢀꢀꢀꢀꢀꢀꢀꢀ
12、下端封装元件;
[0028]13、光滑球体支杆;
ꢀꢀꢀꢀꢀꢀꢀ
14、上端封装元件;
[0029]15、高频逆变器;
ꢀꢀꢀꢀꢀꢀꢀꢀꢀ
16、高频整流器;
[0030]17、电源管理模块;
ꢀꢀꢀꢀꢀꢀꢀ
18、功能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1]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专利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
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0032]参照图1至图4,显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可实时无线供电的佩戴套装的结构图,该可实时无线供电的佩戴套装可以包括用于戴在头上的战术头盔1和用于穿在身上的战术背心7,其中,战术头盔1内没有设置蓄能电池,而是在战术背心7上设置了蓄能电池,该蓄能电池可以用于给战术头盔1进行无线充电。由于蓄能电池设置在了战术背心7上,战术背心7的重量可以分布在佩戴者的躯干部分,尤其是蓄能电池的重量很大一部分作用在肩膀和后背上,从而使重量分布开,减小了局部受力,从而能够获得更好的佩戴体验。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内置蓄能电池的头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实时无线供电的佩戴套装可以携带体积更大的蓄能电池,从而可以使所携带的装备的待机时间更长。由于战术头盔1内部不再需要另外设置蓄能电池,可大大减少战术头盔的重量,从而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头部负重,提高用于体验。
[0033]继续参照图1,战术背心7可以为马甲、T恤衫或者带有袖子的外套等,本专利技术仅以马甲为例进行说明。马甲上可以设置有蓄能电池、与该蓄能电池电学连接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中,蓄能电池可以设置于马甲的腰部位置。考虑到人体穿戴的舒适性,蓄能电池可采用柔性软包电池8,经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时无线供电的佩戴套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战术头盔(1),设置有无线充电接收装置,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包括依次电学连接的无线接收线圈(2)、整流稳压模块以及电源管理模块(17);战术背心(7),设置有蓄能电池和与所述蓄能电池电学连接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包括电学连接的高频逆变器(15)和无线发射线圈(6),其中,所述无线接收线圈(2)和所述无线发射线圈(6)的安装位置相对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时无线供电的佩戴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稳压模块为高频整流器(16)。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实时无线供电的佩戴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实时无线供电的佩戴套装还包括线圈位移稳定装置(3),所述线圈位移稳定装置(3)安装于所述战术头盔(1)后部近下沿位置,且分别与所述战术头盔(1)和所述无线接收线圈(2)刚性连接,以使所述无线接收线圈(2)处于悬置状态,并与所述无线发射线圈(6)保持相对位置不变。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实时无线供电的佩戴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位移稳定装置包括固定于无线接收线圈(2)上的座体和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座体内的光滑球体支杆(13),所述光滑球体支杆(13)固定于所述战术头盔(1)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时无线供电的佩戴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电池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东鲁长波徐万里周友杰安高军穆祥静徐曦萌孙彦丽刘盼盼孙辉
申请(专利权)人: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军事新能源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