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基站的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0021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基站的散热装置,包括通信基站主体,散热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部被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被分隔为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通信基站主体设置于第二腔体内,第三腔体内设有抽风机,第三腔体与第二腔体的连接壁上设有抽风口,抽风机对应抽风口位置设置。第四腔体内设有制冷机构,制冷机构包括循环冷凝管路和冷凝机,第四腔体与第二腔体的连接壁上设有出风口且出风口与通信基站主体的发热区域相对设置,循环冷凝管路对应出风口位置设置。上述散热装置可以为通信基站提供冷风散热,防止通信基站主体内的元器件因发热受损,极大的提高了通信基站主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信基站的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散热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通信基站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通信基站一般指基站。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的接口设备,也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通信基站内部设有多种元器件,元器件工作时会持续发出热量,需要及时对基站进行散热。而目前,通信基站的散热只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通过将基站外部的空气抽入基站内部对设备进行散热,但这种方式在夏季高温的时候效果较差。另一种方式是在采用空调对通信基站进行散热,但这种方法能源消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通信基站进行散热的散热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通信基站的散热装置,包括通信基站主体,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呈矩形结构的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被分隔为水平并列设置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被分隔为垂直层叠设置的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且所述第四腔体位于第三腔体的下方;所述通信基站主体设置于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三腔体内设有抽风机,所述第三腔体与第二腔体的连接壁上设有抽风口,所述抽风机对应所述抽风口位置设置;所述第四腔体内设有制冷机构,所述制冷机构包括循环冷凝管路和冷凝机,所述第四腔体与第二腔体的连接壁上设有出风口且所述出风口与通信基站主体的发热区域相对设置,所述循环冷凝管路对应所述出风口位置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循环冷凝管路呈V形弯曲缠绕形成具有间隙的矩形板状结构,所述矩形板状结构在所述第四腔体与第二腔体的连接壁上的投影完全覆盖所述出风口。进一步的,所述循环冷凝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冷凝机的出液端连接,所述循环冷凝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凝机的进液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顶部外表面上设有太阳能发电板,所述太阳能发电板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蓄电池为冷凝机辅助供电。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腔体所在侧壁上设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与所述抽风口相对设置;所述第四腔体所在侧壁上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相对设置,且所述进风口上设有过滤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通信基站的散热装置,通过在第三腔体的抽风口位置设置抽风机将通信基站主体产生的热风抽出。在第四腔体内设有制冷机构,所述制冷机构的循环冷凝管路对应所述出风口位置设置。同时,由于抽风机进行抽风工作使得通信基站主体的发热区域的空间内产生一定负压,从而使得通过出风口可以对通信基站主体的发热区域进风,进而为通信基站主体的发热区域提供冷风进行散热。制冷机构冷凝机为循环冷凝管路提供冷凝水,使得循环冷凝管路可以持续为通信基站主体的发热区域提供散热冷源,散热效果好。上述散热装置可以为通信基站提供冷风散热,防止通信基站主体内的元器件因发热受损,极大的提高了通信基站主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种通信基站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通信基站主体;11、抽风口;12、出风口;2、散热装置;21、壳体;211、第一腔体;212、第二腔体;2121、第三腔体;2122、第四腔体;22、抽风机;23、制冷机构;231、循环冷凝管路;232、冷凝机。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请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通信基站的散热装置,包括通信基站主体,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呈矩形结构的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被分隔为水平并列设置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被分隔为垂直层叠设置的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且所述第四腔体位于第三腔体的下方;所述通信基站主体设置于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三腔体内设有抽风机,所述第三腔体与第二腔体的连接壁上设有抽风口,所述抽风机对应所述抽风口位置设置;所述第四腔体内设有制冷机构,所述制冷机构包括循环冷凝管路和冷凝机,所述第四腔体与第二腔体的连接壁上设有出风口且所述出风口与通信基站主体的发热区域相对设置,所述循环冷凝管路对应所述出风口位置设置。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通信基站的散热装置,通过在第三腔体的抽风口位置设置抽风机将通信基站主体产生的热风抽出。在第四腔体内设有制冷机构,所述制冷机构的循环冷凝管路对应所述出风口位置设置。同时,由于抽风机进行抽风工作使得通信基站主体的发热区域的空间内产生一定负压,从而使得通过出风口可以对通信基站主体的发热区域进风,进而为通信基站主体的发热区域提供冷风进行散热。制冷机构冷凝机为循环冷凝管路提供冷凝水,使得循环冷凝管路可以持续为通信基站主体的发热区域提供散热冷源,散热效果好。上述散热装置可以为通信基站提供冷风散热,防止通信基站主体内的元器件因发热受损,极大的提高了通信基站主体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循环冷凝管路呈V形弯曲缠绕形成具有间隙的矩形板状结构,所述矩形板状结构在所述第四腔体与第二腔体的连接壁上的投影完全覆盖所述出风口。从上述描述可知,所述循环冷凝管路呈V形弯曲缠绕形成具有间隙的矩形板状结构,可以增大循环冷凝管路的通风面积。同时,所述矩形板状结构在所述第四腔体与第二腔体的连接壁上的投影完全覆盖所述出风口,以使得循环冷凝管路的出风面积大于出风口从而充分使得提供的冷风能够覆盖通信基站主体的发热区域。进一步的,所述循环冷凝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冷凝机的出液端连接,所述循环冷凝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凝机的进液端连接。从上述描述可知,所述循环冷凝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冷凝机的出液端连接,所述循环冷凝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凝机的进液端连接,所述循环冷凝管路内的冷凝液能够实现循环使用,环保,节能。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顶部外表面上设有太阳能发电板,所述太阳能发电板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蓄电池为冷凝机辅助供电。从上述描述可知,所述壳体的顶部外表面上设有太阳能发电板,所述太阳能发电板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蓄电池为冷凝机辅助供电,防止冷凝机的供电出现风险。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腔体所在侧壁上设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与所述抽风口相对设置;所述第四腔体所在侧壁上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相对设置,且所述进风口上设有过滤网。请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提供一种通信基站的散热装置,包括通信基站主体1,所述散热装置2包括呈矩形结构的壳体21,所述壳体内部被分隔为水平并列设置的第一腔体211和第二腔体212,所述第一腔体被分隔为垂直层叠设置的第三腔体2121和第四腔体2122,且所述第四腔体位于第三腔体的下方;所述通信基站主体设置于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的分隔层由隔热材料组成。所述第三腔体内设有抽风机22,所述第三腔体与第二腔体的连接壁上设有抽风口11,所述抽风机对应所述抽风口位置设置,位于第三腔体上与抽风口相对设置的侧壁上还设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信基站的散热装置,包括通信基站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呈矩形结构的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被分隔为水平并列设置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被分隔为垂直层叠设置的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且所述第四腔体位于第三腔体的下方;所述通信基站主体设置于第二腔体内;/n所述第三腔体内设有抽风机,所述第三腔体与第二腔体的连接壁上设有抽风口,所述抽风机对应所述抽风口位置设置;/n所述第四腔体内设有制冷机构,所述制冷机构包括循环冷凝管路和冷凝机,所述第四腔体与第二腔体的连接壁上设有出风口且所述出风口与通信基站主体的发热区域相对设置,所述循环冷凝管路对应所述出风口位置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基站的散热装置,包括通信基站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呈矩形结构的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被分隔为水平并列设置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被分隔为垂直层叠设置的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且所述第四腔体位于第三腔体的下方;所述通信基站主体设置于第二腔体内;
所述第三腔体内设有抽风机,所述第三腔体与第二腔体的连接壁上设有抽风口,所述抽风机对应所述抽风口位置设置;
所述第四腔体内设有制冷机构,所述制冷机构包括循环冷凝管路和冷凝机,所述第四腔体与第二腔体的连接壁上设有出风口且所述出风口与通信基站主体的发热区域相对设置,所述循环冷凝管路对应所述出风口位置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通信基站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冷凝管路呈V形弯曲缠绕形成具有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红云曾坚毅吴齐勇邓杨兵马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