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液冷机组的闭环增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002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38
本申请涉及一种应用于液冷机组的闭环增压机构,包括设置于液冷机组中的机箱、固定并穿设于所述机箱上的进水管、固定并穿设于机箱上的出水管、固定于机箱内的变频增压泵、设置于机箱内的检测管、固定于所述检测管上的水温传感器以及固定于机箱内的控制器;所述进水管一端接入冷却管,另一端与检测管连接,检测管远离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变频增压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出水管一端与所述变频增压泵的出水口连接,另一端接入冷却管;所述水温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检测管内的水温,且所述水温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变频增压泵电连接。本申请具有调节液冷机组冷却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液冷机组的闭环增压机构
本申请涉及机电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液冷机组的闭环增压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很多的机电设备中,由于电子元器件的工作,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一般会采用风冷以实现散热,而在一些温度较高的机电设备一般会采用液冷机组进行散热。如图1所示,液冷机组通常由冷却管01、与冷却管01连接并设置于机电设备中用以散热的冷却组件02、设置于冷却管01和冷却组件02内的冷却液、与冷却管01连接的用以泵送冷却液进行闭环流动的增压机构03。在大多数冷却机组中,仍采用单个增压泵以实现对冷却液的增压泵送,难以根据冷却液温度调节其对冷却液的泵送速度,故而无法调节液冷机组的冷却效率,功能比较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调节液冷机组的冷却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液冷机组的闭环增压机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液冷机组的闭环增压机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液冷机组的闭环增压机构,包括设置于液冷机组中的机箱、固定并穿设于所述机箱上的进水管、固定并穿设于机箱上的出水管、固定于机箱内的变频增压泵、设置于机箱内的检测管、固定于所述检测管上的水温传感器以及固定于机箱内的控制器;所述进水管一端接入冷却管,另一端与检测管连接,检测管远离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变频增压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出水管一端与所述变频增压泵的出水口连接,另一端接入冷却管;所述水温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检测管内的水温,且所述水温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变频增压泵电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变频增压泵启动时,变频增压泵泵送冷却液进入冷却管,再从冷却管依次经过进水管以及检测管回至变频增压泵,依次循环流动,实现冷却,而当冷却液的温度升高时,水温传感器检测到检测管内的水温变高,此时水温传感器传递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传递信号至变频增压泵,使得变频增压泵增大泵送冷却液的流速,进而使得冷却管内循环流动的冷却液流速增大,提高了冷却组件的液冷机组的冷却效率;而当冷却液的温度降低时,同理,水温传感器传递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传递信号至变频增压泵,降低其泵送冷却液的流速,故而实现了对冷却机组冷却效率的调节。优选的,所述机箱外包覆固定有保温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层的设置,使得机箱外的温度变化不易影响水温传感器对检测管内水温的检测,提高了水温传感器的检测精度。优选的,所述保温层由聚氨酯制成,且所述保温层的厚度至少为所述机箱壁厚的两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氨酯制成的保温层厚度至少为机箱壁厚的两倍,保温效果充分。优选的,所述检测管由不锈钢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测管由不锈钢制成,耐高温效果好。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当冷却液的温度升高时,水温传感器检测到检测管内的水温变高,此时水温传感器传递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传递信号至变频增压泵,使得变频增压泵增大泵送冷却液的流速,进而使得冷却管内循环流动的冷却液流速增大,提高了冷却组件的液冷机组的冷却效率;而当冷却液的温度降低时,同理,水温传感器传递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传递信号至变频增压泵,降低其泵送冷却液的流速,故而实现了对冷却机组冷却效率的调节。附图说明图1是相关技术中液冷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申请实施例的应用于液冷机组的闭环增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01、冷却管;02、冷却组件;03、增压机构;1、机箱;11、保温层;2、变频增压泵;3、进水管;4、检测管;5、出水管;6、水温传感器;7、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应用于液冷机组的闭环增压机构。参照图2,应用于液冷机组的闭环增压机构包括机箱1、变频增压泵2、进水管3、检测管4、出水管5、水温传感器6以及控制器7。机箱1为矩形箱状,由不锈钢制成,其壁厚为3mm。机箱1外包覆固定有保温层11,保温层11由聚氨酯材料制成,且保温层11的厚度为3cm。变频增压泵2为封闭单吸式叶轮离心泵,其型号可选为WeiwangCDLF12-20,变频增压泵2设置于机箱1内并与机箱1内底面固定安装。参照图2,进水管3与出水管5均为圆管状,进水管3与出水管5分别设置于机箱1两端,且进水管3穿设于机箱1的侧壁上并与机箱1固定,出水管5穿设于机箱1的侧壁上并与机箱1固定。进水管3位于机箱1外的一端与冷却机组的冷却管01一端连接,而出水管5位于机箱1外的一端与冷却机组的冷却管01另一端连接,且出水管5位于机箱1内的一端与变频增压泵2的出水口连接。检测管4为圆管状,由不锈钢制成,检测管4一端与变频增压泵2的进水口连接,另一端与进水管3位于机箱1内的一端连接。当变频增压泵2启动时,变频增压泵2泵送冷却液通过出水管5进入冷却管01,然后经过冷却组件02后的冷却液再通过冷却管01、进水管3、检测管4进入变频增压泵2,如此重复,实现冷却液的循环流动。参照图2,水温传感器6可选为铂热电阻型,水温传感器6设置于检测管4上并与检测管4外壁固定安装,且水温传感器6的检测端穿入检测管4内并与检测管4密封连接,用以检测流动经过检测管4的冷却液的温度。控制器7设置于机箱1内并与机箱1内顶面固定,控制器7为智能增压泵中常用的变频控制器,水温传感器6与控制器7电连接,而控制器7与变频增压泵2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应用于液冷机组的闭环增压机构的实施原理为:当冷却液的温度升高时,说明冷却机组的冷却效率不足,此时水温传感器6检测到检测管4内的水温变高,然后水温传感器6传递温度信号至控制器7,控制器7传递变频信号至变频增压泵2,使得变频增压泵2增大功率,提升泵送冷却液的流速,进而使得冷却管01内循环流动的冷却液流速增大,提高了冷却组件02的液冷机组的冷却效率;而当冷却液的温度降低时,同理,水温传感器6传递信号至控制器7,控制器7传递信号至变频增压泵2,降低其泵送冷却液的流速,故而实现了对冷却机组冷却效率的调节。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液冷机组的闭环增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液冷机组中的机箱、固定并穿设于所述机箱上的进水管、固定并穿设于机箱上的出水管、固定于机箱内的变频增压泵、设置于机箱内的检测管、固定于所述检测管上的水温传感器以及固定于机箱内的控制器;所述进水管一端接入冷却管,另一端与检测管连接,检测管远离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变频增压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出水管一端与所述变频增压泵的出水口连接,另一端接入冷却管;所述水温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检测管内的水温,且所述水温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变频增压泵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液冷机组的闭环增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液冷机组中的机箱、固定并穿设于所述机箱上的进水管、固定并穿设于机箱上的出水管、固定于机箱内的变频增压泵、设置于机箱内的检测管、固定于所述检测管上的水温传感器以及固定于机箱内的控制器;所述进水管一端接入冷却管,另一端与检测管连接,检测管远离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变频增压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出水管一端与所述变频增压泵的出水口连接,另一端接入冷却管;所述水温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检测管内的水温,且所述水温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道定邓小科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高宗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