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接口以太网交换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9930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接口以太网交换机,包括:外壳和印刷电路板;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所述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连接形成一个与印刷电路板相适配的中空长方体结构;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安装在第一外板内侧,所述第二电路板安装在第二外板内侧,所述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设有电子元器件的一面相对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通过双层对向设置电路板结构,充分利用以太网交换机内的空间,减小了以太网交换机的长度和厚度,以使得在较小的以太网交换机内可以设置多以太网接口,缩小了以太网交换机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接口以太网交换机
本技术涉及以太网交换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接口以太网交换机。
技术介绍
在生活中,对于以太网交换机的使用非常广泛,以太网交换机是基于以太网传输数据的交换机,交换机能同时连通许多对端口,使每一对相互通信的主机都能像独占通信媒体那样,进行无冲突地传输数据,同时用户可以独占传输媒体的宽带,若一个接口到主机的带宽是10Mbit每秒,那么有10个接口的交换机的总容量是100Mbit每秒,因此,相较于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的传输速率更快。现有的多接口以太网交换机通常采用单列式或双层式将以太网接口设置在电路板上,以太网接口单列式布局会使得以太网交换机的长度增加,以太网双层式则会使得以太网交换机厚度增加,且多以太网接口需要更多的电子元器件支持从而导致印刷电路板面积变大,使得以太网交换机变得体积过大,不便于以太网交换机的设置安装在较小的空间内。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多接口以太网交换机,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接口以太网交换机,其通过双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接口以太网交换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和印刷电路板;/n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外板(30)和第二外板(40),所述第一外板(30)和第二外板(40)连接形成一个与印刷电路板相适配的中空长方体结构,所述印刷电路板安装在该中空长方体结构内;/n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板(10)和第二电路板(20),所述第一电路板(10)安装在第一外板(30)内侧,所述第二电路板(20)安装在第二外板(40)内侧,所述第一电路板(10)与第二电路板(20)设有电子元器件的一面相对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接口以太网交换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和印刷电路板;
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外板(30)和第二外板(40),所述第一外板(30)和第二外板(40)连接形成一个与印刷电路板相适配的中空长方体结构,所述印刷电路板安装在该中空长方体结构内;
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板(10)和第二电路板(20),所述第一电路板(10)安装在第一外板(30)内侧,所述第二电路板(20)安装在第二外板(40)内侧,所述第一电路板(10)与第二电路板(20)设有电子元器件的一面相对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接口以太网交换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路板(10)上设有四孔电源接口(11)、以太网接口(14)、排母(12)、LED指示灯(13)和以太网芯片(25),所述四孔电源接口(11)、以太网接口(14)、排母(12)、LED指示灯(13)、以太网芯片(25)与第一电路板(10)电性连接且设在第一电路板(10)的同一面;
所述第二电路板(20)上设有以太网接口(14)、排针(22)、LED指示灯(13)和控制芯片(15),所述以太网接口(14)、排针(22)、LED指示灯(13)、控制芯片(15)与第二电路板(20)电性连接且设在第二电路板(20)的同一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接口以太网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母(12)与所述排针(22)电性连接以使得第一电路板(10)与第二电路板(20)间进行信号传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接口以太网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10)上的以太网接口(14)、LED指示灯(13)设在第一电路板(10)较长边缘一侧且朝向一致,所述以太网接口(14)和LED指示灯(13)部分伸出第一电路板(10)边缘;所述四孔电源接口(11)设在第一电路板(10)较窄一侧边缘,所述四孔电源接口(11)部分伸出印刷电路板边缘;
所述第二电路板(20)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治汤姆斯
申请(专利权)人:科动控制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