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浪涌电流抑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9904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浪涌电流抑制电路,其包括交流输入端口、AC‑DC转换器、MOS管、555定时器、光耦和直流输出端口,交流输入端口与AC‑DC转换器的交流输入端连接,AC‑DC转换器的直流输出正端经第一电阻接R端,经第二电阻接555定时器的电源端,经第一电容接MOS管的源极,经二极管接直流输出正端,直流输出负端与MOS管的源极连接;MOS管的基极、源极、漏极分别与光耦的负输出端、555定时器的接地端、直流输出负端连接,源、漏极之间接有第四电阻;555定时器的输出端、接地端分别与光耦的正、负输入端连接,电源端经第三电阻接光耦的正输出端;二极管的阴极与直流输出负端之间接有第四电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控制精确,可靠性高,适用带功率因数校正交流输入的开关电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浪涌电流抑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开关电源
,尤其是涉及一种浪涌电流抑制电路。
技术介绍
大部分设备用开关电源的输入电压基本都是城市电网供电的电压(即单相的AC220V交流市电),单相220VAC50Hz输入电源特别是大功率开关电源往往会采用较大容量的滤波电容器,电源上电瞬间滤波电容器两端近似短路,这样会产生大的浪涌电流,可能导致输入熔断器断路或空气开关跳闸,损害电源内部器件,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通常在电源输入设计缓启动电路,用来抑制开机浪涌电流,保证电源可靠地运行。常用的浪涌电流抑制电路虽能有效的抑制浪涌电流,但电路较为复杂,从整体上降低了开关电源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器件少、控制精确、可靠性高的浪涌电流抑制电路,其适用于带功率因数校正交流输入的开关电源。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浪涌电流抑制电路,其包括交流输入端口、AC-DC转换器N1、MOS管M1、555定时器N2、光耦U1和直流输出端口,所述交流输入端口的火线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浪涌电流抑制电路,其特征是:其包括交流输入端口、AC-DC转换器N1、MOS管M1、555定时器N2、光耦U1和直流输出端口,所述交流输入端口的火线L、零线N与AC-DC转换器N1的交流输入端连接,AC-DC转换器N1的直流输出正端经第一电阻R1与R端连接,经第二电阻R2与555定时器N2的电源端连接,经第一电容C1与MOS管M1的源极连接,经二极管D1与直流输出正端连接,直流输出负端与MOS管M1的源极连接;所述MOS管M1的基极与光耦U1的负输出端连接,源极与555定时器N2的接地端连接,漏极与直流输出负端连接,源极与漏极之间接有第四电阻R4;所述555定时器N2的复位端、控制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浪涌电流抑制电路,其特征是:其包括交流输入端口、AC-DC转换器N1、MOS管M1、555定时器N2、光耦U1和直流输出端口,所述交流输入端口的火线L、零线N与AC-DC转换器N1的交流输入端连接,AC-DC转换器N1的直流输出正端经第一电阻R1与R端连接,经第二电阻R2与555定时器N2的电源端连接,经第一电容C1与MOS管M1的源极连接,经二极管D1与直流输出正端连接,直流输出负端与MOS管M1的源极连接;所述MOS管M1的基极与光耦U1的负输出端连接,源极与555定时器N2的接地端连接,漏极与直流输出负端连接,源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冰涵赵辉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隆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