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智鸿专利>正文

同轴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9803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同轴电连接器,包含一第一绝缘本体,该第一绝缘本体安装设有复数个第一端子与复数个第二端子;一上盖,该上盖安装于该第一绝缘本体上;至少一同轴线,该上盖与该第一绝缘本体之间形成一可供该同轴线安装的插槽;二压条,该二压条分别设置于该接地线层的相对两侧,且该二压条相对于该接地线层一侧的另一侧分别抵触于一上盖内表面与该第二接触部,该讯号线抵触于该第一接触部;以及一第二绝缘本体,该第二绝缘本体安装于该第一绝缘本体,以提供一种固定同轴线及使整体结构稳固的同轴电连接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轴电连接器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同轴电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有提供一种固定同轴线及使整体结构稳固的同轴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高速互联网和大容量存储设备使用的增加,对于能处理大量信息数据以及信号传输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再者,为了带给人们使用上的便利,电子用品的结构设计慢慢朝着高性能、节电、小型化发展。极细同轴线(MicroCoaxialCable)相较于传统的电子线结构拥有较小的尺寸外径以及更高的传输数据的能力,而广泛用于电器用品或智能产品中,例如: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内部模块板之间的讯号传输,甚至应用到精密仪器领域,如医疗、交通设备、航空等领域之间的讯号传输。而传统的极细同轴线在进行组装于电连接器时,往往会容易发生组装时的偏移及脱落现象,造成讯号传输品质受到影响,又或者是在安装组合时仅单纯利用传统压接组合方式,将极细同轴线组装于于电连接器中,而因电连接器长期使用而造成老化,进而使压接压力不均匀或压接位置不当所导致的偏移及脱落等缺点。故,如何借由创新的硬体设计,有效改善习知的极细同轴线与电连接器组装时不稳固的问题,相关产业开发业者与相关研究人员需持续努力克服与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传统的极细同轴线与电连接器组装时不稳固所遇到的瓶颈,因此,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藉由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及实务经验所辅佐,研创出使用以特殊卡合结构的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以及限位件间的组装关系以及透过焊接层进行焊接的同轴电连接器。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一种同轴电连接器,包含:一第一绝缘本体,该第一绝缘本体安装设有复数个第一端子与复数个第二端子,该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接触部以及自该第一接触部一端向下弯折呈U型的一第一对接臂,该第二端子具有一第二接触部以及自该第二接触部一端向下弯折的一第二对接臂,该第二端子具有L型剖面;一上盖,该上盖安装于该第一绝缘本体上;至少一同轴线,该上盖与该第一绝缘本体之间形成一可供该同轴线安装的插槽,每一该同轴线以一讯号线为轴心,由内而外依序披覆一讯号端绝缘层、一接地线层以及一接地线绝缘层,且该同轴线的一端部分裸露出该讯号线、该讯号端绝缘层以及该接地线层;二压条,该二压条分别设置于该接地线层的相对两侧,且该二压条相对于该接地线层一侧的另一侧分别抵触于一上盖内表面与该第二接触部,该讯号线抵触于该第一接触部;以及一第二绝缘本体,该第二绝缘本体安装于该第一绝缘本体。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其中,该二压条抵触于该上盖内表面与该第二接触部的一侧更包含一第一焊接层以及一第二焊接层。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其中,该讯号线抵触于该第一接触部的一侧更包含第三焊接层。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其中,该上盖的一上盖外表面具有复数个抵压槽。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其中,该抵压槽的形状为任一形状。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其中,该抵压槽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其中,该上盖的一上盖外表面具有复数个焊接孔。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其中,该焊接孔一侧延伸出一限位突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其中,该焊接孔内与该同轴线间设有一焊道。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其中,该上盖一端具有至少一卡合部,每一该卡合部对应卡合于该第一绝缘本体的一突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其中,该上盖相对于该卡合部一端的另一端具有一弹片部,该弹片部抵触于该接地线绝缘层。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其中,该同轴电连接器更包含一第一固定部,该第一固定部固定该同轴线的位置。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其中,该同轴电连接器更包含一第二固定部以及一第三固定部,该第二固定部以及该第三固定部设置于该同轴线相对两侧。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其中,该讯号线由复数个金属线绞合而成。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其中,该第二绝缘本体包含一电路板,该电路板设置有复数个第三端子以及复数个限位件,该第三端子具有一弹性部、一连接该弹性部的止挡部,且该弹性部与该止挡部形成一槽口。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其中,该第一对接臂可嵌设于该槽口。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其中,该限位件可卡合于该第二对接臂的一限位孔。本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借此,本技术的同轴电连接器于组装时透过特殊卡合结构的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以及限位件间彼此的稳定配合,以及使用焊接层进行焊接,以提供更稳固的同轴电连接器结构,以解决传统的极细同轴线与电连接器组装时容易遇到的组装时的偏移及脱落现象的瓶颈。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其一较佳实施例的同轴电连接器整体示意图。图2:本技术其一较佳实施例的同轴电连接器整体组装图。图3:本技术其一较佳实施例的同轴线与二压条的组装示意图。图4:本技术其一较佳实施例的依照图1的4-4剖切线及箭头所指方向视得的剖面与同轴线的组装示意图(一)。图5:本技术其一较佳实施例的依照图1的4-4剖切线及箭头所指方向视得的剖面与同轴线的组装示意图(二)。图6:本技术其一较佳实施例的依照图1的6-6剖切线及箭头所指方向视得的剖面与同轴线的组装示意图。图7:本技术其一较佳实施例的同轴电连接器整体组装状态图(一)。图8:本技术其一较佳实施例的同轴电连接器整体组装状态图(二)。图9:本技术其一较佳实施例的同轴电连接器整体组装状态图(三)。图号说明:1000:同轴电连接器1:第一绝缘本体10:第一端子101:第一接触部102:第一对接臂11:突部12:第二端子121:第二接触部122:第二对接臂1221:限位孔2:上盖21:上盖内表面22:上盖外表面221:抵压槽222:焊接孔223:限位突部224:焊道225:卡合部226:弹片部3:同轴线31:讯号线32:讯号端绝缘层33:接地线层34:接地线绝缘层4:插槽5:压条51:第一固定部52:第二固定部53:第三固定部6:第二绝缘本体61:第三端子611:弹性部612:止挡部613:槽口614:限位件7: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为本技术其一较佳实施例的同轴电连接器整体示意图、同轴电连接器整体组装图以及同轴线与二压条的组装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同轴电连接器,包含:一第一绝缘本体1,该第一绝缘本体1安装设有复数个第一端子10与复数个第二端子12,该第一端子10具有一第一接触部101以及自该第一接触部101一端向下弯折呈U型的一第一对接臂102,该第二端子12具有一第二接触部121以及自该第二接触部121一端向下弯折的一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绝缘本体(1),该第一绝缘本体(1)安装设有复数个第一端子(10)与复数个第二端子(12),该第一端子(10)具有一第一接触部(101)以及自该第一接触部(101)一端向下弯折呈U型的一第一对接臂(102),该第二端子(12)具有一第二接触部(121)以及自该第二接触部(121)一端向下弯折的一第二对接臂(122),该第二端子(12)具有L型剖面;/n一上盖(2),该上盖(2)安装于该第一绝缘本体(1)上;/n至少一同轴线(3),该上盖(2)与该第一绝缘本体(1)之间形成一可供该同轴线(3)安装的插槽(4),每一该同轴线(3)以一讯号线(31)为轴心,由内而外依序披覆一讯号端绝缘层(32)、一接地线层(33)以及一接地线绝缘层(34),且该同轴线(3)的一端部分裸露出该讯号线(31)、该讯号端绝缘层(32)以及该接地线层(33);/n二压条(5),该二压条(5)分别设置于该接地线层(33)的相对两侧,且该二压条(5)相对于该接地线层(33)的另一侧分别抵触于一上盖内表面(21)与该第二接触部(121),该讯号线(31)抵触于该第一接触部(101);以及/n一第二绝缘本体(6),该第二绝缘本体(6)安装于该第一绝缘本体(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绝缘本体(1),该第一绝缘本体(1)安装设有复数个第一端子(10)与复数个第二端子(12),该第一端子(10)具有一第一接触部(101)以及自该第一接触部(101)一端向下弯折呈U型的一第一对接臂(102),该第二端子(12)具有一第二接触部(121)以及自该第二接触部(121)一端向下弯折的一第二对接臂(122),该第二端子(12)具有L型剖面;
一上盖(2),该上盖(2)安装于该第一绝缘本体(1)上;
至少一同轴线(3),该上盖(2)与该第一绝缘本体(1)之间形成一可供该同轴线(3)安装的插槽(4),每一该同轴线(3)以一讯号线(31)为轴心,由内而外依序披覆一讯号端绝缘层(32)、一接地线层(33)以及一接地线绝缘层(34),且该同轴线(3)的一端部分裸露出该讯号线(31)、该讯号端绝缘层(32)以及该接地线层(33);
二压条(5),该二压条(5)分别设置于该接地线层(33)的相对两侧,且该二压条(5)相对于该接地线层(33)的另一侧分别抵触于一上盖内表面(21)与该第二接触部(121),该讯号线(31)抵触于该第一接触部(101);以及
一第二绝缘本体(6),该第二绝缘本体(6)安装于该第一绝缘本体(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二压条(5)抵触于该上盖内表面(21)与该第二接触部(121)的一侧包含一第一焊接层以及一第二焊接层;其中,该讯号线(31)抵触于该第一接触部(101)的一侧包含一第三焊接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上盖(2)的一上盖外表面(22)具有复数个抵压槽(221);其中该抵压槽(221)的形状为任一形状。


4.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智鸿
申请(专利权)人:邱智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