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连接器组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9803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33
一种同轴连接器组装结构,包括一前端座、一后端座、一轴心件、以及一端子组;前端座设有一插孔,后端座设有一中心部、以及由中心部侧向向前延伸的多个扣部,轴心件组设于中心部并朝向插孔内向前突伸而出,而端子组设于轴心件上而位于插孔内;其中,前端座后端设有供后端座组入的嵌接部,且嵌接部内壁上设有分别对应各扣部的多个扣槽,以供各扣部顺着各扣槽滑入而使后端座一并将轴心件与端子组组装至插孔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轴连接器组装结构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有关于一种同轴连接器组装结构。
技术介绍
按,以往由于连接器在各种规格、型式、及用途上的不同,其端子的排列设置也大不相同。而受限于空间或间距等限制却多为现今各式连接器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如应用在电源连接器上,为了方便使用者于插接时不受方向上的限制、同时仍可维持正负极的接触,因而采用正、负端子为同轴设置的形态,即通过外圈与内圈而构成端子的同轴设置,以满足上述需求与目的。惟,由于构成上述电源连接器的绝缘部位的构件上,在空间有限的设计下往往会减少其结构强度,因而降低其使用或插拔上的寿命。有鉴于此,本技术为改善并解决上述的缺失,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组装结构,其通过多件的组装设计,使得同轴连接器在绝缘部位的构件上可提供较佳的结构强度,且能配合与端子间的组装而提高了组装上的定位强度,进一步防止使用或插接时端子退出等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同轴连接器组装结构,其包括:一前端座、一后端座、一轴心件、以及一端子组;该前端座设有一插孔,该后端座设有一中心部以及由中心部侧向向前延伸的多个扣部,该轴心件组设于该中心部并朝向该插孔内向前突伸而出,而该端子组设于该轴心件上而位于该插孔内;其中,该前端座的后端设有供后端座组入的一嵌接部,且该嵌接部的内壁上设有分别对应各该扣部的多个扣槽,以供各该扣部顺着各该扣槽滑入而使该后端座一并将该轴心件与该端子组组装至该插孔内。上述的同轴连接器组装结构,其中,该中心部上设有供该轴心件嵌入的一嵌孔。上述的同轴连接器组装结构,其中,该端子组包含一内环端子以及设于该内环端子外的一外环端子。上述的同轴连接器组装结构,其中,该内环端子具有一内导接端以及由该内导接端向后延伸而出的一内环接脚。上述的同轴连接器组装结构,其中,该内导接端套设于该轴心件上而使该内导接端的末端一并与该轴心件嵌入该嵌孔内。上述的同轴连接器组装结构,其中,该轴心件一侧配合该内环接脚的延伸方向而突设有一定位块,且于该后端座的该中心部一侧设有对应且配合该定位块的一对位孔。上述的同轴连接器组装结构,其中,该定位块上设有供该内环接脚支撑的一间隔块。上述的同轴连接器组装结构,其中,该间隔块侧向设有供该扣部通过的一让槽。上述的同轴连接器组装结构,其中,该外环端子具有一外导接端以及由该外导接端向后延伸而出的一外环接脚。上述的同轴连接器组装结构,其中,该外导接端的末端套设于该中心部上。上述的同轴连接器组装结构,其中,该些扣槽内设有分别对应各该扣部卡扣的一扣块。上述的同轴连接器组装结构,其中,该轴心件内插设有一检测端子。上述的同轴连接器组装结构,其中,该前端座与该后端座外包覆一遮蔽壳体。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图5为本技术内部构造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视角内部构造的组合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1:前端座10:插孔11:嵌接部110:扣槽111:扣块2:后端座20:中心部200:嵌孔201:对位孔21:扣部3:轴心件30:定位块31:间隔块310:让槽4:端子组40:内环端子400:内导接端401:内环接脚41外环端子410:外导接端411:外环接脚5:检测端子6:遮蔽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请参阅图1及图2,分别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图。本技术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组装结构,包括一前端座1、一后端座2、一轴心件3、以及一端子组4;其中:该前端座1、后端座2与轴心件3用以共同组成连接器的绝缘部位。且该前端座1上设有一插孔10,以供上述端子组4设置于该插孔10内,并使该端子组4套设于该轴心件3而使轴心件3能一并组设于后端座2上,再与前端座1后方组设一体,即如图3及图4所示。如图1所示,本技术主要于上述前端座1的后端设有供后端座2组入的嵌接部11,而该后端座2上则设有一供轴心件3组入的中心部20、以及由中心部20侧向向前延伸以对应嵌接部11的多个扣部21,且该中心部20上设有一供轴心件3嵌入的嵌孔200,并使轴心件3嵌入该嵌孔200后仍朝前端座1的插孔10内向前突伸而出,即如图5所示。再请参阅图3所示,上述前端座1的嵌接部11的内壁设有分别对应后端座2的扣部21的多个扣槽110,以供后端座2由前端座1的后方组入时,扣部21能顺着扣槽110而滑入而卡扣于扣槽110内,即如图6所示;更详细地,各扣槽110内设有对应各扣部21所卡扣的一扣块111,从而能够使后端座2组入嵌接部11内而不脱离。从而使后端座2能一并将嵌设于其上的轴心件3组入前端座1的插孔10内,同时使套设于该轴心件3上的上述端子组4能被稳固地组设于该前端座1的插孔10内而不易退出,提高组装定位强度。再请一并参阅图1、图3及图5所示,本技术所举的端子组4可包含一内环端子40、以及一设于该内环端子40外的外环端子41,通过内环端子40与外环端子41的同轴设置可以增加接触点而承受较大的电流及电压。而其中的内环端子40具有一内导接端400、以及由内导接端400向后延伸而出的内环接脚401,而外环端子41亦具有一外导接端410、以及由外导接端410向后延伸而出的外环接脚411,且该内导接端400与外导接端410皆可由多个弹片围绕而构成套筒状或冠簧状,而该内导接端400即套设于轴心件3上而使内导接端400的末端一并与轴心件3嵌入嵌孔200内,该外导接端410的末端则套设于中心部20上,即如图5所示。承上所述,上述内环接脚401与外环接脚411亦可为相反方向延伸设置,且轴心件3的一侧可配合内环接脚401的延伸方向而突设有一定位块30,以供轴心件3以该定位块30对位且卡设于后端座2上,并于后端座2的中心部20的一侧设有对应且配合的对位孔201,所述对位孔201可与嵌孔200连通,而该定位块30上还可设有供内环接脚401支撑的间隔块31,且为避免间隔块31的形成影响扣部21滑入扣槽110,该间隔块31的侧向可设有一供扣部21能通过的让槽310。此外,亦可于该轴心件3内插设一检测端子5,并于上述前端座1与后端座2外包覆一遮蔽壳体6,借以组成一同轴连接器组装结构。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轴连接器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前端座,设有一插孔;/n一后端座,设有一中心部以及由该中心部的侧向向前延伸的多个扣部;/n一轴心件,组设于该中心部并朝向该插孔内向前突伸而出;以及/n一端子组,设于该轴心件上而位于该插孔内;/n其中,该前端座的后端设有供该后端座组入的一嵌接部,且该嵌接部的内壁上设有分别对应该些扣部的多个扣槽,以供该些扣部顺着该些扣槽滑入而使该后端座一并将该轴心件与该端子组组装至该插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连接器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前端座,设有一插孔;
一后端座,设有一中心部以及由该中心部的侧向向前延伸的多个扣部;
一轴心件,组设于该中心部并朝向该插孔内向前突伸而出;以及
一端子组,设于该轴心件上而位于该插孔内;
其中,该前端座的后端设有供该后端座组入的一嵌接部,且该嵌接部的内壁上设有分别对应该些扣部的多个扣槽,以供该些扣部顺着该些扣槽滑入而使该后端座一并将该轴心件与该端子组组装至该插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中心部上设有供该轴心件嵌入的一嵌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端子组包含一内环端子以及设于该内环端子外的一外环端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轴连接器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环端子具有一内导接端以及由该内导接端向后延伸而出的一内环接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轴连接器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导接端套设于该轴心件上而使该内导接端的末端一并与该轴心件嵌入该嵌孔内。


6.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贵达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信音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