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触头组件和电气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9730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触头组件和电气开关,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支架;动触头,包括第一端和相对的第二端,第一端设置有动触点,所述动触头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围绕第二枢转轴线与动触头支架枢转连接;和负载触头,包括开口,动触头的第二端容纳在开口中并与开口接触,并且在负载触头和机架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在动触点与电气开关的静触头电接触的闭合位置,动触头支架围绕第一枢转轴线枢转,动触头的第二端压靠负载触头,使得弹性件偏压负载触头,从而负载触头对动触头施加力矩以提供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接触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触头组件和电气开关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气开关的动触头组件,以及包括该动触头组件的电气开关。
技术介绍
一些电力开关,如低压电器开关中的负荷开关和自动转换开关要求具有一定的短路电流耐受能力,即Icw。Icw值的高低与电力开关的性能密切相关,即高性能的开关具有较高的Icw,表明其在短路电流或过电流流过时,仍能保持闭合,直到保护电器(如断路器)脱扣分断短路电流或过电流。电气开关包括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动触头组件通常连接到负载端,静触头通常连接到电源,在动触头组件的动触头与静触头闭合时,电气开关导通,负载接入电源中;在动触头组件的动触头与静触头断开时,电气开关断开,负载从电源中断开。双电源转换开关(TSE)是一种典型的电气开关,应用于具有较重要负载的场合,能实现二个电源中的一个电源为负载供电,并当即时供电的电源发生故障时,将负载切换至另一电源,从而减少负载的停电时间。动触头是TSE的主要部件,通过动触头的转动,TSE可实现前述的电源切换。依据TSE的不同结构,动触头主要分为单边触点和两面触点两种。需要提供一种可靠的用于电气开关的动触头组件以及电气开关,具有优异的开关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的动触头组件以及电气开关。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气开关的动触头组件,所述动触头组件可枢转地设置在电气开关的机架上,包括:动触头支架,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枢转轴线和第二枢转轴线,所述动触头支架围绕第一枢转轴线枢转;动触头,包括第一端和相对的第二端,第一端设置有动触点,所述动触头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围绕第二枢转轴线与动触头支架枢转连接;和负载触头,包括开口,动触头的第二端容纳在开口中并与开口接触,并且在负载触头和机架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其中,在动触点与电气开关的静触头电接触的闭合位置,动触头支架围绕第一枢转轴线枢转,动触头的第二端压靠负载触头,使得弹性件偏压负载触头,从而负载触头对动触头施加力矩以提供动触点与静触头之间的接触压力。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负载触头围绕第一枢转轴线与动触头支架枢转连接。在一些示例中,在初始断开位置,第一枢转轴线和第二枢转轴线之间的第一连接线与第二枢转轴线和第二端之间的第二连接线重合。在一些示例中,在闭合位置中动触点与静触头开始接触时,第二连接线相对于第一连接线朝向第一连接线的一侧偏转第一角度,提供动触点与静触头之间的第一接触压力;然后动触头支架继续枢转,第二连接线相对于第一连接线朝向第一连接线的另一侧偏转第二角度,提供动触点与静触头之间的第二接触压力。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接触压力大于所述第一接触压力。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角度的范围为正2.5度至正4度,所述第二角度的范围为负2.5度至负4度。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接触压力的范围为20N至30N,所述第二接触压力的范围为25N至35N。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负载触头为扇形形状,在所述负载触头的扇形部分内具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安装槽,所述弹性件为扭簧,一部分连接至机架,另一部分连接至所述两个安装槽。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负载触头为扇形形状,所述弹性件为扭簧,一部分连接至机架,另一部分连接至扇形的两条半径边长。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负载触头为扇形形状,所述弹性件为两个压缩弹簧,每个压缩弹簧的一端连接至机架,另一端连接至连接至扇形的一条半径边长。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负载触头为圆环形状,并且设置有凹口,所述弹性件为扭簧,一部分连接至机架,另一部分连接至凹口。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负载触头与所述第二端的接触位置靠近第一枢转轴线。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负载触头与所述第二端的接触为面接触。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负载触头为圆环形状,所述弹性件为扭簧,一部分连接至机架,另一部分连接至负载触头,所述负载触头与所述第二端的接触为斜面接触。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负载触头为块状,所述负载触头与所述第二端的接触为斜面接触。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动触头支架包括导轨,所述负载触头滑动设置在导轨中,所述弹性件容纳在导轨内并且设置在负载触头和动触头支架之间。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负载触头与所述第二端接触位置形成为斜面。在一些示例中,在闭合位置处设置与动触头电连接的压力补偿导体。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负载触头一体形成。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负载触头包括至少两个分离的部件,并通过连接件连接成一体。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负载触头通过第一软联接与所述动触头的第二端电连接。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动触头的第一端包括两个动触点,分别设置在第一端的两侧。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气开关,包括机架、静触头、负载端以及如前所述的动触头组件,所述负载触头通过第二软联接与负载端电连接,所述静触头与电源电连接。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电气开关为双电源转换开关,包括第一静触头和第二静触头,分别与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电连接,所述动触头的第一端包括第一动触点和第二动触点,分别配置为与第一静触头和第二静触头电连接。本技术的一个优点在于,由于负载触头在弹性件的偏压下对动触头施加力矩以提供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接触压力,使得动触头组件具有良好的开关性能。本技术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在闭合过程中,动触头支架继续枢转以提供更大的接触压力,使得动触头组件具有更好的开关性能,并且提高了电气开关的短路电流耐受能力。本技术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为开合式接触,其磨损小,电气寿命长。本技术的另一个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至少一实施例的动触头组件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动触头组件在刚接触静触头时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动触头组件完全接触静触头时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至少一实施例的动触头组件朝向第一静触头运动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至少一实施例的动触头组件朝向第二静触头运动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动触头组件;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动触头组件;图8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动触头组件;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动触头组件;图10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动触头组件;图1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六实施例的动触头组件;图1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七实施例的动触头组件;图1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八实施例的动触头组件;图1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的动触头组件;图1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十实施例的动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气开关的动触头组件,所述动触头组件可枢转地设置在电气开关的机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n动触头支架,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枢转轴线和第二枢转轴线,所述动触头支架围绕第一枢转轴线枢转;/n动触头,包括第一端和相对的第二端,第一端设置有动触点,所述动触头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围绕第二枢转轴线与动触头支架枢转连接;和/n负载触头,包括开口,动触头的第二端容纳在开口中并与开口接触,并且在负载触头和机架之间设置有弹性件;/n其中,在动触点与电气开关的静触头电接触的闭合位置,动触头支架围绕第一枢转轴线枢转,动触头的第二端压靠负载触头,使得弹性件偏压负载触头,从而负载触头对动触头施加力矩以提供动触点与静触头之间的接触压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气开关的动触头组件,所述动触头组件可枢转地设置在电气开关的机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
动触头支架,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枢转轴线和第二枢转轴线,所述动触头支架围绕第一枢转轴线枢转;
动触头,包括第一端和相对的第二端,第一端设置有动触点,所述动触头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围绕第二枢转轴线与动触头支架枢转连接;和
负载触头,包括开口,动触头的第二端容纳在开口中并与开口接触,并且在负载触头和机架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其中,在动触点与电气开关的静触头电接触的闭合位置,动触头支架围绕第一枢转轴线枢转,动触头的第二端压靠负载触头,使得弹性件偏压负载触头,从而负载触头对动触头施加力矩以提供动触点与静触头之间的接触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触头围绕第一枢转轴线与动触头支架枢转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初始断开位置,第一枢转轴线和第二枢转轴线之间的第一连接线与第二枢转轴线和第二端之间的第二连接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在闭合位置中动触点与静触头开始接触时,第二连接线相对于第一连接线朝向第一连接线的一侧偏转第一角度,提供动触点与静触头之间的第一接触压力;然后动触头支架继续枢转,第二连接线相对于第一连接线朝向第一连接线的另一侧偏转第二角度,提供动触点与静触头之间的第二接触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压力大于所述第一接触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的范围为正2.5度至正4度,所述第二角度的范围为负2.5度至负4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压力的范围为20N至30N,所述第二接触压力的范围为25N至35N。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触头为扇形形状,在所述负载触头的扇形部分内具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安装槽,所述弹性件为扭簧,一部分连接至机架,另一部分连接至所述两个安装槽。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触头为扇形形状,所述弹性件为扭簧,一部分连接至机架,另一部分连接至扇形的两条半径边长。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触头为扇形形状,所述弹性件为两个压缩弹簧,每个压缩弹簧的一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忠吴健周斌王宁潘艳明
申请(专利权)人: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法国;F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