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头机构和开关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4204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9:01
一种触头机构和开关电器,触头机构包括一个Y型的动触头,以及第一静触头和第二静触头组成的静触头;动触头包括两个动触头接触臂和一个动触头连接臂,第一静触头是能够使电流反向的U型结构,包括用于与动触头配合的第一静接触板,以及与第一静接触板连接的第一静连接板;两个动触头接触臂分别与第一静触头的第一静接触板和第二静触头配合,使闭合时流经第一静接触板的电流方向与流经与第一静接触板配合的一个动触头接触臂的电流方向相反,流经第二静触头的电流方向与流经与第二静触头配合的另一个动触头接触臂的电流方向相反,双断点结构提升分断能力,且借助动静触头之间的互斥力加快分断速度,开关电器包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触头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头机构和开关电器
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涉及一种开关电器。
技术介绍
直流断路器是能够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电流的开关装置。断路器分断过载或短路电流的功能,主要是在断路器中的灭弧室内完成实现的。当电路中出现故障电流,并且电流值超过断路器的设定保护范围时,脱扣机构动作,使断路器的动、静触头迅速断开。此时,在动、静触头之间形成的电压会使空气介质放电,从而产生高温电弧。电弧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使灭弧装置内的空气温度急剧上升,从而加速空气电离。另一方面,电弧在灭弧室中的磁场和流体效应的推动下,被多个隔弧栅片分隔成多个短弧,依靠金属隔弧片强化电弧的去电离效果,使电弧逐渐变小,直到熄灭。但是,目前的这些灭弧手段只能解决低电压产生的电弧,对于高电压产生的电弧,单极单腔室的灭弧能力略显不够。此外,传统的单极单断点触头机构只能在一定的工作电压下,满足分断要求,当工作电压很高时,传统的单极单断点触头机构就达不到分断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双断点的触头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触头机构,包括一个Y型的动触头,以及第一静触头和⑵第二静触头组成的静触头,所述的动触头包括两个动触头接触臂和一个动触头连接臂,两个动触头接触臂的一端分别与动触头连接臂一端连接,两个动触头接触臂另一端间隔设置形成Y型的动触头;所述第一静触头是能够使电流反向的U型结构,包括用于与动触头配合的第一静接触板,以及与第一静接触板连接的第一静连接板,第一静接触板与第一静连接板连接的一端反向弯折使第一静接触板另一端的端部位于第一静连接板一侧形成U型结构,使得流经第一静连接板的电流方向与流经第一静接触板的电流方向相反;两个动触头接触臂分别与第一静触头的第一静接触板和第二静触头配合,使闭合时流经第一静接触板的电流方向与流经与第一静接触板配合的一个动触头接触臂的电流方向相反,流经第二静触头的电流方向与流经与第二静触头配合的另一个动触头接触臂的电流方向相反。优选的,所述第一静触头和第二静触头与动触头配合的一端并排设置,且与动触头的两个动触头接触臂一端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静触头和第二静触头的另一端分别向相反的方向延伸设置,动触头设有动触头连接臂的一端向与第二静触头相同的方向延伸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静触头和第二静触头与动触头配合的一端分别设有静触点,另一端分别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分别与断路器两端的第二接线端和第一接线端电连接,第二接线端和第一接线端中的一个为进线端,另一个为出线端。优选的,所述动触头的两个动触头接触臂与第一静触头和第二静触头配合的一端设有动触点,动触头的动触头连接臂用于与操作机构连接,触头连接臂用于与操作机构连接的一端设有动触头绝缘套。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将第一静触头和⑵第二静触头分隔的静触头绝缘罩。优选的,所述动触头由两个Z型动触头片构成,每个Z型动触头片由依次连接的第一平行段、弯折段和第二平行段构成,两个Z型动触头片的第一平行段的侧面紧贴形成动触头连接臂,两个Z型动触头片的弯折段向相反的方向弯折延伸使两个Z型动触头片的第二平行段间隔设置,两个Z型动触头片的弯折段和第二平行段形成两个动触头接触臂,第二平行段一端向一侧侧边方向弯折且端部设有动触点。优选的,所述第一静接触板一端设有静触点,第一静接触板反向弯折超过度,使得第一静接触板相对第一静连接板倾斜。优选的,所述第一静触头一体成型,由片状的第一触头板弯折而成,第一触头板的前段反向弯折形成第一静接触板,第一触头板的中段形成第一静连接板,第一触头板的尾段形成用于接线的第二接线端,第二接线端与第一静连接板之间弯折形成错位台阶。优选的,所述第二静触头包括用于与动触头配合的第二静接触板,以及与第二静接触板连接的第二静连接板,第二静接触板一端与第二静连接板连接,另一端向远离第二静连接板的方向延伸,使得流经第二静连接板的电流方向与流经第二静接触板的电流方向相同,第二静连接板与第二静接触板连接的一端向上弯折与第二静接触板连接,第二静接触板设有静触点的一端向下倾斜弯折使静触点倾斜设置。优选的,所述静触头绝缘罩的底部开口,静触头绝缘罩内设有绝缘隔板将静触头绝缘罩分隔为两个腔体,两个腔体分别为与第二静触头配合的第一腔体和与第一静触头配合的第二腔体,静触头绝缘罩的一端侧壁对应第一腔体的位置设有用于第二静触头伸入的第一入口,静触头绝缘罩的另一端侧壁对应第二腔体的位置设有用于第一静触头伸入的第二入口,静触头绝缘罩顶部对应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分别设有用于第二静触头的静触点和第一静触头的静触点伸出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优选的,所述的静触头绝缘罩还罩住第一静触头的第一静连接板,第一静连接板与第二接线端连接,且静触头绝缘罩设有第二入口的一端向上延伸设有用于隔离第二接线端的绝缘侧壁,静触头绝缘罩上设有用于安装灭弧室的U型槽。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开关电器,包括触头系统和灭弧系统,所述触头系统包括上述方案的至少一极触头机构。优选的,所述灭弧系统包括与触头机构对应设置的灭弧室,所述灭弧室设有两个隔开的灭弧腔。优选的,所述的灭弧室内设有多个间隔层叠设置的灭弧栅片,在灭弧栅片一端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灭弧缺口形成W型缺口,多个间隔层叠设置的灭弧栅片两个灭弧缺口形成两个灭弧腔,用于分别与Y型的动触头的两个动触点配合。优选的,所述灭弧室的灭弧室壳体内通过分隔板分隔成两个腔体,每个腔体内均设有多个间隔层叠设置的灭弧栅片形成两个灭弧腔;每个灭弧腔的两侧均设有至少一个永磁体,和或每个灭弧腔的顶部设有永磁体。本技术的触头机构,采用双断点结构提升高电压分断能力,同时采用Y型的动触头,能够使电流反向的U型结构以及电流不反向的第一静接触板,达到动、静触头相互排斥的效果,当断路器遇到故障电流分闸时,能够借助断路器分断时动、静触头之间的互斥力加快断路器的分断速度,提升断路器的分断能力。此外,触头机构设置静触头绝缘罩,用于将第一静触头和⑵第二静触头分隔,提高安全性。本技术的开关电器,基于本技术的触头机构以及单极双腔的灭弧室,大大提升了断路器的高电压分断灭弧的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断路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触头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灭弧室和动触头的配合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静触头和第二静触头实施例的布局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静触头绝缘罩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一静触头、第二静触头和静触头绝缘罩的装配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一静触头和动触头配合的电流流向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第二静触头和动触头配合的电流流向示意图;图9-10是本技术灭弧室的爆炸图;图11是本技术灭弧室罩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灭弧室架另一角度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Y型的动触头(2),以及第一静触头(4)和第二静触头(3)组成的静触头,/n所述的动触头(2)包括两个动触头接触臂(21)和一个动触头连接臂(22),两个动触头接触臂(21)的一端分别与动触头连接臂(22)一端连接,两个动触头接触臂(21)另一端间隔设置形成Y型的动触头(2);/n所述第一静触头(4)是能够使电流反向的U型结构,包括用于与动触头(2)配合的第一静接触板(41),以及与第一静接触板(41)连接的第一静连接板(42),第一静接触板(41)与第一静连接板(42)连接的一端反向弯折使第一静接触板(41)另一端的端部位于第一静连接板(42)一侧形成U型结构,使得流经第一静连接板(42)的电流方向与流经第一静接触板(41)的电流方向相反;/n两个动触头接触臂(21)分别与第一静触头(4)的第一静接触板(41)和第二静触头(3)配合,使闭合时流经第一静接触板(41)的电流方向与流经与第一静接触板(41)配合的一个动触头接触臂(21)的电流方向相反,流经第二静触头(3)的电流方向与流经与第二静触头(3)配合的另一个动触头接触臂(21)的电流方向相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Y型的动触头(2),以及第一静触头(4)和第二静触头(3)组成的静触头,
所述的动触头(2)包括两个动触头接触臂(21)和一个动触头连接臂(22),两个动触头接触臂(21)的一端分别与动触头连接臂(22)一端连接,两个动触头接触臂(21)另一端间隔设置形成Y型的动触头(2);
所述第一静触头(4)是能够使电流反向的U型结构,包括用于与动触头(2)配合的第一静接触板(41),以及与第一静接触板(41)连接的第一静连接板(42),第一静接触板(41)与第一静连接板(42)连接的一端反向弯折使第一静接触板(41)另一端的端部位于第一静连接板(42)一侧形成U型结构,使得流经第一静连接板(42)的电流方向与流经第一静接触板(41)的电流方向相反;
两个动触头接触臂(21)分别与第一静触头(4)的第一静接触板(41)和第二静触头(3)配合,使闭合时流经第一静接触板(41)的电流方向与流经与第一静接触板(41)配合的一个动触头接触臂(21)的电流方向相反,流经第二静触头(3)的电流方向与流经与第二静触头(3)配合的另一个动触头接触臂(21)的电流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触头(4)和第二静触头(3)与动触头(2)配合的一端并排设置,且与动触头(2)的两个动触头接触臂(21)一端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静触头(4)和第二静触头(3)的另一端分别向相反的方向延伸设置,动触头(2)设有动触头连接臂(22)的一端向与第二静触头(3)相同的方向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触头(4)和第二静触头(3)与动触头(2)配合的一端分别设有静触点,另一端分别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分别与断路器两端的第二接线端(17)和第一接线端(16)电连接,第二接线端(17)和第一接线端(16)中的一个为进线端,另一个为出线端。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触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2)的两个动触头接触臂(21)与第一静触头(4)和第二静触头(3)配合的一端设有动触点,动触头(2)的动触头连接臂(22)用于与操作机构连接,触头连接臂(22)用于与操作机构连接的一端设有动触头绝缘套(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第一静触头(4)和第二静触头(3)分隔的静触头绝缘罩(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2)由两个Z型动触头片构成,每个Z型动触头片由依次连接的第一平行段、弯折段和第二平行段构成,两个Z型动触头片的第一平行段的侧面紧贴形成动触头连接臂(22),两个Z型动触头片的弯折段向相反的方向弯折延伸使两个Z型动触头片的第二平行段间隔设置,两个Z型动触头片的弯折段和第二平行段形成两个动触头接触臂(21),第二平行段一端向一侧侧边方向弯折且端部设有动触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接触板(41)一端设有静触点,第一静接触板(41)反向弯折超过180度,使得第一静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富吴晓龙韦尚靖吴超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正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