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真菌毒素的侧流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9405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23
一种检测真菌毒素的侧流片,包括测流片主体、送风管、马达、进气口、加样孔、集液管、集液箱,送风管安装于测流片主体的顶部,马达安装于送风管的内部顶端处,并且马达的传动轴处安装有扇叶,进气口开设于送风管的内壁至外侧端面处,并且进气口的内壁处安装有滤网,加样孔开设于测流片主体的外侧面至内壁处,集液管安装于测流片主体的内部,通过导液板、转动座、限位槽、限位块、转杆和转动板的设置,可以使得马达处的风力能够正常的吹入至外界,这样就可以保障对液体的送风稳定性,同时利用收集盒、连接槽、放置框和支撑块的设置,可以对集液箱处的液体或检测卡进行清洁或更换工作,这样便于提升该测流片的使用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真菌毒素的侧流片
本技术涉及检测真菌毒素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检测真菌毒素的侧流片。
技术介绍
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抗生素等抗菌剂的抑菌或杀菌作用,主要是针对“细菌有而人没有”的机制进行杀伤,包含四大作用机理,即: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增强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以及抑制细菌核酸复制转录,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目前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已十分严重,抗生素耐药性正在对全球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发展新型抗生素势在必行,基于不同机制的新型抗生素正处于研发的不同阶段,另外,由于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抗体药物,抗菌多肽类药物的研发,成为抗生素领域的新生力量,为病原微生物的防治提供新途径。基于以上描述,并检索了一件申请号为:CN201921101325.3的技术专利,其关于一种检测抗生素残留的侧流片,包括侧流片和检测卡,侧流片的内部放置有检测卡......集液管的底端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集液箱,当液体浓度较高,流动性较差时。通过检索发现,主要是通过设置送风箱、风扇、加样孔和马达等来完成对液体的送风和检测工作。通过检索分析并经过申请人在本领域进行长时间的研究和实验发现,该检测抗生素残留的侧流片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该侧流片处未设置出风端口,当风扇在吹动时,其风力会往测流片内部进行流动,而由于该测流片处又未标注出气口设置在何处,所以其风力就无法吹动液体在测流片内部进行流动,因此,基于以上问题,需要一种检测真菌毒素的侧流片。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旨在于在解决当需要使用风扇对液体进行送风工作时,通过其装置,能够使得风扇处的风力能够正常的在测流片内部进行流动,从而保障对液体的送风稳定性。(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检测真菌毒素的侧流片,包括测流片主体、送风管、马达、进气口、加样孔、集液管、集液箱,送风管安装于测流片主体的顶部,马达安装于送风管的内部顶端处,并且马达的传动轴处安装有扇叶,进气口开设于送风管的内壁至外侧端面处,并且进气口的内壁处安装有滤网,加样孔开设于测流片主体的外侧面至内壁处,集液管安装于测流片主体的内部,集液箱安装于集液管的底部,并且集液管内部底端处的出液口与集液箱的内部均相互贯通设置,集液管的顶部安装有导液板,集液管的内壁处安装有转动座,转动座处转动安装有转杆,转杆的外侧面安装有转动板。优选的:集液管整体为U形结构设置,并且集液管的一端延伸至测流片主体的左侧端面处,同时在集液管的出气端口处卡合设置有密封塞头。优选的:转动座的前侧面至后侧端面处开设有圆形状转动槽,在转动槽的内壁处开设有弧形状限位槽,而限位槽的内部则滑动安装有限位块,并且该限位块的一端又与转杆的外侧端面固定相连。优选的:转动板为弧板状结构。优选的:集液箱的内壁处对称开设有多个矩形状连接槽,并且该连接槽内部分别卡合安装有收集盒和放置框,同时收集盒为矩形结构,其顶部端面开设有矩形状开槽,而放置框则为矩形框结构设置,最后测流片主体的外侧端面至内壁处也贯通开设有连接槽,并且该连接槽与集液箱处的连接槽均相互对应设置。优选的:放置框的内壁拐角处安装有L状支撑块。优选的:导液板为半圆锥结构设置有益效果:1、这种检测真菌毒素的侧流片设置有导液板、转动座、限位槽、限位块、转杆和转动板,可以使得马达处的风力能够正常的吹入至外界,这样就可以保障对液体的送风稳定性。2、这种检测真菌毒素的侧流片设置有利用收集盒、连接槽、放置框和支撑块,可以对集液箱处的液体或检测卡进行清洁或更换工作,这样便于提升该测流片的使用便捷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检测真菌毒素的侧流片正面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集液箱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导液板侧面示意图。图4为一种检测真菌毒素的侧流片图1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转杆和转动座剖面连接示意图。图1-5中:1-测流片主体;101-送风管;102-马达;103-进气口;104-加样孔;2-集液管;201-导液板;202-转动座;2021-限位槽;2022-限位块;203-转杆;204-转动板;3-集液箱;301-收集盒;302-连接槽;303-放置框;3031-支撑块。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检测真菌毒素的侧流片,包括测流片主体1、送风管101、马达102、进气口103、加样孔104、集液管2、集液箱3,送风管101安装于测流片主体1的顶部,马达102安装于送风管101的内部顶端处,并且马达102的传动轴处安装有扇叶,进气口103开设于送风管101的内壁至外侧端面处,并且进气口103的内壁处安装有滤网,加样孔104开设于测流片主体1的外侧面至内壁处,集液管2安装于测流片主体1的内部,集液箱3安装于集液管2的底部,并且集液管2内部底端处的出液口与集液箱3的内部均相互贯通设置,集液管2的顶部安装有导液板201,集液管2的内壁处安装有转动座202,转动座202处转动安装有转杆203,转杆203的外侧面安装有转动板204。其中:集液管2整体为U形结构设置,并且集液管2的一端延伸至测流片主体1的左侧端面处,同时在集液管2的出气端口处卡合设置有密封塞头,通过其集液管2的整体结构设置,当风扇处的风力吹动液体时,其U形结构既可以让液体流入至集液箱3处,又能够使得风力能够正常的排入至外界,而密封塞头的设置,则可以避免外界的杂物通过出气端口进入至集液管2内部,这样可以避免集液管2出现堵塞问题等情况。其中:转动座202的前侧面至后侧端面处开设有圆形状转动槽,在转动槽的内壁处开设有弧形状限位槽2021,而限位槽2021的内部则滑动安装有限位块2022,并且该限位块2022的一端又与转杆203的外侧端面固定相连,通过圆形状转动槽的设置,可以为转杆203提供安装空间,而限位槽2021和限位块2022的设置,可以对转杆203的转动轨迹进行限定,这样既可以用于对转动板204支撑处理,又可以限定其转动板204的转动幅度。其中:转动板204为弧板状结构,通过其转动板204的布局设置,当风力与转动板204进行接触时,能够方便推动转动板204进行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削弱其风力的吹动强度,这样就可以避免风力携带液体吹入至外界等情况。其中:集液箱3的内壁处对称开设有多个矩形状连接槽302,并且该连接槽302内部分别卡合安装有收集盒301和放置框303,同时收集盒301为矩形结构,其顶部端面开设有矩形状开槽,而放置框303则为矩形框结构设置,最后测流片主体1的外侧端面至内壁处也贯通开设有连接槽,并且该连接槽与集液箱3处的连接槽302均相互对应设置,通过收集盒301的设置,可以对检测后的液体进行收集工作,而放置框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检测真菌毒素的侧流片,包括测流片主体(1)、送风管(101)、马达(102)、进气口(103)、加样孔(104)、集液管(2)、集液箱(3),其特征在于:送风管(101)安装于测流片主体(1)的顶部,马达(102)安装于送风管(101)的内部顶端处,并且马达(102)的传动轴处安装有扇叶,进气口(103)开设于送风管(101)的内壁至外侧端面处,并且进气口(103)的内壁处安装有滤网,加样孔(104)开设于测流片主体(1)的外侧面至内壁处,集液管(2)安装于测流片主体(1)的内部,集液箱(3)安装于集液管(2)的底部,并且集液管(2)内部底端处的出液口与集液箱(3)的内部均相互贯通设置,所述集液管(2)的顶部安装有导液板(201),集液管(2)的内壁处安装有转动座(202),转动座(202)处转动安装有转杆(203),转杆(203)的外侧面安装有转动板(20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真菌毒素的侧流片,包括测流片主体(1)、送风管(101)、马达(102)、进气口(103)、加样孔(104)、集液管(2)、集液箱(3),其特征在于:送风管(101)安装于测流片主体(1)的顶部,马达(102)安装于送风管(101)的内部顶端处,并且马达(102)的传动轴处安装有扇叶,进气口(103)开设于送风管(101)的内壁至外侧端面处,并且进气口(103)的内壁处安装有滤网,加样孔(104)开设于测流片主体(1)的外侧面至内壁处,集液管(2)安装于测流片主体(1)的内部,集液箱(3)安装于集液管(2)的底部,并且集液管(2)内部底端处的出液口与集液箱(3)的内部均相互贯通设置,所述集液管(2)的顶部安装有导液板(201),集液管(2)的内壁处安装有转动座(202),转动座(202)处转动安装有转杆(203),转杆(203)的外侧面安装有转动板(2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真菌毒素的侧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管(2)整体为U形结构设置,并且集液管(2)的一端延伸至测流片主体(1)的左侧端面处,同时在集液管(2)的出气端口处卡合设置有密封塞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真菌毒素的侧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哲张海霞杨静刘畅刘志鹏倪佳徐连伟才勇毕洪源张美杨陈光高一娜陈福海王玉梅王春丽曲婷婷杨畅赵彦涛王迎迎孙一程晓丽白景杰刘研刘红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