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线检测玉米中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2831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6 0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玉米毒素检测技术领域的一种在线检测玉米中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壳体,所述检测壳体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左端插接有进料管密封塞,所述检测壳体的底部右侧开有废液出口,所述废液出口的内腔插接有出液密封塞,所述检测壳体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且转轴的底端插接于检测壳体的内腔,该种在线检测玉米中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装置,设计合理,实用性强,检测周期短,能够对玉米中多种真菌毒素进行检测,效率高,安全性好,而且操作简单,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线检测玉米中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玉米毒素检测
,具体为一种在线检测玉米中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玉米中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TLC)、酶联免疫化学分析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酶联免疫亲和层析法和放射免疫法)、多功能净化柱或多功能免疫亲和柱的净化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等。薄层色谱法操作比较繁琐,需要的有机溶剂多,熟练技巧不好掌握、准确度低、费时、误差大的缺点。免疫化学分析方法具有特异性高、敏感性高、快速方便、不需要昂贵的仪器等优点,但检测结果易出现假阳性,结果准确率低。多功能净化柱或多功能免疫亲和柱结合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通常都需要进行衍生后再用检测器检测,操作繁杂、耗时长、成本高、试剂使用量大,并且这样的方法往往只能对单一毒素进行定量或者只能从混合基质中提取单个目标物质进行检测,导致对一个样品的进行多种毒素检测时相当于样品量翻倍,效率十分低,人力物力消耗大,检测周期长,不能及时反馈检测结果,不适合玉米中多种真菌毒素实时监测的需要,因此如何专利技术一种能够对玉米真菌进行快速检测,操作简单,周期短,效率很高,而且安全性好的在线检测玉米中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装置,是目前本
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线检测玉米中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玉米真菌检测装置操作繁琐、周期长、效率低和成本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在线检测玉米中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壳体,所述检测壳体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左端插接有进料管密封塞,所述检测壳体的底部右侧开有废液出口,所述废液出口的内腔插接有出液密封塞,所述检测壳体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且转轴的底端插接于检测壳体的内腔,所述转轴的外壁套接有搅拌机构,所述检测壳体的右侧壁插接有硬质塑料管,所述硬质塑料管的内腔插接有塑料软管,所述塑料软管的左端贯穿于硬质塑料管的底部,所述塑料软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微型抽液泵,所述微型抽液泵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液质联用仪,所述微型抽液泵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排液管,且排液管的顶部插接于液质联用仪的检测进口。优选的,所述检测壳体为钢化透明玻璃壳体。优选的,所述进料管密封塞和出液密封塞均为橡胶密封塞。优选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圆柱筒,所述搅拌圆柱筒的顶部开有转轴连接孔,所述搅拌圆柱筒的左右侧壁均匀安装有搅拌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在线检测玉米中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装置,设计合理,实用性强,检测周期短,能够对玉米中多种真菌毒素进行检测,效率高,安全性好,而且操作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搅拌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1检测壳体、2进料管、3进料管密封塞、4废液出口、5出液密封塞、6盖板、7电机、8转轴、9搅拌机构、91搅拌圆柱筒、92转轴连接孔、93搅拌杆、10硬质塑料管、11塑料软管、12微型抽液泵、13液质联用仪、14排液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在线检测玉米中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壳体1,所述检测壳体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进料管2,所述进料管2的左端插接有进料管密封塞3,所述检测壳体1的底部右侧开有废液出口4,所述废液出口4的内腔插接有出液密封塞5,所述检测壳体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盖板6,所述盖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7,所述电机7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8,且转轴8的底端插接于检测壳体1的内腔,所述转轴8的外壁套接有搅拌机构9,所述检测壳体1的右侧壁插接有硬质塑料管10,所述硬质塑料管10的内腔插接有塑料软管11,所述塑料软管11的左端贯穿于硬质塑料管10的底部,所述塑料软管1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微型抽液泵12,所述微型抽液泵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液质联用仪13,所述微型抽液泵1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排液管14,且排液管14的顶部插接于液质联用仪13的检测进口。其中,所述检测壳体1为钢化透明玻璃壳体,检测人员可以透过钢化透明玻璃观察检测壳体1内的溶液,所述进料管密封塞3和出液密封塞5均为橡胶密封塞,进料管密封塞3和出液密封塞5防止在搅拌离心的过程中液体洒出,所述搅拌机构9包括搅拌圆柱筒91,所述搅拌圆柱筒91的顶部开有转轴连接孔92,所述搅拌圆柱筒91的左右侧壁均匀安装有搅拌杆93。工作原理:首先称取适量的粉碎玉米,并通过进料管2输送到检测壳体1内,之后通过进料管2向检测壳体1内添加定量的水,之后再通过进料管2向检测壳体1内添加定量硫酸镁和氯化钠提取试剂,之后将进料管密封塞3插在进料管2的进口处,之后按动电机开关按钮,电机7启动,带动转轴8转动,转轴8带动搅拌机构9转动,搅拌机构9对检测壳体1内的液料充分搅拌,待搅拌完全后,按动电机开关按钮,关闭电机7,之后拔出进料管密封塞3,通过进料管2再次向检测壳体1内添加定量PSA、C18和硫酸镁等净化试剂,之后将进料管密封塞3插在进料管2的进口处,按动电机开关按钮,电机7启动,搅拌机构9对检测壳体1内的液料再次搅拌,使净化试剂与玉米中大多数干扰物结合,待搅拌完全后,关闭电机7,使搅拌后的液料静置一端时间,净化试剂与玉米中大多数干扰物由于密度大将向液体底部沉淀,液体分层,液体最上部分为检测上清液,之后检测人员手动捏住塑料软管,使塑料软管的底部插入到液体的上清液中,之后启动微型抽液泵12,微型抽液泵12将检测壳体1内的上清液通过塑料软管11和排液管14输送到液质联用仪13的检测进口内,之后启动液质联用仪13,液质联用仪13开始对上清液进行真菌毒素检测,并且将检测结果在液质联用仪13上的显示屏显示。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在线检测玉米中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线检测玉米中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壳体(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进料管(2),所述进料管(2)的左端插接有进料管密封塞(3),所述检测壳体(1)的底部右侧开有废液出口(4),所述废液出口(4)的内腔插接有出液密封塞(5),所述检测壳体(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盖板(6),所述盖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7),所述电机(7)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8),且转轴(8)的底端插接于检测壳体(1)的内腔,所述转轴(8)的外壁套接有搅拌机构(9),所述检测壳体(1)的右侧壁插接有硬质塑料管(10),所述硬质塑料管(10)的内腔插接有塑料软管(11),所述塑料软管(11)的左端贯穿于硬质塑料管(10)的底部,所述塑料软管(1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微型抽液泵(12),所述微型抽液泵(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液质联用仪(13),所述微型抽液泵(1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排液管(14),且排液管(14)的顶部插接于液质联用仪(13)的检测进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线检测玉米中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壳体(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进料管(2),所述进料管(2)的左端插接有进料管密封塞(3),所述检测壳体(1)的底部右侧开有废液出口(4),所述废液出口(4)的内腔插接有出液密封塞(5),所述检测壳体(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盖板(6),所述盖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7),所述电机(7)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8),且转轴(8)的底端插接于检测壳体(1)的内腔,所述转轴(8)的外壁套接有搅拌机构(9),所述检测壳体(1)的右侧壁插接有硬质塑料管(10),所述硬质塑料管(10)的内腔插接有塑料软管(11),所述塑料软管(11)的左端贯穿于硬质塑料管(10)的底部,所述塑料软管(11)的右端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广涛王琢晶张海霞冯岩徐晶姜淼依桂华胡鑫孙嘉馨高男艾好郑明昕栾慧郭维士张立群李环宇王一凡于洋吴昊李疆唐成霞祝金张云涛方红司静文李莹韩依璇赵雪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