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灭菌隧道烘箱内洁净度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9404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燥灭菌隧道烘箱内洁净度监测装置,包括分离机构及检测机构;分离机构包括除尘筒及隔板,隔板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过滤组件,除尘筒的侧壁上开设有与下容纳腔连通的进气口以及与上容纳腔连通的出气口,进气口与干燥灭菌隧道烘箱的出风口连通;检测机构包括检测罐、玻璃板及光源,检测罐具有一密闭的检测腔,检测腔位于下容纳腔的下方且与下容纳腔连通,玻璃板内置于检测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分离机构将干燥灭菌隧道烘箱的出风口排出的气体中的尘埃进行分离,并使尘埃在重力作用下落到玻璃板上,在玻璃板的下方设置光源,从而可清楚地观测玻璃板上的尘埃数量,从而确定干燥灭菌隧道烘箱内的洁净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燥灭菌隧道烘箱内洁净度监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制药机械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干燥灭菌隧道烘箱内洁净度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保证安瓶的清洁,一般在进行装药之前,需要将安瓶进行清洗,清洗完后的安瓶还需要导入到隧道烘箱内进行烘干,这样才能够保证安瓶的清洁。隧道烘箱内漂浮的尘埃对安瓶的清洁度影响很大,但目前市面上大部分隧道烘箱都不具备尘埃在线监测功能,存在安瓶被隧道烘箱内的尘埃污染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对隧道烘箱内的尘埃进行在线监测的装置。一种干燥灭菌隧道烘箱内洁净度监测装置,包括:分离机构及检测机构;所述分离机构包括除尘筒及隔板,所述除尘筒具有一密闭的容纳腔,所述隔板内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将所述容纳腔分隔成上容纳腔及下容纳腔,所述隔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除尘筒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下容纳腔连通的进气口以及与所述上容纳腔连通的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干燥灭菌隧道烘箱的出风口连通;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检测罐、玻璃板及光源,所述检测罐具有一密闭的检测腔,所述检测腔位于所述下容纳腔的下方且与所述下容纳腔连通,所述玻璃板内置于所述检测腔内,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玻璃板的下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分离机构将干燥灭菌隧道烘箱的出风口排出的气体中的尘埃进行分离,并使尘埃在重力作用下落到玻璃板上,在玻璃板的下方设置光源,从而可清楚地观测玻璃板上的尘埃数量,从而确定干燥灭菌隧道烘箱内的洁净度。附图说明<br>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干燥灭菌隧道烘箱内洁净度监测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分离机构、检测机构及清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分离机构、2-检测机构、3-干燥灭菌隧道烘箱、4-清灰机构、11-除尘筒、111-进气口、112-出气口、113-清灰孔、12-隔板、13-过滤组件、131-滤袋、132-滤袋框架、14-集尘斗、21-检测罐、211-罐体、2111-固定凸起、212-上盖、2121-进尘口、22-玻璃板、23-光源、31-出风口、32-进风口、33-鼓风机、34-高效过滤器、41-气包、42-脉冲阀、43-喷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干燥灭菌隧道烘箱内洁净度监测装置,包括分离机构1及检测机构2。请参照图1和图2,所述分离机构1包括除尘筒11及隔板12,所述除尘筒11具有一密闭的容纳腔,所述隔板12内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将所述容纳腔分隔成上容纳腔及下容纳腔,本实施例中,上容纳腔位于下容纳腔的上方,所述隔板12上开设有通孔(未示出),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过滤组件13,所述除尘筒1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下容纳腔连通的进气口111以及与所述上容纳腔连通的出气口112,所述进气口111与干燥灭菌隧道烘箱3的出风口31连通。请参照图2和图3,所述检测机构2包括检测罐21、玻璃板22及光源23,所述检测罐21具有一密闭的检测腔,所述检测腔位于所述下容纳腔的下方且与所述下容纳腔连通,所述玻璃板22内置于所述检测腔内,所述光源23设置于所述玻璃板22的下方。本技术提供的干燥灭菌隧道烘箱内洁净度监测装置在使用时,干燥灭菌隧道烘箱3的出风口31排出其内的气体,并通过进气口111进入下容纳腔,接着气体经过过滤组件13后进入上容纳腔并从出气口112排到空气中,气体中的尘埃则被过滤组件13拦截并在重力作用下落入下方的检测腔内的玻璃板22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取出检测罐21,并开启光源23,光源23发出白光透过玻璃板22,从而使玻璃板22上的尘埃清晰可见,观察玻璃板22上尘埃的数量,以确定干燥灭菌隧道烘箱3内的气体洁净度,若洁净度较低,则停机对干燥灭菌隧道烘箱3的内壁进行清洗和干燥。具体地,请参照图2,所述过滤组件13包括滤袋131及滤袋框架132,所述滤袋131的袋口与所述通孔密封连接,所述滤袋框架132内置于所述滤袋131内且与所述隔板1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通孔、滤袋131及滤袋框架132均为若干个且一一对应配套。优选地,请参照图2,所述除尘筒11的侧壁上还开设有与所述上容纳腔连通的清灰孔113。所述干燥灭菌隧道烘箱内洁净度监测装置还包括清灰机构4,所述清灰机构4包括气包41、脉冲阀42以及喷管43,所述气包41固定安装于所述除尘筒11的外侧壁上,所述脉冲阀42的进气端与所述气包41连通,所述喷管43的一端穿过所述清灰孔113并伸入到所述上容纳腔内,所述喷管43的另一端与所述脉冲阀42的出气端连通。在使用时,为防止灰尘附着在滤袋131上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在取出检测罐21前开启脉冲阀42,气包41内的高压气体经过喷管43进入上容纳腔,再进入滤袋131内,从而将滤袋131表面的灰尘吹落到检测腔内的玻璃板22上。优选地,请参照图2,所述分离机构1还包括集尘斗14,所述集尘斗14的上端与所述下容纳腔连通,所述集尘斗14的下端与所述检测腔连通。优选地,请参照图2和图3,所述检测罐21包括罐体211及上盖212,所述上盖212与所述罐体211螺纹连接,所述上盖212上开设有进尘口2121,所述进尘口2121与所述集尘斗14的下端可拆卸连接。当需要取出玻璃板22时,只需旋动上盖212,使上盖212与罐体211分离即可。优选地,请参照图2和图3,所述罐体211的内侧壁上固定有固定凸起2111,所述玻璃板22放置于所述固定凸起2111上。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对本实施例中的干燥灭菌隧道烘箱3的内部结构进行描述,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对干燥灭菌隧道烘箱的内部结构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的干燥灭菌隧道烘箱3上开设有出风口31及进风口32,干燥灭菌隧道烘箱3内设置有鼓风机33,鼓风机33的进风端与进风口32连通,鼓风机33的出风端与出风口31连通。进风口32内还设置有高效过滤器34,从而防止空气中的尘埃进入干燥灭菌隧道烘箱3内。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以下结合图1-图3来对本技术提供的干燥灭菌隧道烘箱内洁净度监测装置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在使用时,干燥灭菌隧道烘箱3的出风口31排出其内的气体,并通过进气口111进入下容纳腔,接着气体经过滤袋131后进入上容纳腔并从出气口112排到空气中,气体中的尘埃则被滤袋131拦截,一部分尘埃在重力作用下落入下方的检测腔内的玻璃板22上,另一部分尘埃附着在滤袋131的外表面,经过一段时间后,开启脉冲阀42,气包41内的高压气体经过喷管43进入上容纳腔,再进入滤袋131内,从而将滤袋131外表面上附着的灰尘吹落到检测腔内的玻璃板22上。再取出检测罐21,旋开上盖212,接着开启光源23,光源23发出白光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燥灭菌隧道烘箱内洁净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机构及检测机构;/n所述分离机构包括除尘筒及隔板,所述除尘筒具有一密闭的容纳腔,所述隔板内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将所述容纳腔分隔成上容纳腔及下容纳腔,所述隔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除尘筒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下容纳腔连通的进气口以及与所述上容纳腔连通的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干燥灭菌隧道烘箱的出风口连通;/n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检测罐、玻璃板及光源,所述检测罐具有一密闭的检测腔,所述检测腔位于所述下容纳腔的下方且与所述下容纳腔连通,所述玻璃板内置于所述检测腔内,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玻璃板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燥灭菌隧道烘箱内洁净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机构及检测机构;
所述分离机构包括除尘筒及隔板,所述除尘筒具有一密闭的容纳腔,所述隔板内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将所述容纳腔分隔成上容纳腔及下容纳腔,所述隔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除尘筒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下容纳腔连通的进气口以及与所述上容纳腔连通的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干燥灭菌隧道烘箱的出风口连通;
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检测罐、玻璃板及光源,所述检测罐具有一密闭的检测腔,所述检测腔位于所述下容纳腔的下方且与所述下容纳腔连通,所述玻璃板内置于所述检测腔内,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玻璃板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灭菌隧道烘箱内洁净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滤袋及滤袋框架,所述滤袋的袋口与所述通孔密封连接,所述滤袋框架内置于所述滤袋内且与所述隔板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灭菌隧道烘箱内洁净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先隽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威仕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