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峻峰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环境水体中油类检测的玻璃砂芯漏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8352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环境水体中油类检测的玻璃砂芯漏斗,包括斗体;所述的斗体内设置两层砂芯滤板,下层砂芯滤板固定于斗体内,上层砂芯滤板可拆卸;相应于斗体的上端开口设置加压塞,其外壁与斗体的内壁贴合,可在斗体内上下移动;斗体下方的出液口处设置三通阀开关,所述的三通阀开关的出口分别连接出液管A和出液管B;所述的出液管B连接硅酸镁吸附柱。上述漏斗还包括将其固定于漏斗架的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出现整个玻璃砂芯漏斗报废现象,同时降低了交叉污染的可能,萃取剂不必进行频繁转移萃取,提高了萃取效率,测定一步到位,降低了误差,提高准确度,同时降低了萃取剂对操作人员的伤害,可应用于污染事故的现场水样萃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环境水体中油类检测的玻璃砂芯漏斗
本技术属于环境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环境水体中油类检测的玻璃砂芯漏斗。
技术介绍
环境监测领域中,油类为重要的监测项目,环境相关标准中将油类分为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两个监测项目,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生态环境部于2018年10月10日颁布《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HJ637-2018)和《水质石油类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试行)(HJ970-2018),两项标准取代《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HJ636-2012)。相比较于旧标准,新标准对不同环境水体进行分类:红外分光光度法用于检测工业、生活污水和其它废水中石油类、动植物油,用四氯乙烯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用于检测环境地表水、地下水、海水中石油类(该标准没有动植物油类检测项目),正己烷萃取;两个标准中,萃取剂萃取完成后均需要无水硫酸钠脱水,硅酸镁吸附动植物油脂方可进行石油类检测。其中红外方法中,萃取剂进行无水硫酸钠脱水后需测定总油类浓度,硅酸镁吸附动植物油类后测定石油类浓度,两者之差为动植物油浓度。按照地表水、海水、地下水石油类的检测分析(国标号HJ970-2018)和工业、生活污水中石油类、动植物油的检测分析(国标号HJ637-2018)方法要求在实际分析过程中,萃取剂(正己烷或者四氯乙烯)经过无水硫酸钠脱水、硅酸镁吸附动植物油脂后均需要经过玻璃砂芯漏斗过滤无水硫酸钠颗粒、硅酸镁颗粒和萃取剂中细小颗粒物(主要是萃取过程中由样品水体中进入),颗粒物容易导致过滤砂芯堵塞或者被污染,由于砂芯无法拆卸导致不易清洗,长时间使用容易导致整个玻璃砂芯漏斗报废或者产生交叉污染。在玻璃砂芯漏斗过滤过程中萃取剂(正己烷和四氯乙烯)容易挥发,造成分析结果误差,同时萃取剂(正己烷和四氯乙烯)属于易挥发剧毒物质,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通风橱操作可降低伤害但容易出现萃取剂加速挥发现象,现有玻璃砂芯漏斗无法阻止或减少萃取剂(正己烷和四氯乙烯)挥发。现有的玻璃砂芯漏斗没有出液控制开关,只能导入比色管中再手工加入比色皿,增加了中间环节,容易出现误差。现有的玻璃砂芯漏斗仅有过滤功能,分析过程中的脱水、吸附两项操作需要在不同的玻璃器皿中转移操作,频繁转移导致萃取剂(正己烷和四氯乙烯)挥发,增加了实验误差。按照国家标准自制的硅酸镁吸附柱,萃取液通过吸附柱时间会出现过长的现象,导致整个萃取时间过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实际操作中的不足,参考生态环境部2018年颁布的相关检测标准,设计了一种用于环境水体中油类检测的玻璃砂芯漏斗。具体内容如下:一种用于环境水体中油类检测的玻璃砂芯漏斗,包括斗体;所述的斗体内设置两层砂芯滤板,下层砂芯滤板固定于斗体内,上层砂芯滤板可拆卸;所述的上层砂芯滤板的孔径大于下层砂芯滤板的孔径;相应于斗体的上端开口设置加压塞,所述的加压塞的外壁与斗体的内壁贴合,可在斗体内上下移动;斗体下方的出液口处设置三通阀开关,所述的三通阀开关的出口分别连接出液管A和出液管B;所述的出液管B连接硅酸镁吸附柱。使用上述装置时,上层砂芯滤板平铺10mm厚度的无水硫酸钠;水样经过萃取剂(四氯乙烯、正己烷)萃取,由分液漏斗放出有机萃取剂进入玻璃砂芯漏斗的斗体,盖上加压塞,水样经无水硫酸钠吸水并拦截颗粒物后快速流入下层,整个过程可推动加压塞加压,快速过滤脱水;经过下层砂芯滤板后,滤液由三通阀开关控制,可进入出液管A进行总油的测定,也可进入出液管B经过硅酸镁吸附后(吸附动植物油),进行石油类的测定。具体地,加压塞与斗体内壁接触的部分应具备弹性。具体地,可在斗体内设置承托上层砂芯滤板的突起。进一步,所述的下层砂芯滤板的孔径为4.5-9μm(G3标准);所述的上层砂芯滤板的孔径为10-15μm(G2标准)。进一步,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对称设置于斗体外壁两侧的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的底部沿其延伸方向设置滑槽,相应于所述的滑槽连接可相应于其滑动的滑块,所述的滑块的下端包括两个固定板,两个固定板沿滑道延伸方向排列;每个滑块至少有一个固定板上开设螺纹孔,相应于所述的螺纹孔设置与其匹配的螺钉。检测环境水体中油类使用的玻璃砂芯漏斗通常为外径上下一致的圆柱形,且尺寸小于普通漏斗架的架圈。上述固定装置可将玻璃砂芯漏斗固定于任意尺寸和材质的漏斗架。滑块上的两个固定板之间形成了一个与连接杆垂直方向的通槽,可通过滑块位置的调整将两侧通槽卡在漏斗架的支撑圈上,通过拧紧螺钉来固定漏斗。再进一步,两个所述的固定板上均开设与所述的螺钉匹配的螺纹孔。这样可使漏斗的固定更加灵活,并有利于螺钉的收纳。进一步,所述的斗体的外壁上设置刻度线。进一步,所述的下层砂芯滤板与所述的上层砂芯滤板均为烧结玻璃料材质。进一步,所述的三通阀开关、出液管A和出液管B均为聚四氟乙烯材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双层过滤,上层过滤砂芯可按照国标(HJ970-2018和HJ637-2018)要求平铺10mm厚无水硫酸钠直接对萃取剂进行脱水过滤处理,可拆卸,可更换,易于清洗,避免出现整个玻璃砂芯漏斗报废现象,同时降低了交叉污染的可能,下层过滤砂芯可过滤其它可能存在的细小颗粒物。2、斗体下方装置一个三通阀控制萃取液流出,出液管A可直接流出进行总油的测定,出液管B连接硅酸镁吸附柱进行吸附后进行石油类测定。相比较于传统的手工操作,萃取剂不必进行频繁转移萃取,提高了萃取效率,测定一步到位,降低了误差,提高准确度。3、整个玻璃砂芯漏斗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脱水、吸附过程均在此环境中完成,降低了对操作人员的伤害,操作简单,误差小,可应用于污染事故的现场水样萃取。4、考虑脱水(过无水硫酸钠层)、吸附(过硅酸镁吸附柱)溶液由于各种原因出现时间过长的现象,斗体上方设置加压塞,可在斗体内产生一定压力使萃取剂加速通过,同时可封闭整个斗体,在保证了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整个萃取吸附过程时间,提高了效率。5、斗体上方周围设置固定装置,可固定于各种漏斗架上或者其他固定装置,使得操作过程不必手持,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玻璃砂芯漏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玻璃砂芯漏斗固定于漏斗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斗体;1-1、刻度线;2、下层砂芯滤板;3、上层砂芯滤板;4、加压塞;5、三通阀开关;6、出液管A;7、出液管B;8、硅酸镁吸附柱;9、连接杆;10、滑块;11、螺钉;12、漏斗架;12-1、架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一种用于环境水体中油类检测的玻璃砂芯漏斗,如图1、图2所示,包括斗体1;所述的斗体1的外壁上设置刻度线1-1;所述的斗体内设置两层砂芯滤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环境水体中油类检测的玻璃砂芯漏斗,包括斗体(1),其特征在于,/n所述的斗体(1)内设置两层砂芯滤板,下层砂芯滤板(2)固定于斗体(1)内,上层砂芯滤板(3)可拆卸;所述的上层砂芯滤板(3)的孔径大于下层砂芯滤板(2)的孔径;/n相应于斗体(1)的上端开口设置加压塞(4),所述的加压塞(4)的外壁与斗体(1)的内壁贴合,可在斗体(1)内上下移动;/n斗体(1)下方的出液口处设置三通阀开关(5),所述的三通阀开关(5)的出口分别连接出液管A(6)和出液管B(7);所述的出液管B(7)连接硅酸镁吸附柱(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环境水体中油类检测的玻璃砂芯漏斗,包括斗体(1),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斗体(1)内设置两层砂芯滤板,下层砂芯滤板(2)固定于斗体(1)内,上层砂芯滤板(3)可拆卸;所述的上层砂芯滤板(3)的孔径大于下层砂芯滤板(2)的孔径;
相应于斗体(1)的上端开口设置加压塞(4),所述的加压塞(4)的外壁与斗体(1)的内壁贴合,可在斗体(1)内上下移动;
斗体(1)下方的出液口处设置三通阀开关(5),所述的三通阀开关(5)的出口分别连接出液管A(6)和出液管B(7);所述的出液管B(7)连接硅酸镁吸附柱(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砂芯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层砂芯滤板(2)的孔径为4.5-9μm;所述的上层砂芯滤板(3)的孔径为10-1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砂芯漏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对称设置于斗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峻峰徐晨
申请(专利权)人:郑峻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