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低温运行可靠性的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92064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低温运行可靠性的空调系统,包括控制器、传感器、压缩机、室外风机、室内风机,压缩机的出口依次连通有冷凝器、储液器、蒸发器、气液分离器后回连至压缩机的入口,所述室外风机为冷凝器散热,所述室内风机为蒸发器散热,所述传感器用于采集作为判断是否进入或退出低温运行模式的信息给所述控制器,所述冷凝器的入口经冷凝器旁通电磁阀连通至冷凝器出口,所述储液器安装有用于加热储液器的电加热片,所述控制器分别电连接排气压力传感器、冷凝器旁通电磁阀、电加热片、压缩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冷凝器旁通电磁阀及电加热片的配合使用,在室外超低温下也可快速建立制冷循环,确保压缩机的成功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低温运行可靠性的空调系统
本技术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低温运行可靠性的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对于大冷量且压缩机外置的机房空调,由于空调需要满足在极端高温及低温的情况下能正常运行不停机,保证机房的温度控制要求及低PUE要求,空调室外机冷凝器需设计得比较大,以满足室外高温运行不停机,当室外温度较低时,由于制冷剂大量往室外机冷凝器迁移,以致低温启动压缩机时,压缩机吸气侧制冷剂不足,无法建立压缩比,压缩机处于抽空状态,无法进行制冷且影响压缩机寿命。现有解决方案像专利CN200920129849.3在冷凝器出管处增加低温组件(储液器、单向阀、电磁阀),专利CN201120314923.6在压缩机吸排气管旁通电磁阀,专利CN201520363395.1增加低温组件、在压缩机排气口及蒸发器进口前增加旁通电磁阀,专利CN201310309639.3在压缩机的储油腔增加旁通装置,专利CN201710760308.X增加低温组件、压缩机吸排气旁通阀电磁阀、储液器、气分、氟泵,专利CN201820255150.0采用分级冷凝器分级控制等。然而现有的解决方案只能满足常规的低温启动运行,在室外超低温的情况下,仍然会出现启动失败,特别是制冷量越大的系统,且现有方案基本都采用室外温度作为判断是否进入或退出低温运行的条件,由于室外温度基本不变,其不能正确判断压缩机在当前室外温度下启动是否真的需要进入低温启动模式,并且单靠室外温度变化也无法准确判断是否退出低温运行模式。此外,对于采用压缩机吸排气管增加旁通阀的方式、在压缩机排气口及蒸发器进口前增加旁通电磁阀的方式,容易使压缩机损坏且冷凝器、储液器及液管段的冷媒无法快速循环,压缩机压比无法快速建立,故也存在不完善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部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硬件结构,待软件工程师对其中控制器编程后,该空调系统可确保室外超低温下压缩机成功启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提高低温运行可靠性的空调系统,包括控制器、传感器、压缩机、室外风机、室内风机,压缩机的出口依次连通有冷凝器、储液器、蒸发器、气液分离器后回连至压缩机的入口,所述室外风机为冷凝器散热,所述室内风机为蒸发器散热,所述传感器用于采集作为判断是否进入或退出低温运行模式的信息给所述控制器,所述冷凝器的入口经冷凝器旁通电磁阀连通至冷凝器出口,所述储液器安装有用于加热储液器的电加热片,所述控制器分别电连接传感器、冷凝器旁通电磁阀、电加热片、压缩机。进一步地,为准确判断空调适合进入/退出低温运行模式的时机,所述传感器采用为安装于压缩机出口排气管上的排气压力传感器。进一步地,为在压缩机运行期间动态调整排气压力Pc,保护压缩机,所述冷凝器包含第一冷凝器组件、第二冷凝器组件、冷凝器出口单向阀、电连接控制器的冷凝器分级电磁阀,压缩机出口连接至冷凝器的管路分有两路,其中一路连通冷凝器分级电磁阀、第一冷凝器组件、冷凝器出口单向阀后连通至储液器的入口,另一路经第二冷凝器组件连通至储液器的入口。为加快冷凝效果及兼顾成本,第一冷凝器组件、第二冷凝器组件两者壁身延长线交叉摆放,室外风机位于两者之间同步送风。进一步地,为确保低温启动及运行装置不影响压缩机使用寿命,所述压缩机的出口排气管安装有排气单向阀;且/或所述储液器的入口管道上安装有冷凝器出口单向阀。所述储液器的出口管道上安装有电连接控制器的储液器出口电磁阀;且/或压缩机与气液分离器之间的连接管道上安装有电连接控制器的气分出口电磁阀。进一步地,为节流降压,蒸发器的入口管道上安装有电连接控制器的电子膨胀阀。待软件工程师对其中控制器编程后,本技术的空调系统通过冷凝器旁通电磁阀及电加热片的配合使用,在室外超低温下也可快速建立制冷循环,确保压缩机的成功启动。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台件。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空调系统的整机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1--压缩机、2--排气压力传感器、3--排气单向阀、4--冷凝器分级电磁阀、5--室外风机、6--冷凝器旁通电磁阀、7--第一冷凝器组件、8--第二冷凝器组件、9--第一冷凝器组件单向阀、10--冷凝器出口单向阀、11--储液器、12--电加热片、13--储液器出口电磁阀、14--电子膨胀阀、15--蒸发器、16--室内风机、17--气液分离器、18--气分出口电磁阀、19--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本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如图1所示,压缩机1为变频压缩机,其出口排气管上依次安装排气压力传感器2、排气单向阀3,其中,排气压力传感器2用于检测系统的排气压力Pc,排气压力Pc作为判断系统何时进入/退出低温运行模式以及作为相关阀件启闭的判断条件,排气单向阀3用于防止压缩机停机时,制冷剂倒流回压缩机1,造成压缩机下次开机时出现液击。出口排气管位于排气单向阀3的后段分成三路,其中第一路依次连通冷凝器分级电磁阀4、第一冷凝器组件7、冷凝器出口单向阀9后连通至储液器11的入口,第二路经第二冷凝器组件8连通至储液器11的入口,第三路经冷凝器旁通电磁阀6连通至储液器11的入口。上述中,冷凝器旁通电磁阀6用于低温启动时,快速将储液器11内的液态制冷剂压向室内侧的15蒸发器,进而快速建立制冷循环;冷凝器分级电磁阀4用于低温运行时,将第一冷凝器组件7屏蔽,减少冷凝器组的容积及散热量,以便快速建立压缩机1吸气口和排气口的压差。为加快冷凝效果及兼顾成本,第一冷凝器组件7、第二冷凝器组件8两者壁身延长线交叉成V型摆放,并于两者之间设立室外风机5同步送风。进一步地,在储液器11的入口管道上安装冷凝器出口单向阀10,用于防止低温停机时,制冷剂往冷凝器组迁移,造成储液器11中液态冷媒不足,使储液器11失去作用。为确保超低温启动的成功率,于储液器11外壁安装电加热片12,低温启动及运行时,通过加热储液器11,可以提高储液器11的内部压力,使制冷剂快速流向室内侧,利于制冷循环的快速建立,确保超低温启动。储液器11的出口依次经室内侧蒸发器15、气液分离器17连通至压缩机1的入口,其中,气液分离器17用于低温启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低温运行可靠性的空调系统,包括控制器、传感器、压缩机、室外风机、室内风机,压缩机的出口依次连通有冷凝器、储液器、蒸发器、气液分离器后回连至压缩机的入口,所述室外风机为冷凝器散热,所述室内风机为蒸发器散热,所述传感器用于采集作为判断是否进入或退出低温运行模式的信息给所述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经冷凝器旁通电磁阀连通至冷凝器出口,所述储液器安装有用于加热储液器的电加热片,所述控制器分别电连接传感器、冷凝器旁通电磁阀、电加热片、压缩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低温运行可靠性的空调系统,包括控制器、传感器、压缩机、室外风机、室内风机,压缩机的出口依次连通有冷凝器、储液器、蒸发器、气液分离器后回连至压缩机的入口,所述室外风机为冷凝器散热,所述室内风机为蒸发器散热,所述传感器用于采集作为判断是否进入或退出低温运行模式的信息给所述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经冷凝器旁通电磁阀连通至冷凝器出口,所述储液器安装有用于加热储液器的电加热片,所述控制器分别电连接传感器、冷凝器旁通电磁阀、电加热片、压缩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低温运行可靠性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具体是安装于压缩机出口排气管上的排气压力传感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低温运行可靠性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包含第一冷凝器组件、第二冷凝器组件、电连接控制器的冷凝器分级电磁阀,压缩机出口连接至冷凝器的管路分有两路,其中一路连通冷凝器分级电磁阀、第一冷凝器组件后连通至储液器的入口,另一路经第二冷凝器组件连通至储液器的入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高低温运行可靠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东建李伟瀚李敏华陈露润黎柱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