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雨水收集系统的通风智能化楼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8567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智能楼宇建筑相关领域,涉及一种基于雨水收集系统的通风智能化楼宇,主体结构包括雨水收集系统和通风系统,雨水收集系统包括:渗水楼顶、顶层植物种植区、楼层植物种植区、渗水地面、楼层蓄水池、渗水管道和底部蓄水池,通风系统包括通风电机和通风管道,通风管道的进风口与顶层植物种植区和楼层植物种植区连接,通风管道的出风口与各层住户连接;该系统能够充分的将雨水收集系统和通风系统结合到一起,绿色植被层既对雨水进行充分过滤再收集利用,又能对楼内空气进行净化,净化的空气通过通风系统送到楼宇各居民处,楼宇通风循环性好,节能环保,资源利用高效,应用环境友好,有益于楼宇智能化的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雨水收集系统的通风智能化楼宇
:本技术属于智能楼宇建筑相关领域,涉及一种基于雨水收集系统的通风智能化楼宇,具体涉及一种将雨水收集和通风系统结合的楼宇智能化系统,有效的通过楼宇内种植的植物将雨水进行过滤并收集的同时,给楼宇内的空气进行净化,起到了楼内循环供给的作用,该技术实用效果好,有益于实现。
技术介绍
:雨水收集系统,指雨水收集的整个过程,可分五大环节即通过雨水收集管道收集雨水-弃流截污-PP雨水收集池储存雨水-过滤消毒-净化回用,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浇溉农作物、补充地下水、还可用于景观环境、绿化、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冷却水补充、冲厕等非生活用水用途。可以节约水资源,大大缓解我国的缺水问题。新风系统是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它分为管道式新风系统和无管道新风系统两种。管道式新风系统由新风机和管道配件组成,通过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通过管道将室内空气排出;无管道新风系统由新风机组成,同样由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相对来说管道式新风系统由于工程量大更适合工业或者大面积办公区使用,而无管道新风系统因为安装方便,更适合家庭使用。奥斯顿·淳以1935年,在经过多番尝试后专利技术、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可以过滤空气污染的热交换设备,也称之为新风系统。渗水砖:也叫透水砖、荷兰砖等,属于绿色环保新型建材,原材料多采用水泥、砂、矿渣、粉煤灰等环保材料为主高压成形,不可为高温烧制;整砖为一次性压缩而成,不得分层压制,形成上下一致不分层的同质砖。表面无龟裂、脱层现象;耐磨性好,挤压后不出现表面脱落,适合更高的负重使用环境;透水性好、防滑功能强;色泽自然、持久。使用寿命长;外表光滑,边角清晰,线条整齐;抗冻性能和抗盐碱性高;不易破裂,抗压抗折强度高于同类产品,行车安全;维护成本低,易于更换,便于路面下管线埋设;颜色形状多样,与四周环境相映衬,自然美观。中国专利CN201921989883.8公开了一种楼顶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收集口还包括初滤筒、第一收集槽、第二收集槽和第三收集槽,收集口包括上收集筒和连接头,初滤筒包括存水箱、粗滤板、进水管Ⅰ、进水管Ⅱ和进水管Ⅲ,第一收集槽包括储水箱、过滤筒接头、过滤筒、搅拌电机、出水管Ⅰ、第一收集槽过滤板Ⅰ、第一收集槽过滤板Ⅱ、传动轴和搅拌扇叶,第二收集槽包括透明收集筒、控制阀、第二收集槽过滤板、太阳能加热板和出水管Ⅱ,第三收集槽包括收集水箱、第三收集槽过滤板和出水管Ⅲ;中国专利CN201920300936.4公开了一种建筑屋面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包括集水结构,集水结构安装在楼体的楼顶上端左侧,集水结构右端安装有光伏板,集水结构下端安装有净水出水管,净水出水管连接有阳台水箱,阳台水箱均放置在阳台内部左侧,楼顶左侧底部安装有排水管,排水管下部由上向下依次安装有一级滤箱、二级滤箱和深埋集水箱;采用集水结构过滤收集雨水,可直接根据重力流下利用,方便高效,节能环保,另一部分雨水收集在深埋集水箱,可达饮用水标准,利用更充分;植被种植层可种植绿植,过滤雨水的同时绿化环境,且使楼体冬暖夏凉;采光伏板提供潜水泵电能,节能环保;中国专利CN201711131441.5公开了一种楼房建筑通风系统,属于建筑通风
,包括通风管、受风板、转轴、风扇叶以及至少一轴承;所述通风管从建筑顶部伸入到建筑基层,每一楼层的房屋单元设有连通通风管的通风支管;轴承安装在所述通风管内,在通风管顶部开口处伸入所述转轴,转轴安装在轴承上,转轴以转轴轴线旋转;转轴伸入端固定连接所述风扇叶,该风扇叶随转轴旋转而为通风管送风或抽风;转轴伸出端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受风板,受风板平面与转轴轴线平行;通风支管端口连接有空气净化装置。该通风系统利用建筑顶部的风力加速建筑内部房屋单元与建筑外部的气流交换,使得房屋通风效果好;这些现有技术均存在各系统独立运行的缺点,比如各楼宇系统中的雨水收集系统和楼宇通风系统都是独立运行,没有有效的结合到一起,因此,研发一种通过楼宇顶层的渗水地砖和楼宇内种植植物将雨水收集系统和楼宇通风系统结合到一起,以更有效的解决雨水收集再利用,同时解决楼宇内新鲜空气循环的内耗问题,该专利技术创造实用有效,有益于楼宇智能化的建设和发展,很有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寻求提供一种基于雨水收集系统的通风智能化楼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涉及的基于雨水收集系统的通风智能化楼宇的主体结构包括雨水收集系统和通风系统,雨水收集系统包括:渗水楼顶、顶层植物种植区、楼层植物种植区、渗水地面、楼层蓄水池、渗水管道和底部蓄水池,渗水楼顶包括渗水区和非渗水区,渗水区由渗水砖铺设而成,非渗水区由常规建筑材料铺设而成;渗水砖采用中心具有渗水作用的渗水砖,渗水砖的中心为下沉式设计;顶层植物种植区位于楼宇顶层的渗水地面上,顶层植物种植区与渗水楼顶的渗水区的位置上下对应,顶层植物种植区周边的行走区域与渗水楼顶的非渗水区位置上下对应;楼层植物种植区位于各楼层公共区域的墙壁向内0.5米范围内的渗水地面上,楼层植物种植区在面向居民看到的一侧设置有玻璃墙;渗水地面由渗水砖铺设而成;楼层蓄水池位于渗水地面下面;渗水管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楼层蓄水池,渗水管道的另一端通向楼层植物种植区;底部蓄水池位于楼宇底部;通风系统包括通风电机和通风管道,通风管道的进风口与顶层植物种植区和楼层植物种植区连接,通风管道的出风口与各层住户连接;通风电机位于通风管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系统能够充分的将雨水收集系统和通风系统结合到一起,绿色植被层既对雨水进行充分过滤再收集利用,又能对楼内空气进行净化,净化的空气通过通风系统送到楼宇各居民处,楼宇通风循环性好,节能环保,资源利用高效,应用环境友好,有益于楼宇智能化的发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涉及的基于雨水收集系统的通风智能化楼宇的整体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涉及的渗水砖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涉及的渗水楼顶的整体结构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涉及顶层地面结构整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涉及楼内过往人员范围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涉及的基于雨水收集系统的通风智能化楼宇的主体结构包括雨水收集系统和通风系统,雨水收集系统包括:渗水楼顶1、顶层植物种植区2、楼层植物种植区10、渗水地面3、楼层蓄水池4、渗水管道5和底部蓄水池6,渗水楼顶1包括渗水区和非渗水区,渗水区由渗水砖7铺设而成,非渗水区由常规建筑材料铺设而成;渗水砖7采用中心具有渗水作用的渗水砖,渗水砖7的中心为下沉式设计,下沉式设计更有益于收集雨水;顶层植物种植区2位于楼宇顶层的渗水地面3上,顶层植物种植区2与渗水楼顶1的渗水区的位置上下对应,顶层植物种植区2周边的行走区域与渗水楼顶1的非渗水区位置上下对应;楼层植物种植区10位于各楼层公共区域的墙壁向内0.5米范围内的渗水地面3上,楼层植物种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雨水收集系统的通风智能化楼宇,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包括雨水收集系统和通风系统,雨水收集系统包括:渗水楼顶、顶层植物种植区、楼层植物种植区、渗水地面、楼层蓄水池、渗水管道和底部蓄水池,渗水楼顶包括渗水区和非渗水区,渗水区由渗水砖铺设而成;渗水砖采用中心具有渗水作用的渗水砖,渗水砖的中心为下沉式设计;顶层植物种植区位于楼宇顶层的渗水地面上,顶层植物种植区与渗水楼顶的渗水区的位置上下对应,顶层植物种植区周边的行走区域与渗水楼顶的非渗水区位置上下对应;楼层植物种植区位于各楼层公共区域的墙壁向内0.5米范围内的渗水地面上,楼层植物种植区在面向居民看到的一侧设置有玻璃墙;渗水地面由渗水砖铺设而成;楼层蓄水池位于渗水地面下面;渗水管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楼层蓄水池,渗水管道的另一端通向楼层植物种植区;底部蓄水池位于楼宇底部;通风系统包括通风电机和通风管道,通风管道的进风口与顶层植物种植区和楼层植物种植区连接,通风管道的出风口与各层住户连接;通风电机位于通风管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雨水收集系统的通风智能化楼宇,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包括雨水收集系统和通风系统,雨水收集系统包括:渗水楼顶、顶层植物种植区、楼层植物种植区、渗水地面、楼层蓄水池、渗水管道和底部蓄水池,渗水楼顶包括渗水区和非渗水区,渗水区由渗水砖铺设而成;渗水砖采用中心具有渗水作用的渗水砖,渗水砖的中心为下沉式设计;顶层植物种植区位于楼宇顶层的渗水地面上,顶层植物种植区与渗水楼顶的渗水区的位置上下对应,顶层植物种植区周边的行走区域与渗水楼顶的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斐王春阳刘国燕胡琦李维东谭彩霞
申请(专利权)人:华高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