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距可调式的多层空调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8566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间距可调式的多层空调板。该技术方案利用带有顶丝的抱箍承载上层板,抱箍抱合在外侧框体和内侧框体的纵向臂上,从而可通过调节抱箍的纵向位置来调整不同面板之间的间距。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底板及上层板的侧端增设了槽体结构,并将纵向连接杆嵌入至槽体中,从而利用槽体的限制作用避免面板发生横向滑动。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内侧框体的内端利用内延伸部焊接安装板,通过安装板与墙面加以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框架结构对多组空调外机进行集中承载,其空间利用率高,适用于房间密度较大的混合写字楼;同时,其间距可调的特点能满足不同空调外机对散热间距的要求,具有良好的适配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间距可调式的多层空调板
本技术涉及空调安装
,具体涉及一种间距可调式的多层空调板。
技术介绍
空调是建筑物的配套电器设备,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普遍需要为其预留安装空间及支撑结构。空调板,是外凸于建筑墙面的空调支撑结构,可以采用预埋方式与建筑本体一体建设,也可以采用外设支架进行承载。目前,常规空调板多为独立的平板构型,这种模式虽然便于安装,但空间利用率较低,对房间密度较大的混合写字楼适用性较差。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有工程人员采用多层框架对多组空调外机进行集中承载,但由于框架结构固定,但不同空调外机的结构不完全相同、对散热间距的要求也有差异,因此其应用范围相对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间距可调式的多层空调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空调板对建筑外墙的空间利用率有限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当采用支架结构对多组空调外机进行集中承载时,如何满足不同空调外机对散热间距的要求。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间距可调式的多层空调板,包括外侧框体,内侧框体,下连接杆,上连接杆,底支撑杆,纵向连接杆,底板,抱箍,锁紧螺栓,内凸部,上层板,槽体,内延伸部,安装板,通孔,其中,外侧框体和内侧框体相互平行,在外侧框体的下端与内侧框体的下端之间连接有若干下连接杆,在外侧框体的上端与内侧框体的上端之间连接有若干上连接杆,在若干下连接杆之间连接有底支撑杆,在连接杆与上连接杆之间连接有纵向连接杆,在底支撑杆上搭接有底板,在外侧框体的纵向臂及内侧框体的纵向臂上抱合有抱箍,在抱箍上丝接有锁紧螺栓,在抱箍的内侧具有内凸部,上层板搭接在内凸部上,在上层板及底板的侧端分别具有槽体,所述槽体与纵向连接杆相贴合,在内侧框体的内端具有若干内延伸部,内延伸部与安装板焊接固定,在安装板上具有若干通孔。作为优选,上层板有若干个,若干上层板与底板均相互平行,若干上层板与底板的厚度均相等。作为优选,还包括铆钉,所铆钉贯穿通孔并将安装板固定在墙面上。作为优选,在安装板的后端具有若干凸出杆,所述凸出杆及安装板均预埋于墙体中。作为优选,外侧框体的上端及内侧框体的上端均上凸至上连接杆上方;外侧框体的下端及内侧框体的下端均下凸至下连接杆下方。在以上技术方案中,外侧框体和内侧框体分别利用其纵向臂来承载抱箍;下连接杆和上连接杆用于将外侧框体和内侧框体在结构上连接成为整体;底支撑杆用于对若干下连接杆起到结构加强作用,同时用于承载底板;纵向连接杆用于在下连接杆和上连接杆之间起到结构加强作用;底板用于承载一组空调外机;每个上层板各承载一组空调外机;上层板搭接在抱箍的内凸部上,抱箍可沿外侧框体和内侧框体的纵向臂来调节位置,并利用锁紧螺栓对位置加以固定,从而可调节上层板与底板之间、以及相邻的上层板之间的间距;位于底板侧端及上层板侧端的槽体,可对底板及上层板的位置起到限制作用,避免其横向滑动;内延伸部用于在本技术的后侧设置安装板,安装板上的通孔便于配合螺栓将本技术加以固定,也可在安装板的后侧进一步增设凸出结构,将安装板及所述凸出结构共同预埋至墙体中,从而实现对本技术的固定作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间距可调式的多层空调板。该技术方案通过框体结构承载底板及多组上层板,利用底板及上层板作为空调的支撑结构。具体来看,本技术利用带有顶丝的抱箍承载上层板,抱箍抱合在外侧框体和内侧框体的纵向臂上,从而可通过调节抱箍的纵向位置来调整不同面板之间的间距。同时,本技术在底板及上层板的侧端增设了槽体结构,并将纵向连接杆嵌入至槽体中,从而利用槽体的限制作用避免面板发生横向滑动。在此基础上,本技术在内侧框体的内端利用内延伸部焊接安装板,通过安装板与墙面加以固定。本技术采用框架结构对多组空调外机进行集中承载,其空间利用率高,适用于房间密度较大的混合写字楼;同时,其间距可调的特点能满足不同空调外机对散热间距的要求,具有良好的适配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右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中:1、外侧框体2、内侧框体3、下连接杆4、上连接杆5、底支撑杆6、纵向连接杆7、底板8、抱箍9、锁紧螺栓10、内凸部11、上层板12、槽体13、内延伸部14、安装板15、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实施例1间距可调式的多层空调板,如图1~3所示,包括外侧框体1,内侧框体2,下连接杆3,上连接杆4,底支撑杆5,纵向连接杆6,底板7,抱箍8,锁紧螺栓9,内凸部10,上层板11,槽体12,内延伸部13,安装板14,通孔15,其中,外侧框体1和内侧框体2相互平行,在外侧框体1的下端与内侧框体2的下端之间连接有若干下连接杆3,在外侧框体1的上端与内侧框体2的上端之间连接有若干上连接杆4,在若干下连接杆3之间连接有底支撑杆5,在连接杆3与上连接杆4之间连接有纵向连接杆6,在底支撑杆5上搭接有底板7,在外侧框体1的纵向臂及内侧框体2的纵向臂上抱合有抱箍8,在抱箍8上丝接有锁紧螺栓9,在抱箍8的内侧具有内凸部10,上层板11搭接在内凸部10上,在上层板11及底板7的侧端分别具有槽体12,所述槽体12与纵向连接杆6相贴合,在内侧框体2的内端具有若干内延伸部13,内延伸部13与安装板14焊接固定,在安装板14上具有若干通孔15。该装置的结构特点如下:外侧框体1和内侧框体2分别利用其纵向臂来承载抱箍8;下连接杆3和上连接杆4用于将外侧框体1和内侧框体2在结构上连接成为整体;底支撑杆5用于对若干下连接杆3起到结构加强作用,同时用于承载底板7;纵向连接杆6用于在下连接杆3和上连接杆4之间起到结构加强作用;底板7用于承载一组空调外机;每个上层板11各承载一组空调外机;上层板11搭接在抱箍8的内凸部10上,抱箍8可沿外侧框体1和内侧框体2的纵向臂来调节位置,并利用锁紧螺栓9对位置加以固定,从而可调节上层板11与底板7之间、以及相邻的上层板11之间的间距;位于底板7侧端及上层板11侧端的槽体12,可对底板7及上层板11的位置起到限制作用,避免其横向滑动;内延伸部13用于在本技术的后侧设置安装板14,安装板14上的通孔15便于配合螺栓将本技术加以固定,也可在安装板14的后侧进一步增设凸出结构,将安装板14及所述凸出结构共同预埋至墙体中,从而实现对本技术的固定作用。实施例2间距可调式的多层空调板,如图1~3所示,包括外侧框体1,内侧框体2,下连接杆3,上连接杆4,底支撑杆5,纵向连接杆6,底板7,抱箍8,锁紧螺栓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间距可调式的多层空调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侧框体(1),内侧框体(2),下连接杆(3),上连接杆(4),底支撑杆(5),纵向连接杆(6),底板(7),抱箍(8),锁紧螺栓(9),内凸部(10),上层板(11),槽体(12),内延伸部(13),安装板(14),通孔(15),其中,外侧框体(1)和内侧框体(2)相互平行,在外侧框体(1)的下端与内侧框体(2)的下端之间连接有若干下连接杆(3),在外侧框体(1)的上端与内侧框体(2)的上端之间连接有若干上连接杆(4),在若干下连接杆(3)之间连接有底支撑杆(5),在连接杆(3)与上连接杆(4)之间连接有纵向连接杆(6),在底支撑杆(5)上搭接有底板(7),在外侧框体(1)的纵向臂及内侧框体(2)的纵向臂上抱合有抱箍(8),在抱箍(8)上丝接有锁紧螺栓(9),在抱箍(8)的内侧具有内凸部(10),上层板(11)搭接在内凸部(10)上,在上层板(11)及底板(7)的侧端分别具有槽体(12),所述槽体(12)与纵向连接杆(6)相贴合,在内侧框体(2)的内端具有若干内延伸部(13),内延伸部(13)与安装板(14)焊接固定,在安装板(14)上具有若干通孔(15)。/n...

【技术特征摘要】
1.间距可调式的多层空调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侧框体(1),内侧框体(2),下连接杆(3),上连接杆(4),底支撑杆(5),纵向连接杆(6),底板(7),抱箍(8),锁紧螺栓(9),内凸部(10),上层板(11),槽体(12),内延伸部(13),安装板(14),通孔(15),其中,外侧框体(1)和内侧框体(2)相互平行,在外侧框体(1)的下端与内侧框体(2)的下端之间连接有若干下连接杆(3),在外侧框体(1)的上端与内侧框体(2)的上端之间连接有若干上连接杆(4),在若干下连接杆(3)之间连接有底支撑杆(5),在连接杆(3)与上连接杆(4)之间连接有纵向连接杆(6),在底支撑杆(5)上搭接有底板(7),在外侧框体(1)的纵向臂及内侧框体(2)的纵向臂上抱合有抱箍(8),在抱箍(8)上丝接有锁紧螺栓(9),在抱箍(8)的内侧具有内凸部(10),上层板(11)搭接在内凸部(10)上,在上层板(11)及底板(7)的侧端分别具有槽体(12),所述槽体(12)与纵向连接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继杨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庆升混凝土构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