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展玲专利>正文

一种蓄水池承管式溢水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856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蓄水池承管式溢水井结构,包括有井壁、溢水管、排水管、套管、爬梯、盖顶;所述井壁一侧的圆形通孔内贯穿有溢水管,该溢水管穿入井壁后弯曲向上延伸且不超出井壁顶面,弯曲部分底面与井壁中心的混凝土垫层顶面之间修筑有管座,溢水管竖直部分周边通过钢箍和螺栓连接有管道支撑,该管道支撑另一端固定在井壁上,且溢水管顶部设置有一段直径渐大的扩张段,扩张段顶面绑扎有一圈钢丝网,溢水管与井壁形成的空间连通;所述溢水管对面侧的井壁通孔贯穿有排水管,该排水管与井壁内空间连通,且溢水管和排水管与井壁之间均设置有套管,该套管内设置有止水环;所述井壁一侧埋有爬梯,且井壁顶面盖设有盖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水池承管式溢水井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水池承管式溢水井结构。
技术介绍
蓄水池是用人工材料修建、具有防渗作用的蓄水设施,是重要的雨水蓄积重要工程设施。淡水资源缺乏,水体污染和生态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蓄水池作为一种成本低廉的节水系统,有效地缓解了水资源短缺,解决了城市防洪和排水问题。而蓄水池的溢水井用于控制水池的最大水位,防止溢流水影响,而溢水井如果出现问题,容易导致蓄水池功能受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蓄水池承管式溢水井结构,该结构通过角钢和承座对溢水管竖直段进行稳定支撑,且铁丝网可以对溢流水进行一定的除杂,同时可以通过玻璃钢盖顶随时确认溢水井水量情况,方便检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蓄水池承管式溢水井结构,包括有井壁、溢水管、排水管、套管、爬梯、盖顶;所述井壁为矩形钢筋混凝土围护结构,该井壁底面修筑有混凝土垫层,且井壁两侧底部设置有圆形通孔;所述井壁一侧的圆形通孔内贯穿有溢水管,该溢水管穿入井壁后弯曲向上延伸且不超出井壁顶面,弯曲部分底面与井壁中心的混凝土垫层顶面之间修筑有管座,溢水管竖直部分周边通过钢箍和螺栓连接有管道支撑,该管道支撑为角钢结构,另一端固定在井壁上,且溢水管顶部设置有一段直径渐大的扩张段,扩张段顶面绑扎有一圈钢丝网,溢水管与井壁形成的空间连通;所述溢水管对面侧的井壁通孔贯穿有排水管,该排水管与井壁内空间连通,且溢水管和排水管与井壁之间均设置有套管,该套管内设置有止水环;所述井壁一侧埋有爬梯,且井壁顶面盖设有盖顶,该盖顶为玻璃钢结构。作为优选,所述溢水管顶面距离井壁顶面不小于800mm,且溢水管顶面绑扎的钢丝网通过角钢支撑,钢丝网高度不小于300mm。作为优选,所述溢水管和排水管底面距离混凝土垫层顶面不小于20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结构通过角钢和承座对溢水管竖直段进行稳定支撑,且铁丝网可以对溢流水进行一定的除杂,同时可以通过玻璃钢盖顶随时确认溢水井水量情况,方便检修。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图1为蓄水池溢水井结构示意图,图2为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井壁,11为混凝土垫层,2为溢水管,21为管座,22为管道支撑,23为钢丝网,3为排水管,4为套管,5为爬梯,6为盖顶。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所示,一种蓄水池承管式溢水井结构,包括有井壁1、溢水管2、排水管3、套管4、爬梯5、盖顶6;所述井壁1为矩形钢筋混凝土围护结构,该井壁1底面修筑有混凝土垫层11,且井壁1两侧底部设置有圆形通孔;所述井壁1一侧的圆形通孔内贯穿有溢水管2,该溢水管2穿入井壁1后弯曲向上延伸且不超出井壁1顶面,弯曲部分底面与井壁1中心的混凝土垫层11顶面之间修筑有管座21,溢水管2竖直部分周边通过钢箍和螺栓连接有管道支撑22,该管道支撑22为角钢结构,另一端固定在井壁1上,且溢水管2顶部设置有一段直径渐大的扩张段,扩张段顶面绑扎有一圈钢丝网23,溢水管2与井壁1形成的空间连通;所述溢水管2对面侧的井壁1通孔贯穿有排水管3,该排水管3与井壁1内空间连通,且溢水管2和排水管3与井壁1之间均设置有套管4,该套管4内设置有止水环;所述井壁1一侧埋有爬梯5,且井壁1顶面盖设有盖顶6,该盖顶6为玻璃钢结构。具体实施时,所述溢水管2顶面距离井壁顶面不小于800mm,且溢水管2顶面绑扎的钢丝网通过角钢支撑,钢丝网高度不小于300mm。具体实施时,所述溢水管2和排水管3底面距离混凝土垫层11顶面不小于200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水池承管式溢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井壁、溢水管、排水管、套管、爬梯、盖顶;所述井壁为矩形钢筋混凝土围护结构,该井壁底面修筑有混凝土垫层,且井壁两侧底部设置有圆形通孔;所述井壁一侧的圆形通孔内贯穿有溢水管,该溢水管穿入井壁后弯曲向上延伸且不超出井壁顶面,弯曲部分底面与井壁中心的混凝土垫层顶面之间修筑有管座,溢水管竖直部分周边通过钢箍和螺栓连接有管道支撑,该管道支撑为角钢结构,另一端固定在井壁上,且溢水管顶部设置有一段直径渐大的扩张段,扩张段顶面绑扎有一圈钢丝网,溢水管与井壁形成的空间连通;所述溢水管对面侧的井壁通孔贯穿有排水管,该排水管与井壁内空间连通,且溢水管和排水管与井壁之间均设置有套管,该套管内设置有止水环;所述井壁一侧埋有爬梯,且井壁顶面盖设有盖顶,该盖顶为玻璃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水池承管式溢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井壁、溢水管、排水管、套管、爬梯、盖顶;所述井壁为矩形钢筋混凝土围护结构,该井壁底面修筑有混凝土垫层,且井壁两侧底部设置有圆形通孔;所述井壁一侧的圆形通孔内贯穿有溢水管,该溢水管穿入井壁后弯曲向上延伸且不超出井壁顶面,弯曲部分底面与井壁中心的混凝土垫层顶面之间修筑有管座,溢水管竖直部分周边通过钢箍和螺栓连接有管道支撑,该管道支撑为角钢结构,另一端固定在井壁上,且溢水管顶部设置有一段直径渐大的扩张段,扩张段顶面绑扎有一圈钢丝网,溢水管与井壁形成的空间连通;所述溢水管对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雪敏赵会芳冯占立吴展玲
申请(专利权)人:吴展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