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8294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0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显示屏,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至少位于第二区域的部分为柔性屏;变形驱动部,连接第二区域且可通过变形驱动第二区域在展平状态和弯曲状态之间切换,在展平状态下,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位于同一平面内;在弯曲状态下,第二区域呈曲面;辅助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源和柔性传动件,柔性传动件的一端与驱动源相连,变形驱动部设有穿孔,柔性传动件至少部分位于穿孔内,驱动源驱动柔性传动件移动和转动,以驱动变形驱动部运动或适应变形驱动部的运动;缓冲吸能装置,弹性地支撑于变形驱动部和壳体之间。上述方案能够解决电子设备存在的使用寿命较短及显示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本申请属于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与产业链的升级,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从窄边框到无边框、从全面屏到曲面屏的发展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使用体验。然而,在带给用户全新使用体验的同时,由于曲面屏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影响到了用户的使用。例如,一方面,当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时,显示屏的弯曲位置出现一条明亮的“白线”,且这条白线还会根据观看的角度来回移动,从而使得显示屏的显示效果较差。另一方面,由于曲面屏常采用柔性显示屏,显示屏上方覆盖一层硬质玻璃,而显示屏的下方为刚性支撑,当电子设备发生跌落时,如果显示屏的侧面弯曲位置刚好与地面发生碰撞则会导致显示屏失效,从而缩短了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能够解决目前的电子设备存在的使用寿命较短及显示效果较差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于所述壳体,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壳体形成设备内腔,所述显示屏包括相连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平面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显示屏的边缘,且所述显示屏的至少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部分为柔性屏;变形驱动部,所述变形驱动部位于所述设备内腔内且连接所述第二区域,且所述变形驱动部可变形且通过变形驱动所述第二区域在展平状态和弯曲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展平状态下,所述第二区域呈平面,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位于同一平面内;在所述弯曲状态下,所述第二区域呈曲面;辅助驱动装置,所述辅助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设备内腔中,所述辅助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源和柔性传动件,所述柔性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源相连,所述变形驱动部设有穿孔,所述柔性传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穿孔内,所述驱动源驱动所述柔性传动件移动和转动,以驱动所述变形驱动部运动或适应所述变形驱动部的运动;缓冲吸能装置,所述缓冲吸能装置弹性地支撑于所述变形驱动部和所述壳体之间。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电子设备,该控制方法包括:接收输入;在所述输入为第一输入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变形驱动部驱动所述第二区域处于所述展平状态;在所述输入为第二输入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变形驱动部驱动所述第二区域处于弯曲状态。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装置,应用第二方面所述的控制方法,该控制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输入;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输入为第一输入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变形驱动部驱动所述第二区域处于所述展平状态,且在所述输入为第二输入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变形驱动部驱动所述第二区域处于弯曲状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显示屏的第二区域处于弯曲状态时,显示屏的边缘处呈曲面,此种结构可以为用户带来视觉的冲击以及提供良好的握持感;当显示屏的第二区域处于展平状态时,显示屏的第二区域呈平面,并且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处于同一平面内,因此显示屏不会因为反光而出现白线,显示屏的显示效果更好,因此更有利于用户观影、玩游戏。此外,当显示屏的第二区域受到碰撞时,由于缓冲吸能装置发生弹性变形可以吸收第二区域所受到的外力,因此可以避免第二区域受损,从而可以延长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在第一弯曲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虚线框处的局部剖面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在展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虚线框处的局部剖面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在第二弯曲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虚线框处的局部剖面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壳体;200-显示屏、210-第一区域、220-第二区域;300-变形驱动部、310-支撑块;400-缓冲吸能装置、410-基座、420-伸缩杆;500-辅助驱动装置、510-驱动源、520-柔性传动件、530-蜗轮、540-蜗杆;600-折叠机构;700-电子设备、710-处理器、720-存储器;800-电子设备、801-处理器、810-射频单元、820-网络模块、830-音频输出单元、840-输入单元、841-图形处理器、842-麦克风、850-传感器、860-显示单元、861-显示面板、870-用户输入单元、871-触控面板、872-其他输入设备、880-接口单元、890-存储器、891-应用程序、892-操作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如图1至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00、显示屏200、变形驱动部300、缓冲吸能装置400及辅助驱动装置500。壳体100为电子设备的其他部件提供安装基础。显示屏200设于壳体100,显示屏200与壳体100形成设备内腔,设备内腔可以用来布局电子设备的其他部件。显示屏200包括相连的第一区域210和第二区域220,第一区域210为平面区域,第二区域220位于显示屏200的边缘,且显示屏200的至少位于第二区域220的部分为柔性屏。可选地,一种实施例中,显示屏200整体设置成柔性屏,即显示屏200位于第一区域210和第二区域220的部分均为柔性屏;另一种实施例中,显示屏200位于第一区域210的部分为硬屏,而显示屏200位于第二区域220的部分则为柔性屏。变形驱动部300位于设备内腔内且连接第二区域220,且变形驱动部300可变形且通过变形驱动第二区域220在展平状态和弯曲状态之间切换,在展平状态下,第二区域220呈平面,第二区域220与第一区域210位于同一平面内;在弯曲状态下,第二区域220呈曲面。在变形驱动部300变形驱动的作用下,第二区域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n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于所述壳体,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壳体形成设备内腔,所述显示屏包括相连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平面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显示屏的边缘,且所述显示屏的至少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部分为柔性屏;/n变形驱动部,所述变形驱动部位于所述设备内腔内且连接所述第二区域,且所述变形驱动部可变形且通过变形驱动所述第二区域在展平状态和弯曲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展平状态下,所述第二区域呈平面,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位于同一平面内;在所述弯曲状态下,所述第二区域呈曲面;/n辅助驱动装置,所述辅助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设备内腔中,所述辅助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源和柔性传动件,所述柔性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源相连,所述变形驱动部设有穿孔,所述柔性传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穿孔内,所述驱动源驱动所述柔性传动件移动和转动,以驱动所述变形驱动部运动或适应所述变形驱动部的运动;/n缓冲吸能装置,所述缓冲吸能装置弹性地支撑于所述变形驱动部和所述壳体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于所述壳体,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壳体形成设备内腔,所述显示屏包括相连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平面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显示屏的边缘,且所述显示屏的至少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部分为柔性屏;
变形驱动部,所述变形驱动部位于所述设备内腔内且连接所述第二区域,且所述变形驱动部可变形且通过变形驱动所述第二区域在展平状态和弯曲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展平状态下,所述第二区域呈平面,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位于同一平面内;在所述弯曲状态下,所述第二区域呈曲面;
辅助驱动装置,所述辅助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设备内腔中,所述辅助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源和柔性传动件,所述柔性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源相连,所述变形驱动部设有穿孔,所述柔性传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穿孔内,所述驱动源驱动所述柔性传动件移动和转动,以驱动所述变形驱动部运动或适应所述变形驱动部的运动;
缓冲吸能装置,所述缓冲吸能装置弹性地支撑于所述变形驱动部和所述壳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设有内螺纹,所述柔性传动件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螺纹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驱动装置还包括蜗轮和蜗杆,所述驱动源与所述蜗轮相连,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所述蜗杆的一端与所述柔性传动件的一端相连,所述驱动源通过所述蜗轮和所述蜗杆驱动所述柔性传动件移动和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驱动部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沿所述显示屏的中部向边缘延伸的方向分布至少两个,所述支撑块沿所述显示屏的中部向边缘延伸的方向依次铰接,所述柔性传动件的一端穿过至少部分所述支撑块,所述柔性传动件带动所述支撑块转动和移动,以驱动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展平状态和所述弯曲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缓冲吸能装置与至少一个所述支撑块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展平状态下,所述柔性传动件呈平面;在所述弯曲状态下,所述柔性传动件呈曲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状态包括第一弯曲状态和第二弯曲状态;
在所述第一弯曲状态下,所述第二区域具有第一曲率;在所述第二弯曲状态下,所述第二区域具有第二曲率;其中,所述第一曲率大于所述第二曲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吸能装置包括基座和伸缩杆,所述基座与所述壳体铰接,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基座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变形驱动部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控制器和重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重力传感器相连,所述伸缩杆具有收缩状态、第一伸出状态和第二伸出状态,
在所述第二区域处于所述展平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伸缩杆处于所述第一伸出状态;在所述第二区域处于所述第二弯曲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伸缩杆处于所述第二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青杜显赫彭辉陈琼胡浩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