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振荡器电路系统及含正交振荡器电路系统的电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8174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00
提供了正交振荡器电路系统及含正交振荡器电路系统的电路系统。正交振荡器电路系统包括:第一差分振荡器电路,其具有差分输出节点并且被配置成分别在这些输出节点处生成第一对差分振荡器信号;第二差分振荡器电路,其具有差分输出节点并且被配置成分别在这些输出节点处生成第二对差分振荡器信号;以及交叉耦合电路,其被连接以将第一差分振荡器电路和第二差分振荡器电路交叉耦合。交叉耦合电路可以包括一对交叉耦合的晶体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正交振荡器电路系统及含正交振荡器电路系统的电路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振荡器电路系统,特别地涉及包括第一差分振荡器电路和第二差分振荡器电路的正交振荡器电路系统,第一差分振荡器电路和第二差分振荡器电路每个均被配置成生成一对差分振荡器信号。在这样的电路系统中,两对差分振荡器信号被控制成使得它们形成一组正交振荡器信号,即,彼此相互异相90°的信号。这样的信号可以具有分别为0°、90°、180°和270°的相对相位,其可以分别称为I+相位、Q+相位、I-相位和Q-相位。这样的振荡器电路系统可以被配置成电压控制的,其中输入电压控制信号例如通过控制振荡器电路系统的一个或更多个LC振荡电路的谐振频率来控制振荡器信号的频率(工作频率)。以此方式配置的振荡器电路系统可以被称为压控振荡器(VCO),特别地可以称为正交VCO,在正交VCO中,两对差分振荡器信号形成一组正交振荡器信号。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包括这种正交振荡器电路系统的电路系统,例如锁相环(PLL)。
技术介绍
作为背景,图1是表示先前考虑的差分振荡器电路1、100、200、1E、100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交振荡器电路系统,包括:/n第一差分振荡器电路和第二差分振荡器电路,每个差分振荡器电路包括第一尾节点和第二尾节点、一对输出节点以及分别经由其输出节点在其第一尾节点与第二尾节点之间并行延伸的一对并联电流路径,并且每个差分振荡器电路被配置成在其各自的输出节点处生成一对差分振荡器信号;以及/n交叉耦合电路,其被连接以将所述差分振荡器电路交叉耦合,/n其中:/n对于所述差分振荡器电路中的每个差分振荡器电路,第一尾电流路径将所述第一尾节点连接到第一电压源节点,第二尾电流路径将所述第二尾节点连接到第二电压源节点,所述第一电压源节点和所述第二电压源节点中的一者用于连接到高电压源,并且所述第一电压源...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29 EP 19212645.61.一种正交振荡器电路系统,包括:
第一差分振荡器电路和第二差分振荡器电路,每个差分振荡器电路包括第一尾节点和第二尾节点、一对输出节点以及分别经由其输出节点在其第一尾节点与第二尾节点之间并行延伸的一对并联电流路径,并且每个差分振荡器电路被配置成在其各自的输出节点处生成一对差分振荡器信号;以及
交叉耦合电路,其被连接以将所述差分振荡器电路交叉耦合,
其中:
对于所述差分振荡器电路中的每个差分振荡器电路,第一尾电流路径将所述第一尾节点连接到第一电压源节点,第二尾电流路径将所述第二尾节点连接到第二电压源节点,所述第一电压源节点和所述第二电压源节点中的一者用于连接到高电压源,并且所述第一电压源节点和所述第二电压源节点中的另一者用于连接到低电压源;
所述差分振荡器电路中的每个差分振荡器电路均包括共模电压节点,在所述共模电压节点处产生共模电压信号,所述共模电压节点是连接在该差分振荡器电路的并联电流路径之间的分压器的中间节点或者是该差分振荡器电路的第二尾电流路径的节点;并且
所述交叉耦合电路包括针对所述差分振荡器电路中的至少一个差分振荡器电路或每个差分振荡器电路的电流控制装置,所述电流控制装置形成该差分振荡器电路的第一尾电流路径的一部分,并且被配置成基于所述差分振荡器电路中的另一者的共模电压信号来控制沿该第一尾电流路径流动的电流,以使各个差分振荡器电路的共模电压信号基本上反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交振荡器电路系统,其中:
所述交叉耦合电路包括反相放大器,所述反相放大器被配置成,针对所述差分振荡器电路中的至少一个差分振荡器电路或每个差分振荡器电路,基于所述差分振荡器电路中的另一者的共模电压信号来控制该差分振荡器电路的电流控制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正交振荡器电路系统,其中:
所述交叉耦合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分别作为针对所述第一差分振荡器电路和所述第二差分振荡器电路的电流控制装置;
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分别形成所述第一差分振荡器电路和所述第二差分振荡器电路的第一尾电流路径的相应部分,使得沿相应的第一尾电流路径流动的电流分别流过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并且
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端子或基极端子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二差分振荡器电路和所述第一差分振荡器电路的共模节点,使得它们分别由在所述第二差分振荡器电路和所述第一差分振荡器电路的共模节点处产生的共模电压信号来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交振荡器电路系统,其中:
所述差分振荡器电路中的每个差分振荡器电路包括电流源,所述电流源形成其第二尾电流路径的一部分并且被配置成调节沿该电流路径流动的偏置电流;并且
所述第一差分振荡器电路和所述第二差分振荡器电路的共模电压节点是其第二尾节点或者是其第二尾节点与其电流源之间的其第二尾电流路径的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交振荡器电路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端子或基极端子经由阻抗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二差分振荡器电路和所述第一差分振荡器电路的共模节点,
可选地,其中,所述阻抗是电容器或者包括电容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交振荡器电路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差分振荡器电路和所述第二差分振荡器电路的共模电压节点是其各自的分压器的中间节点;并且
对于所述差分振荡器电路中的每个差分振荡器电路,其分压器包括:连接在其并联电流路径中的一者与其中间节点之间的分压器阻抗;以及连接在其并联电流路径中的另一者与其中间节点之间的另一分压器阻抗,
可选地,其中,所述分压器阻抗是电容器或者包括电容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正交振荡器电路系统,其中,所述差分振荡器电路中的每个差分振荡器电路包括电流源,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卫·哈尼·加伊德·米哈埃尔贝恩德·汉斯·格尔曼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索思未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