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芯片的脚位配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8174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控制芯片,其特征是包含:    前端汇流排控制器,通过前端汇流排连接中央处理器;    绘图加速埠汇流排控制器,通过绘图加速埠汇流排连接绘图控制器;及    高速PCI控制器,分别通过对应的高速PCI汇流排连接高速PCI装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制芯片及其脚位配置。
技术介绍
随着资讯科技的日益发展,电脑的结构及各项传输介面也不断改变及创新。以往,业界所习用的电脑结构是如图1所示。其主要包含一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101,负责整个电脑系统的运作,包括指令读取、指令执行、存储器存取、数据输入输出等等;一北桥(north bridge)103,分别通过前端汇流排(front side bus;FSB)连接中央处理器101、利用存储器汇流排连接存储器109及以绘图加速埠(accelerated graphicsport;AGP)汇流排连接绘图控制器107等;而各式PCI(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ion)装置121、储存装置125、USB(universal serial bus)装置123及其他周边装置127,则是连接于南桥(south bridge)105,通过南桥105与北桥103的连接而可为系统所控制及运用。近年来,为了因应多媒体高速应用的需求,使得电脑中各介面间的传输速率不断提高。部分厂商因应需求而开发出高速PCI(PCI-E×press)的介面传输规格,并意图以此取代电脑中现有的介面传输规格,如AGP传输规格、芯片组间汇流排传输规格、以及与其他周边装置连接的传输规格等。虽然目前的高速PCI传输规格已具有高达每一通道(lane)2.5Gbps的传输频宽,配合其可随时修改汇流排宽度的特性(scalability),提供单通道(llane;×1)、双通道(×2)、4通道(×4)、8通道(×8)、16通道(×16)及32通道(×32)等多种选择,可满足目前所有传输介面的频宽需求。然而,在新规格的发展之初,大部分厂商仍未放弃旧规格的利用,如目前所通用的AGP3.O(AGP 8×)可提供2048MBps的频宽,以目前的绘图处理技术而言已是绰绰有余,而可提供相同功能的新规格产品的研发亦在需要付出成本。然汇流排走向大一统的局面是为大势所趋,际此青黄不接的时局,如何在减少成本支出的情况下有效利用旧有资源,并可因应局势变化而迎头赶上,实为目前业界的一大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包含一绘图加速埠汇流排控制器及高速PCI控制器的控制芯片及其脚位配置,以提供高效能的控制芯片并可于布线时有效利用主机板的面积,并减少线路交错的情形。本专利技术的控制芯片及其脚位配置是由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控制芯片,其特征是包含前端汇流排控制器,通过前端汇流排连接中央处理器;绘图加速埠汇流排控制器,通过绘图加速埠汇流排连接绘图控制器;及高速PCI控制器,分别通过对应的高速PCI汇流排连接高速PCI装置。所述的控制芯片,其特征是该等高速PCI控制器包含一第一高速PCI控制器及一第二高速PCI控制器。所述的控制芯片,其特征是该第一高速PCI装置是4通道高速PCI控制器。所述的控制芯片,其特征是该第二高速PCI装置是16通道高速PCI控制器。所述的控制芯片,其特征是更包含一芯片组间汇流排控制器。所述的控制芯片,其特征是该芯片是北桥芯片。所述的控制芯片,其特征是该芯片组间汇流排控制器是V-link汇流排控制器。所述的控制芯片,其特征是更包含一存储器控制器。所述的控制芯片,其特征是更包含一电视输出控制器。所述的控制芯片,其特征是更包含一CRT显示器控制器。一种所述控制芯片的脚位配置,其特征是令该前端汇流排控制器的脚位分布于芯片一第一角位的两侧,形成一前端汇流排区,而第一高速PCI控制器、第二高速PCI控制器及绘图加速埠汇流排控制器的脚位,则由前端汇流排区的一端依序沿芯片的周缘排列,分别形成一第一高速PCI区、一第二高速PCI区及一绘图加速埠区。所述的控制芯片的脚位配置,其特征是该第一高速PCI控制器是4通道高速PCI控制器。所述的控制芯片的脚位配置,其特征是该第一高速PCI区是分布于一相邻于第一角位的第二角位与该前端汇流排区之间。所述的控制芯片的脚位配置,其特征是该绘图加速埠区是分布于一相对于第一角位的第三角位的两侧。所述的控制芯片的脚位配置,其特征是该第二高速PCI控制器是16通道高速PCI控制器。所述的控制芯片的脚位配置,其特征是该第二高速PCI区是分布于该绘图加速埠区与第一高速PCI区之间。所述的控制芯片的脚位配置,其特征是该控制芯片更包含一芯片组间汇流排控制器。所述的控制芯片的脚位配置,其特征是该芯片组间汇流排控制器是V-link汇流排控制器。所述的控制芯片的脚位配置,其特征是该芯片组间汇流排控制器的脚位是分布于一相邻于第一角位的第四角位的两侧。一种所述控制芯片的脚位配置,其特征是令该前端汇流排控制器的脚位分布于芯片一第一角位的两侧,形成一前端汇流排区,而第一高速PCI控制器与第二高速PCI控制器的脚位则分布于一相邻于第一角位的第二角位与一相对于第一角位的第三角位之间,分别形成一第一高速PCI区与一第二高速PCI区。所述的控制芯片的脚位配置,其特征是该第一高速PCI控制器是4通道高速PCI控制器。所述的控制芯片的脚位配置,其特征是该第一高速PCI区紧邻该第二角位。所述的控制芯片的脚位配置,其特征是该第二高速PCI控制器是16通道高速PCI控制器。所述的控制芯片的脚位配置,其特征是该第二高速PCI区紧邻该第三角位。所述的控制芯片的脚位配置,其特征是该绘图加速埠汇流排控制器的脚位分布于该第三角位与另一相邻于第一角位的第四角位之间,而形成一绘图加速埠区。所述的控制芯片的脚位配置,其特征是该绘图加速埠区紧邻于该第三角位。所述的控制芯片的脚位配置,其特征是该控制芯片更包含一芯片组间汇流排控制器。所述的控制芯片的脚位配置,其特征是该芯片组间汇流排控制器是V-link汇流排控制器。所述的控制芯片的脚位配置,其特征是该芯片组间汇流排控制器的输出脚位是分布于另一相邻于该第一角位的第四角位的两侧。所述的控制芯片的脚位配置,其特征是该控制芯片更包含一CRT控制器。所述的控制芯片的脚位配置,其特征是该CRT控制器的脚位是分布于该第二角位与前端汇流排区之间。所述的控制芯片的脚位配置,其特征是该控制芯片更包含一电视输出控制器。所述的控制芯片的脚位配置,其特征是该电视输出控制器的脚位是分布于该第二角位与前端汇流排区之间。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使用者或业界厂商可依据其产品的定位选择不同的搭配模式。2、不仅可有效提升系统的效能,尚可减少无谓的资源浪费。3、利用本专利技术的脚位配置,可使布线的态样简单化,不仅可有效利用主机板的有限面积,又可减少线路交错的可能,进而降低线路间的杂讯及讯号干扰等。兹为对本专利技术的特征、结构及所达成的功效有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谨佐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习用电脑结构的方块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图3A及图3B是分别为本专利技术使用于不同电脑结构中的方块示意图;图4A及图4B是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各连接脚位的配置示意图;及图5是本专利技术使用于一主机板上的布线态样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请参阅图2、图3A及图3B,是分别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及其使用于不同电脑结构中的方块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乃舜杨瑞增张伊佐潘月娥
申请(专利权)人: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