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慧琴专利>正文

智能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8155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水处理装置,包括混合箱和沉淀箱,所述混合箱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过滤板,所述过滤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贯穿至过滤箱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清洁板,所述清洁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清洁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可对过滤板进行清扫及便于收集絮凝物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智能水处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结构单一,无法对过滤板进行清扫,导致过滤板表面容易造成堵塞,从而影响水处理效率,且不便于对絮凝产生的絮凝物进行收集,降低了智能水处理装置适用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具体为智能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水处理的方式包括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人类进行水处理的方式已经有相当多年历史,物理方法包括利用各种孔径大小不同的滤材,利用吸附或阻隔方式,将水中的杂质排除在外,吸附方式中较重要者为以活性炭进行吸附,阻隔方法则是将水通过滤材,让体积较大的杂质无法通过,进而获得较为干净的水。现有的智能水处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结构单一,无法对过滤板进行清扫,导致过滤板表面容易造成堵塞,从而影响水处理效率,且不便于对絮凝产生的絮凝物进行收集,降低了智能水处理装置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水处理装置,具备可对过滤板进行清扫及便于收集絮凝物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智能水处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结构单一,无法对过滤板进行清扫,导致过滤板表面容易造成堵塞,从而影响水处理效率,且不便于对絮凝产生的絮凝物进行收集,降低了智能水处理装置适用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能水处理装置,包括混合箱和沉淀箱,所述混合箱顶部的左侧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水处理装置,包括混合箱(1)和沉淀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箱(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过滤箱(3),所述过滤箱(3)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过滤板(4),所述过滤箱(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的转轴贯穿至过滤箱(3)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转杆(6),所述转杆(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清洁板(8),所述清洁板(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清洁刷(9),所述清洁刷(9)的右侧与过滤板(4)相接触,所述过滤箱(3)顶部的左侧连通有加水管(10),所述过滤箱(3)右侧的底部连通有输水管(11),所述输水管(11)的表面设置有流量计(12)...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水处理装置,包括混合箱(1)和沉淀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箱(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过滤箱(3),所述过滤箱(3)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过滤板(4),所述过滤箱(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的转轴贯穿至过滤箱(3)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转杆(6),所述转杆(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清洁板(8),所述清洁板(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清洁刷(9),所述清洁刷(9)的右侧与过滤板(4)相接触,所述过滤箱(3)顶部的左侧连通有加水管(10),所述过滤箱(3)右侧的底部连通有输水管(11),所述输水管(11)的表面设置有流量计(12),所述输水管(11)远离过滤箱(3)的一端与混合箱(1)相连通,所述混合箱(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3),所述第二电机(13)的转轴贯穿至过滤箱(3)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驱动杆(14),所述驱动杆(14)的左端与过滤箱(3)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杆(1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混合杆(15),所述过滤箱(3)顶部的右侧连通有进料管(16),所述沉淀箱(2)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17),所述水泵(17)的进水管连通有抽水管(18),所述抽水管(18)的底端与过滤箱(3)相连通,所述水泵(17)的出水管与沉淀箱(2)相连通,所述沉淀箱(2)的内腔从上往下依次固定连接有隔板(19)和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慧琴宋灵璞侯小飞
申请(专利权)人:徐慧琴宋灵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