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动车油液的加注结构和机动车碟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8093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59
一种机动车油液的加注结构和机动车碟刹系统,加注结构包括:接头主体、限位弹性件、密封件和两端相通的端盖;接头主体内设有两端相通的通油通道;输出通道的一端连通于输入通道,另一端安装端盖;限位弹性件的一端接触于端盖,另一端接触密封件,将密封件压紧于输出通道与输入通道之间的中端部,以使输入通道和输出通道的相通状态可调节。机动车碟刹系统,其制动手刹器、碟刹油管和制动钳依次相通连接;接头主体安装于制动钳,使输出通道连通于制动钳。本加注结构,用于对机动车的碟刹系统加入制动液,可以满足机动车日常油液加注和生产线上制动液的预装注工序,有效地代替了普通机动车中制动卡钳处的排气螺栓,提高了加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动车油液的加注结构和机动车碟刹系统
本技术涉及加注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机动车油液的加注结构和机动车碟刹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一般摩托车卡钳处只配有普通排气螺栓,其为中通结构;现有自上而下的过程中,加注时油液与气体一同从排气螺栓通道内排出,需同时给制动泵手柄反复用力掐紧放松。当排气螺栓所连通的油管中无气泡排出,只有油液排出表示排气完成,此时先拧紧排气螺栓后上紧上油杯盖体。因油杯和排气螺栓存在同时连通大气的情况,密闭不佳,故以现有的无法从下往上完成加注,必定会有油液泄露,从而空气进入系统行程空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机动车油液的加注结构,其通过限位弹性件控制密封件压紧于输出通道与输入通道之间的中端部。本技术还提出机动车碟刹系统,其包括:制动手刹器、碟刹油管、制动钳和上述的加注结构。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动车油液的加注结构,包括:接头主体、限位弹性件、密封件和两端相通的端盖;所述接头主体内设有两端相通的通油通道;所述通油通道包括:输入通道和输出通道;所述输出通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输入通道,另一端安装所述端盖;所述限位弹性件的一端接触于所述端盖,另一端接触所述密封件,将所述密封件压紧于所述输出通道与所述输入通道之间的中端部,以使所述输入通道和输出通道的相通状态可调节。优选地,还包括:防尘件;所述防尘件安装于所述接头主体,其设有防尘帽;所述防尘帽盖合于所述输入通道的输入端和/或所述输出通道的输出端,以将所述输入通道和/或所述输出通道密封。优选地,所述防尘件包括:防尘固定圈、防尘连接带和所述防尘帽;所述防尘固定圈和所述防尘帽分别连接于所述防尘连接带的两端;所述防尘固定圈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接头主体的外侧。优选地,所述中端部设有喇叭状的倾斜端面,所述倾斜端面的端口大小由所述输出通道处依次缩小至所述输入通道;所述密封件设有圆弧结构,并通过所述圆弧结构压紧于所述倾斜端面。优选地,所述端盖包括:盖座和伸入头;所述伸入头安装于所述盖座;所述盖座安装于所述输出通道的输出端;所述伸入头伸入于所述输出通道,与所述限位弹性件接触;所述盖座和伸入头两者的中心位置为通空结构,使所述输出通道的内外相通。优选地,所述接头主体的外侧设有外螺纹结构。一种机动车碟刹系统,包括:制动手刹器、碟刹油管、制动钳和上述的加注结构;所述制动手刹器、碟刹油管和制动钳依次相通连接;所述接头主体安装于所述制动钳,使所述输出通道连通于所述制动钳。优选地,所述接头主体的外侧设有外螺纹结构;所述接头主体通过螺纹结构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制动钳。优选地,还包括:外接油泵;所述输入通道连通于所述外接油泵。优选地,所述制动手刹器设有油杯;所述油杯、碟刹油管和制动钳依次连通;所述油杯内设有刻度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加注结构,用于对机动车的碟刹系统加入制动液,可以满足机动车日常油液加注和生产线上制动液的预装注工序,有效地代替了普通机动车中制动卡钳处的排气螺栓,提高了加注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加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加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机动车碟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接头主体1、限位弹性件2、密封件3、端盖4、防尘件5;通油通道11、中端部12、外螺纹结构13;输入通道111、输出通道112、倾斜端面113;防尘帽51、防尘固定圈52、防尘连接带53;盖座41、伸入头42、通空结构43;制动手刹器01、碟刹油管02、制动钳03、外接油泵04、加注结构06;油杯0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机动车油液的加注结构,包括:接头主体1、限位弹性件2、密封件3和两端相通的端盖4;所述接头主体1内设有两端相通的通油通道11;所述通油通道11包括:输入通道111和输出通道112;所述输出通道112的一端连通于所述输入通道111,另一端安装所述端盖4;所述限位弹性件2的一端接触于所述端盖4,另一端接触所述密封件3,将所述密封件3压紧于所述输出通道112与所述输入通道111之间的中端部12,以使所述输入通道111和输出通道112的相通状态可调节。本加注结构,用于对机动车的碟刹系统加入制动液,可以满足机动车日常油液加注和生产线上制动液的预装注工序,有效地代替了普通机动车中制动卡钳处的排气螺栓,提高了加注效率。具体地,油液从输入通道111进入接头主体1;由于输入通道111和输出通道112之间由密封件3进行阻隔;油液在压力作用下将限位弹性件2,使压缩密封件3脱离于中端部12,油液进入输出通道112,并输出至接头主体1外;当油液加注完成后,断开加注结构与管路,使油液的压力消除,限位弹性件2弹性复位,将密封件3重新压紧于中端部12,将输入通道111和输出通道112隔开,加注完成。一般地,输入通道111和输出通道112会分别连通于管路,以使油液在管路中传输,如本方案的碟刹油管02和外加注油管05。限位弹性件2为公知具有弹性复位的工件,如弹簧或橡皮筋等。密封件3为公知具有密封作用的工件,只需抵靠和脱离于中端部12,并实现输入通道111和输出通道112之间的相通和相隔的作用即可,如钢珠或密封胶等。优选地,还包括:防尘件5;所述防尘件5安装于所述接头主体1,其设有防尘帽51;所述防尘帽51盖合于所述输入通道111的输入端和/或所述输出通道112的输出端,以将所述输入通道111和/或所述输出通道112密封。防尘件5安装于接头主体1,其能通过防尘帽51盖合于输入通道111的外侧和/或输出通道112的外侧,有效地使接头主体1的内部在非工作状态时隔绝外界,防止外部的介质进入通油通道11内腐蚀内部的结构,提高了加注结构的使用寿命。更优地,所述防尘件5包括:防尘固定圈52、防尘连接带53和所述防尘帽51;所述防尘固定圈52和所述防尘帽51分别连接于所述防尘连接带53的两端;所述防尘固定圈52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接头主体1的外侧。防尘件5套设于接头主体1的外侧,当需要使用时,只需将防尘帽51脱离于输入通道111的输入端和/或输出通道112;由于在防尘连接带53的连接状态下,防尘帽51始终连接接头主体1,防尘件5不容易脱落和丢失。所述防尘件5的材质可优选为橡胶或塑料。优选地,所述中端部12设有喇叭状的倾斜端面113,所述倾斜端面113的端口大小由所述输出通道112处依次缩小至所述输入通道111;所述密封件3设有圆弧结构,并通过所述圆弧结构压紧于所述倾斜端面113。如图2,倾斜端面113设有长径端面和短径端面,端口较大的一处靠近于输出通道112,端口较小的一处靠近于输入通道111;当带有圆弧结构的密封件3压紧于倾斜端面113时,由于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动车油液的加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主体、限位弹性件、密封件和两端相通的端盖;/n所述接头主体内设有两端相通的通油通道;所述通油通道包括:输入通道和输出通道;/n所述输出通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输入通道,另一端安装所述端盖;所述限位弹性件的一端接触于所述端盖,另一端接触所述密封件,将所述密封件压紧于所述输出通道与所述输入通道之间的中端部,以使所述输入通道和输出通道的相通状态可调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动车油液的加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主体、限位弹性件、密封件和两端相通的端盖;
所述接头主体内设有两端相通的通油通道;所述通油通道包括:输入通道和输出通道;
所述输出通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输入通道,另一端安装所述端盖;所述限位弹性件的一端接触于所述端盖,另一端接触所述密封件,将所述密封件压紧于所述输出通道与所述输入通道之间的中端部,以使所述输入通道和输出通道的相通状态可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尘件;
所述防尘件安装于所述接头主体,其设有防尘帽;所述防尘帽盖合于所述输入通道的输入端和/或所述输出通道的输出端,以将所述输入通道和/或所述输出通道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件包括:防尘固定圈、防尘连接带和所述防尘帽;
所述防尘固定圈和所述防尘帽分别连接于所述防尘连接带的两端;
所述防尘固定圈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接头主体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端部设有喇叭状的倾斜端面,所述倾斜端面的端口大小由所述输出通道处依次缩小至所述输入通道;
所述密封件设有圆弧结构,并通过所述圆弧结构压紧于所述倾斜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炜超梁浩炘朱海斌
申请(专利权)人:宗申·比亚乔佛山摩托车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