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反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8035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反射膜,包括导电层和设置于导电层上的折射层,导电层靠近折射层一侧的表面上设有凸出结构,凸出结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凸部,折射层用于使电磁波穿过折射层时发生偏折。该电磁反射膜通过在导电层上设置折射层,使电磁波相继在折射层上发生折射和在导电层上发生反射和漫反射,改变电磁波原来的传播方向和传播角度,进而增强指定范围内的电磁波接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反射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电磁反射膜。
技术介绍
无线电通信中,电磁波发射后沿直线传播到相应区域,由接收设备接收信号。一些接收设备受区域位置或接收角度影响,无法接收到信号或接收到的信号较弱,影响通信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磁反射膜,其可以使电磁波相继在折射层上发生折射和在导电层上发生反射和漫反射,改变电磁波原来的传播方向和传播角度。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电磁反射膜,包括导电层和设置于所述导电层上的折射层,所述导电层靠近所述折射层一侧的表面上设有凸出结构,所述凸出结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凸部,所述折射层用于使电磁波穿过所述折射层时发生偏折。进一步的,沿平行于所述导电层的表面的至少一个方向,相邻凸部的间距为反射间距,多个所述反射间距呈中部大两侧小的趋势设置。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凸部呈螺旋状分布于所述导电层的表面。进一步的,所述凸出结构包括多个由所述凸部环形设置形成的结构组,多个所述结构组间隔设置且中心同心。进一步的,所述折射层包括基板和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人造微结构,所述人造微结构为至少一根金属丝组成的平面结构或立体结构。进一步的,所述人造微结构设置为“田”形或“工”形或“口”形或雪花形或金字塔形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进一步的,所述折射层包括多个子折射片,多个所述子折射片沿所述导电层的垂直方向堆叠布置。进一步的,沿所述子折射片的至少一个方向,所述子折射片的折射率由中部至两侧逐渐增大。进一步的,所述导电层与所述折射层之间还设有胶膜层,所述凸出结构嵌设于所述胶膜层内,所述折射层与所述胶膜层远离所述导电层一侧的表面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凸部的形状为尖角状、颗粒状、柱状、块状、球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本专利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电磁反射膜,通过在导电层上设置折射层,使入射的电磁波相继在折射层上发生折射和在导电层上发生反射和漫反射,改变电磁波原来的传播方向和传播角度。通过对电磁波传播方向和角度的控制,对一些有防电磁干扰需要的区域实施电磁波屏蔽,对一些需要接收电磁波的区域增强其信号强度,提升通信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磁反射膜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子折射片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凸出结构的分布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凸出结构的分布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磁波传播路径示意图。图中:1、导电层;10、凸出结构;2、折射层;20、基板;21、人造微结构;3、胶膜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和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磁反射膜,包括导电层1和设置于导电层1上的折射层2,导电层1靠近折射层2一侧的表面上设有凸出结构10,凸出结构1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凸部,折射层2用于使电磁波穿过折射层2时发生偏折。可以理解的是,无线电通信中所使用的电磁波不能穿透导电层1,当电磁波入射到导电层1的表面时,电磁波发生反射;当电磁波入射到导电层1上的凸出结构10时,电磁波发生漫反射。折射层2是一种可传播电磁波的材料,其内部的折射率不均匀,当电磁波穿过折射层2时由折射率小的一侧向折射率大的一侧发生偏折,使电磁波的传播路径发生改变。本实施例的电磁反射膜通过在导电层1上设置折射层2,并在导电层1上靠近折射层2的一侧设置凸出结构10。参照图5所示,当电磁波入射至电磁反射膜时,首先穿过折射层2使电磁波传播方向发生偏折。到达导电层1的电磁波发生反射和漫反射,改变传播方向并向折射层2的一侧传播。反射后的电磁波再次穿过折射层2,传播方向再次发生偏折。电磁波经过反射、漫反射和折射后传播方向和传播角度发生改变。具体地,沿平行于导电层1的表面的至少一个方向,相邻凸部的间距为反射间距,多个反射间距呈中部大两侧小的趋势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沿导电层1的表面凸部的间距不同,以使导电层1的表面各个区域发生漫反射的程度不同,凸部分布较密集的区域发生漫反射相对较强,凸部分布较稀疏的区域发生漫反射相对较弱。通过对导电层1的表面凸部分布的疏密的控制,可选择性的使某些区域发生漫反射或者使各个区域发生漫反射的程度不同。本实施例中,沿导电层1的表面的至少一个方向,多个反射间距呈中部大两侧小的趋势,优选为沿导电层1表面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中部区域凸部分布较为稀疏,发生漫反射相对较弱,侧部区域凸部分布较为密集,发生漫反射相对较强,使侧部的电磁波经过导电层1的表面反射后传播方向更为分散,可进一步扩大电磁波的传播范围。于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多个凸部呈螺旋状分布于导电层1的表面上。可以理解的是,电磁波由折射层2一侧向导电层1一侧传播,穿过折射层2至导电层1的表面发生反射,再次穿过折射层2向外传播,凸出结构10设于导电层1的靠近折射层2一侧的表面上。凸出结构10的凸部呈螺旋状分布,当电磁波入射至导电层1表面时,形成呈螺旋状的漫反射分布带。沿导电层1的表面,发生反射和漫反射后的电磁波相互交叉,使电磁波在相应区域内均匀分散。于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凸出结构10包括多个由凸部环形设置形成的结构组,多个结构组间隔设置且中心同心。同心圆状的分布形式可使电磁波在导电层1的表面发生反射和漫反射后间隔性的环形分布,使电磁波在相应区域内均匀分散。如图2所示,折射层2包括基板20和设置于基板20上的人造微结构21,人造微结构21为至少一根金属丝组成的平面结构或立体结构。具体地,人造微结构21设置为“田”形或“工”形或“口”形或雪花形或金字塔形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例如:当人造微结构21呈“田”形时,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第一金属丝和设置于每个第一金属丝两端的第二金属丝,第二金属丝与对应的第一金属丝垂直。可以理解的是,人造微结构21为至少一根金属丝组成的平面结构或立体结构。人造微结构21可以设置为“工”形、“十”形、“口”形、三角形、多边形的规则形状或者是雪花状、树枝状的不规则形状,以及金字塔形的立体结构。本实施例中,人造微结构21设为“田”字形状,每个人造微结构21相应的基板20组成一个单元格。因人造微结构21的电磁响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属丝的结构特征和结构尺寸,“田”形金属丝的尺寸沿图2所示的横向由中部向两侧逐渐增大,进而使该子折射片的折射率由中部向两侧逐渐增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改变人造微结构21的结构特征来改变子折射片的折射率,比如中部的金属丝设置为“口”形,其相邻外侧的金属丝设置为“曰”形,再向外侧的金属丝设置为“田”形,以此类推由中部向两侧逐层改变金属丝的图案所具有的拓扑特征。具体地,人造微结构21通过蚀刻的方式形成于基板20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电镀、钻刻、光刻、电子刻等方式。具体地,折射层2包括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反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层(1)和设置于所述导电层(1)上的折射层(2),所述导电层(1)靠近所述折射层(2)一侧的表面上设有凸出结构(10),所述凸出结构(1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凸部,所述折射层(2)用于使电磁波穿过所述折射层(2)时发生偏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反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层(1)和设置于所述导电层(1)上的折射层(2),所述导电层(1)靠近所述折射层(2)一侧的表面上设有凸出结构(10),所述凸出结构(1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凸部,所述折射层(2)用于使电磁波穿过所述折射层(2)时发生偏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沿平行于所述导电层(1)的表面的至少一个方向,相邻凸部的间距为反射间距,多个所述反射间距呈中部大两侧小的趋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反射膜,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凸部呈螺旋状分布于所述导电层(1)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结构(10)包括多个由所述凸部环形设置形成的结构组,多个所述结构组间隔设置且中心同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层(2)包括基板(20)和设置于所述基板(20)上的人造微结构(21),所述人造微结构(21)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陟高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方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