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卸车车厢门双油缸同步控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7376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卸车车厢门双油缸同步控制机构,包括车体,车体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设有轴座,两个轴座一侧的中部分别通过两个转轴与车门两侧的一端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自卸车车厢门双油缸同步控制机构,通过将油缸放置在第一固定槽内,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对油缸进行缓冲,减小油缸工作时的压力,提高了油缸的使用寿命,然后在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槽、压板、第二弹簧和夹板的配合使用下,对油缸进行固定,避免油缸发生晃动,提高了油缸的稳定性,通过卡板、卡槽和缓冲气囊的配合使用下,对车门进行缓冲,减少车门与车体间的碰撞,提高了车门的使用寿命,然后在拉链的作用下,对车门的打开位置进行限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卸车车厢门双油缸同步控制机构
本技术涉及自卸车,特别涉及一种自卸车车厢门双油缸同步控制机构。
技术介绍
自卸车是指通过液压或机械举升而自行卸载货物的车辆,又称翻斗车,由汽车底盘、液压举升机构、货厢和取力装置等部件组成,自卸车的车厢分后向倾翻和侧向倾翻两种,通过操纵系统控制活塞杆运动,后向倾翻较普遍,推动活塞杆使车厢倾翻,少数双向倾翻。现有技术中,在自卸车卸货的过程中,需要将车厢门打开,现有的车厢门打开方式多为双油缸开闭,而油缸在开闭的过程中,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这样易造成油缸的损坏,降低了油缸的使用寿命,且车厢门在关闭的过程中,车厢门与车体发生碰撞,在多次碰撞后,易造成车厢门的损坏,降低了车厢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卸车车厢门双油缸同步控制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承受较大压力和发生碰撞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卸车车厢门双油缸同步控制机构,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设有轴座,两个所述轴座一侧的中部分别通过两个转轴与车门两侧的一端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卸车车厢门双油缸同步控制机构,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设有轴座(2),两个所述轴座(2)一侧的中部分别通过两个转轴与车门(3)两侧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车门(3)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设有L型板(4),两个所述L型板(4)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油缸(5)的伸缩端铰接,两个所述油缸(5)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固定槽(6)卡合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槽(6)分别开设在第一固定板(7)顶端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槽(6)内壁一侧的中部均固定设有第一弹簧(8),两个所述第一弹簧(8)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油缸(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7)底端的两侧分别通过两个固定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卸车车厢门双油缸同步控制机构,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设有轴座(2),两个所述轴座(2)一侧的中部分别通过两个转轴与车门(3)两侧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车门(3)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设有L型板(4),两个所述L型板(4)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油缸(5)的伸缩端铰接,两个所述油缸(5)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固定槽(6)卡合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槽(6)分别开设在第一固定板(7)顶端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槽(6)内壁一侧的中部均固定设有第一弹簧(8),两个所述第一弹簧(8)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油缸(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7)底端的两侧分别通过两个固定杆(9)与车体(1)底端的两侧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卸车车厢门双油缸同步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7)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设有连接杆(10),两个所述连接杆(10)的一端分别与第二固定板(11)一侧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11)顶端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固定槽(12),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槽(12)分别与两个油缸(5)外壁的中部卡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卸车车厢门双油缸同步控制机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松杜冰
申请(专利权)人:陆星航天河北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