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翁藜溪专利>正文

一种水彩画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7300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彩画笔,包括笔管,所述笔管左侧滑动连接有沿笔管长度方向滑动的左支撑杆,右侧转动连接有绕笔管底部转动的右支撑杆,所述左支撑杆上转动连接有用于蘸清水晕染的左笔管,所述右支撑杆上转动连接用于蘸颜色上色的右笔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彩画笔
本技术涉及毛笔的
,具体涉及一种水彩画笔。
技术介绍
目前,一些工笔画作者在对线描物体进行分染时,一手拿两支笔,一支蘸颜色,一支蘸清水,用颜色笔上色之后,再用清水笔晕开,操作起来难度很大,在本技术未作出之前,无有上羊毫笔头与下羊毫笔头的工笔画分染毛笔的使用。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中国专利文件(公开号为CN202847218U)公开了一种工笔画分染毛笔,它由上羊毫笔头、笔管、下羊毫笔头组成,其特征在于笔管上端连接上羊毫笔头,笔管下端连接下羊毫笔头,使用者进行分染时,手握笔管先用上羊毫笔头蘸颜色对画面着色,再掉转笔管用下羊毫笔头蘸清水晕染既可;上述方案在使用时,上下羊豪笔头均会分别蘸颜色及蘸清水,此时,当蘸清水的下羊毫笔头位于上羊毫笔头的上方时,其自身的清水会沿着笔管流向上羊毫笔头,导致上羊毫笔头上的颜色在未使用时就已经被清水稀释了,无法很好的绘画。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中国专利文件(公开号为CN202806049U)一种工笔画分染毛笔,它由左笔头、左斜笔管、右笔头、右斜笔管、直笔管组成,其特征在于直笔管上端连接左斜笔管与右斜笔管,左斜笔管连接左笔头,右斜笔管连接右笔头,使用者进行分染时,手握直笔管先用左斜笔管上的左笔头蘸颜色对画面着色,再旋转直笔管用右斜笔管上的右笔头蘸清水晕染即可;上述方案中的左笔头和右笔头处于同一水平面,因此,在绘画时,左笔头蘸颜色右对画面着色时,其右笔头上的清水也会落入在画面上,影响画面的美感,以及使用者的作画。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同时上色和晕染又能方便使用者作画的水彩画笔。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彩画笔,包括笔管,所述笔管左侧滑动连接有沿笔管长度方向滑动的左支撑杆,右侧转动连接有绕笔管底部转动的右支撑杆,所述左支撑杆上转动连接有用于蘸清水晕染的左笔管,所述右支撑杆上转动连接用于蘸颜色上色的右笔管。在使用时,同时将左笔管蘸清水和右笔管蘸颜色,然后,将左支撑杆沿笔杆长度方向向上滑动,使得左笔管远离右笔管,让左笔管和右笔管形成错位的状态,这样,就避免右笔管在蘸颜色上色时,左笔管上的清水晕染了画面的其他位置,在使用右笔管蘸颜色上色时,只需要将右支撑杆转动并与笔管处于同一轴线,这样,有利于使用者绘画,同时,在绘画时,由于左笔管与左支撑杆转动连接,因此,在右笔管蘸颜色上色时,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将左笔管转动并远离笔管,避免左笔管影响使用者使用右笔管绘画,同理,在左笔管蘸清水晕染时,也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转动右笔管并远离笔管,避免右笔管影响使用者使用左笔管进行晕染。进一步,所述笔管左侧设置有呈竖向设置的滑轨,所述左支撑杆端部设置有沿滑轨滑动的凸块。这样设计,通过凸块与滑轨的配合,可移动左支撑杆位于笔管的位置,使得左支撑杆与右支撑杆相错开,同时,也可根据使用者绘画的需求,移动左支撑杆至笔管的底部,使得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处于同一平面,使得左笔管和右笔管同时进行上色晕染,提高效率。进一步,所述笔管右侧底部设有径向突出的凸板,所述凸板上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右支撑杆转动连接。这样设计,通过第二转轴实现右支撑杆绕笔管底部转动,使得右支撑杆与笔管处于同一轴线上,这样,方便使用者操作右笔管绘画。进一步,所述左支撑杆端部上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左笔管转动连接。这样,当左支撑杆位于右支撑杆上方时,为了避免影响使用者握笔的习惯,将左笔管转动并与左支撑杆保持水平状态,同时,也可将左笔管转动至与左支撑杆保持垂直状态,这种状态适用于左笔管与右笔管同时晕染上色的情况。进一步,所述右支撑杆端部上设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右笔管转动连接。这样,在右支撑杆转动与笔管处于同一轴线上时,为了更方便使用者握笔,再将右笔管绕第三转轴转动,使得右笔管与右支撑杆也处于同一轴线上,既可保证笔管、右支撑杆与右笔管三者均处于竖直状态,方便使用者操作。进一步,所述第一转轴中部设有沿第一转轴两端面向外突出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两侧与U型杆两端转动连接,通过U型杆将左笔管进行限位。这样设计,在左支撑杆与左笔管相垂直作画时,为了避免左笔管左右摇摆,此时,通过U型杆两端绕转轴轴两侧转动,使得U型杆卡住左笔管,并固定左笔管。进一步,所述第三转轴中部设有沿第三转轴两端面向外突出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两侧与U型杆两端转动连接,通过U型杆将右笔管进行限位。当右笔管与左笔管同时使用时,为了避免右笔管左右摇摆,此时,通过U型杆两端绕转轴轴两侧转动,使得U型杆卡住右笔管,并固定右笔管。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构思巧妙,结构简单,采用左支撑杆与笔管之间滑动配合,使得左支撑杆与右支撑杆相错开,避免在使用右笔管蘸颜色上色时,其左笔管影响到右笔管的使用;同时,右支撑杆与笔管的转动连接,右支撑杆与右笔管的转动连接,使得笔管、右支撑杆与右笔管三者处于同一轴线上,即保持三者竖直状态,有利于使用者握笔的习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水彩画笔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笔管1、左支撑杆2、右支撑杆3、左笔管4、右笔管5、第一转轴6、转动轴7、U型杆8、第二转轴9、滑轨10、第三转轴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其中说明。本实施例:参见图1,一种水彩画笔,包括笔管1,笔管1左侧滑动连接有沿笔管1长度方向滑动的左支撑杆2,右侧转动连接有绕笔管1底部转动的右支撑杆3,左支撑杆2上转动连接有用于蘸清水晕染的左笔管4,右支撑杆3上转动连接用于蘸颜色上色的右笔管5。在使用时,同时将左笔管4蘸清水和右笔管5蘸颜色,然后,将左支撑杆2沿笔杆长度方向向上滑动,使得左笔管4远离右笔管5,让左笔管4和右笔管5形成错位的状态,这样,就避免右笔管5在蘸颜色上色时,左笔管4上的清水晕染了画面的其他位置,在使用右笔管5蘸颜色上色时,只需要将右支撑杆3转动并与笔管1处于同一轴线,这样,有利于使用者绘画,同时,在绘画时,由于左笔管4与左支撑杆2转动连接,因此,在右笔管5蘸颜色上色时,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将左笔管4转动并远离笔管1,避免左笔管4影响使用者使用右笔管5绘画,同理,在左笔管4蘸清水晕染时,也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转动右笔管5并远离笔管1,避免右笔管5影响使用者使用左笔管4进行晕染。作为优选,笔管1左侧设置有呈竖向设置的滑轨10,左支撑杆2端部设置有沿滑轨10滑动的凸块。这样设计,通过凸块与滑轨10的配合,可移动左支撑杆2位于笔管1的位置,使得左支撑杆2与右支撑杆3相错开,同时,也可根据使用者绘画的需求,移动左支撑杆2至笔管1的底部,使得左支撑杆2和右支撑杆3处于同一平面,使得左笔管4和右笔管5同时进行上色晕染,提高效率。作为优选,笔管1右侧底部设有径向突出的凸板,凸板上设置有第二转轴9,第二转轴9与右支撑杆3转动连接。这样设计,通过第二转轴9实现右支撑杆3绕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彩画笔,包括笔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笔管(1)左侧滑动连接有沿笔管(1)长度方向滑动的左支撑杆(2),右侧转动连接有绕笔管(1)底部转动的右支撑杆(3),所述左支撑杆(2)上转动连接有用于蘸清水晕染的左笔管(4),所述右支撑杆(3)上转动连接用于蘸颜色上色的右笔管(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彩画笔,包括笔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笔管(1)左侧滑动连接有沿笔管(1)长度方向滑动的左支撑杆(2),右侧转动连接有绕笔管(1)底部转动的右支撑杆(3),所述左支撑杆(2)上转动连接有用于蘸清水晕染的左笔管(4),所述右支撑杆(3)上转动连接用于蘸颜色上色的右笔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彩画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管(1)左侧设置有呈竖向设置的滑轨(10),所述左支撑杆(2)端部设置有沿滑轨(10)滑动的凸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彩画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管(1)右侧底部设有径向突出的凸板,所述凸板上设置有第二转轴(9),所述第二转轴(9)与所述右支撑杆(3)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水彩画笔,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藜溪
申请(专利权)人:翁藜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