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横向拉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7176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横向拉伸装置,包括塑料薄膜和对称设置在塑料薄膜两侧的滑轨;两个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上均设有用于装夹塑料薄膜的夹持件,夹持件的左侧设有用于驱动夹持件装夹塑料薄膜的左行程开关,夹持件的右侧设有用于驱动夹持件松开塑料薄膜的右行程开关;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滑轨内的滑块往复移动,当滑块向左移动且触碰左行程开关后,夹持件将塑料薄膜快速固定夹持,夹持固定后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塑料薄膜向右移动,当滑块向右移动且触碰右行程开关后,夹持件将塑料薄膜快速松开,再通过驱动装置,滑块重新复位,再重复上一次的拉伸操作,直至工作完成即可,从而实提高了对塑料薄膜的横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横向拉伸装置
本技术涉及塑料薄膜横向拉伸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横向拉伸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塑料薄膜的成型加工方法有多种,例如有压延法、流延法、吹塑法、拉伸法等。拉伸薄膜法又分双向拉伸和单向拉伸2种,双向拉伸应用得最多。这是因为塑料薄膜在生产过程中,被加工的高聚物在受热和拉力的作用下,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拉伸取向,使分子或分子链有序地排列,其结果使拉伸后的塑料薄膜性能得到改善。具体说,拉伸法生产的塑料薄膜具有以下特点:(1)薄膜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明显增大。其拉伸强度是未拉伸薄膜的3至5倍;(2)光学性能提高,如拉伸薄膜的光泽度、透明度都有提高;(3)阻隔性能有所改善,由于大分子排列整齐有序,降低了气体透过率;(4)耐热耐寒性提高;(5)厚度均匀性尺寸稳定性明显改善;(6)生产速度快、产能大、效率高。塑料薄膜双向拉伸的原理是:将高聚物树脂通过挤出机加热熔融挤出厚片后,在玻璃化温度以上、熔点以下的适当温度范围内(高聚物的高弹态下),通过纵拉机和横拉机在外力作用下,先后沿纵向和横向进行一定倍数的拉伸,从而使高聚物的分子链在平行于薄膜平面的方向上进行取向而有序排列;在拉伸状态下进行热定型,使大分子结构固定下来;最后,经冷却及后续处理便可制得理想的塑料薄膜。现有的大棚膜横向拉伸装置,在拉伸过程中耗能严重,以及拉伸的大棚膜性能低,无法继续满足提高产能和生产效率的需要,更无法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需要人们研究专利技术出一种新的横向拉伸装置,以满足提高大棚膜产能和生产效率的需要,同时更要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横向拉伸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缺陷。(二)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一种横向拉伸装置,包括塑料薄膜和对称设置在所述塑料薄膜两侧的滑轨;所述滑轨内均滑动安装有滑块,两个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上均设有用于装夹塑料薄膜的夹持件,所述夹持件的左侧设有用于驱动夹持件装夹塑料薄膜的左行程开关,所述夹持件的右侧设有用于驱动夹持件松开塑料薄膜的右行程开关,所述滑块的底部设有用于驱动滑块在滑轨内往复移动的驱动装置。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所述滑块的底部相啮合,所述驱动轮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轮和所述第二转动轮均为扇形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轮和所述第二转动轮分别与所述驱动轮相啮合,所述第一转动轮的底部还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通过同步带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轮,所述第二从动轮通过同步带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与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夹持件包括纵截面呈匚型的夹持架,所述夹持架的顶部设有气压缸,所述气压缸的伸缩端穿设至所述夹持架内且固定安装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用于夹持的一面上设有缓冲垫。优选的,所述左行程开关与所述右行程开关均为型号为4V110-06的气缸控制开关。(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滑轨内的滑块往复移动,当滑块向左移动且触碰左行程开关后,夹持件将塑料薄膜快速固定夹持,夹持固定后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塑料薄膜向右移动,当滑块向右移动且触碰右行程开关后,夹持件将塑料薄膜快速松开,再通过驱动装置,滑块重新复位,再重复上一次的拉伸操作,直至工作完成即可,从而实提高了对塑料薄膜的横拉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横向拉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左行程开关;2-滑块;3-滑轨;4-右行程开关;5-塑料薄膜;6-夹持件;7-驱动轮;8-第一转动轮;9-第二转动轮;10-第一从动轮;11-第二从动轮;601-气压缸;602-夹持架;603-夹持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解释本技术,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请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横向拉伸装置,包括塑料薄膜5和对称设置在塑料薄膜5两侧的滑轨3;滑轨3内均滑动安装有滑块2,两个滑块2相互靠近的一侧上均设有用于装夹塑料薄膜5的夹持件6,夹持件6的左侧设有用于驱动夹持件6装夹塑料薄膜5的左行程开关1,夹持件6的右侧设有用于驱动夹持件6松开塑料薄膜5的右行程开关4,滑块2的底部设有用于驱动滑块2在滑轨3内往复移动的驱动装置;使用时,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滑轨3内的滑块2往复移动,当滑块2向左移动且触碰左行程开关1后,夹持件6将塑料薄膜5快速固定夹持,夹持固定后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塑料薄膜5向右移动,当滑块2向右移动且触碰右行程开关4后,夹持件6将塑料薄膜5快速松开,再通过驱动装置,滑块2重新复位,再重复上一次的拉伸操作,直至工作完成即可。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轮7,驱动轮7与滑块2的底部相啮合,驱动轮7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转动轮8和第二转动轮9,第一转动轮8和第二转动轮9均为扇形齿轮,第一转动轮8和第二转动轮9分别与驱动轮7相啮合,第一转动轮8的底部还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一从动轮10和第二从动轮11,第一从动轮10通过同步带连接第一转动轮8,第二从动轮11通过同步带连接第二转动轮9;第一从动轮10与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通过驱动伺服电机,带动第一从动轮10和第二从动轮11相互啮合转动,在同步带的作用下,使第一转动轮8和第二转动轮9相对运动,由于第一转动轮8和第二转动轮9均为扇形齿轮,当第二转动轮9带动驱动轮7使滑块2向右移动后,第二转动轮9的转动不影响滑块2移动,第一转动轮8的驱动在此时可以带动驱动轮7使滑块2向左移动,分别利用第一转动轮8和第二转动轮9上的空齿进行交替转动,使滑块2可以在伺服电机的驱动下不断左右移动。本实施例中,夹持件6包括纵截面呈匚型的夹持架602,夹持架602的顶部设有气压缸601,气压缸601的伸缩端穿设至夹持架602内且固定安装有夹持板603,夹持板603用于夹持的一面上设有缓冲垫,通过气压缸601向下压缩,使夹持板603固定夹持住塑料薄膜5,缓冲垫起到缓冲作用。本实施例中,左行程开关1与右行程开关4均为型号为4V110-06的气缸控制开关,分别用于控制气缸的收放。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滑轨3内的滑块2往复移动,当滑块2向左移动且触碰左行程开关1后,夹持件6将塑料薄膜5快速固定夹持,夹持固定后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塑料薄膜5向右移动,当滑块2向右移动且触碰右行程开关4后,夹持件6将塑料薄膜5快速松开,再通过驱动装置,滑块2重新复位,再重复上一次的拉伸操作,直至工作完成即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横向拉伸装置,包括塑料薄膜和对称设置在所述塑料薄膜两侧的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内均滑动安装有滑块,两个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上均设有用于装夹塑料薄膜的夹持件,所述夹持件的左侧设有用于驱动夹持件装夹塑料薄膜的左行程开关,所述夹持件的右侧设有用于驱动夹持件松开塑料薄膜的右行程开关,所述滑块的底部设有用于驱动滑块在滑轨内往复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所述滑块的底部相啮合,所述驱动轮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轮和所述第二转动轮均为扇形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轮和所述第二转动轮分别与所述驱动轮相啮合,所述第一转动轮的底部还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通过同步带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轮,所述第二从动轮通过同步带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与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横向拉伸装置,包括塑料薄膜和对称设置在所述塑料薄膜两侧的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内均滑动安装有滑块,两个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上均设有用于装夹塑料薄膜的夹持件,所述夹持件的左侧设有用于驱动夹持件装夹塑料薄膜的左行程开关,所述夹持件的右侧设有用于驱动夹持件松开塑料薄膜的右行程开关,所述滑块的底部设有用于驱动滑块在滑轨内往复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所述滑块的底部相啮合,所述驱动轮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轮和所述第二转动轮均为扇形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轮和所述第二转动轮分别与所述驱动轮相啮合,所述第一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章峰毛健全尹望林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福融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