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金属与电介质复合的耐高温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7118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与电介质复合的耐高温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结构,目的在于,在可见光到近红外光的宽光谱内达到了高吸收率,实现了高温条件下对太阳能的高效吸收,其包括底层金属薄膜,所述底层金属薄膜上形成有第一电介质薄膜,所述第一电介质薄膜上形成有多个金属纳米四角星形棱柱构成的阵列,每个所述金属纳米四角星形棱柱的中心具有圆柱孔,所述圆柱孔内填充有电介质填料,每个所述金属纳米四角星形棱柱的外周形成有第二电介质薄膜,所述金属纳米四角星形棱柱、所述电介质填料和所述第二电介质薄膜上形成有第三电介质薄膜,且所述第二电介质薄膜和所述第三电介质薄膜均呈四角星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与电介质复合的耐高温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金属与电介质复合的耐高温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结构。
技术介绍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可以帮助解决环境污染、能源短缺问题。为了更高效地利用太阳能,人们提出了光伏发电、光热发电、热光伏发电等技术。在上述技术中,均需要结构简单、耐用的太阳能选择性吸收结构来捕获阳光;同时,光热发电、热光伏发电中的选择性吸收结构还需要具备长期承受高温的能力。自Wood(Philos.Mag.,1902,4(21):396-402.)于1902年在实验中首次发现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后,借助可产生等离激元共振的纳米结构来吸收光就成为了学界和业界关注的重点。目前,学界和业界主要着眼于采用金属和电介质复合的结构来产生局部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磁极子共振、空腔共振等多种共振模式,以实现对光的吸收与捕获。近年来,文献中提出了很多种基于金、银等贵金属纳米结构的太阳能吸收结构,包括有圆柱阵列、方柱阵列、椭圆盘阵列、一维与二维光栅等(AdvancedOptica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与电介质复合的耐高温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层金属薄膜(1),所述底层金属薄膜(1)上形成有第一电介质薄膜(2),所述第一电介质薄膜(2)上形成有多个金属纳米四角星形棱柱(3)构成的阵列(8),每个所述金属纳米四角星形棱柱(3)的中心具有圆柱孔,所述圆柱孔内填充有电介质填料(4),每个所述金属纳米四角星形棱柱(3)的外周形成有第二电介质薄膜(5),所述金属纳米四角星形棱柱(3)、所述电介质填料(4)和所述第二电介质薄膜(5)上形成有第三电介质薄膜(6),且所述第二电介质薄膜(5)和所述第三电介质薄膜(6)均呈四角星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与电介质复合的耐高温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层金属薄膜(1),所述底层金属薄膜(1)上形成有第一电介质薄膜(2),所述第一电介质薄膜(2)上形成有多个金属纳米四角星形棱柱(3)构成的阵列(8),每个所述金属纳米四角星形棱柱(3)的中心具有圆柱孔,所述圆柱孔内填充有电介质填料(4),每个所述金属纳米四角星形棱柱(3)的外周形成有第二电介质薄膜(5),所述金属纳米四角星形棱柱(3)、所述电介质填料(4)和所述第二电介质薄膜(5)上形成有第三电介质薄膜(6),且所述第二电介质薄膜(5)和所述第三电介质薄膜(6)均呈四角星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与电介质复合的耐高温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8)呈平行四边形点阵或正六边形点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与电介质复合的耐高温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纳米四角星形棱柱(3)的四角星的每个角为锐角,且所述金属纳米四角星形棱柱(3)绕其中心轴旋转90°、180°、270°或360°之后与其自身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金属与电介质复合的耐高温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纳米四角星形棱柱(3)的四角星的外接圆的直径为100nm~1000n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金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羽张鹏飞李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