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金属微纳结构的双通道全光吸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3210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收光谱的吸收效果较高的基于金属微纳结构的双通道全光吸收器。该基于金属微纳结构的双通道全光吸收器,包括金属衬底;所述金属衬底上方设置有三层混合介质结构;所述混合介质结构包括高折射率介质层和低折射率介质层;所述低折射率介质层位于高折射率介质层上方;最顶层的混合介质结构上的低折射率介质层上设置有阵列分布的十字臂结构;且所述十字臂结构与低折射率介质层固定连接;最底层的混合介质结构上的高折射率介质层与金属衬底固定连接。采用该基于金属微纳结构的双通道全光吸收器,在950nm和1130nm左右时,吸收率达到99.99%以上;以达到完美吸收的效果;并且在滤波与光谱传感方面具有更广泛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金属微纳结构的双通道全光吸收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纳光学
,尤其是一种基于金属微纳结构的双通道全光吸收器。
技术介绍
全光吸收器由于其近乎完美的吸光能力,在太阳能光伏产业、热辐射器、传感和光谱敏感探测、光开关和滤波器等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双通道全光吸收器,由于其可以在两个不同频率处做到光的完美吸收,使得其在双波段天线、双通道滤波器上有较好的应用。通常,亚波长周期金属纳米光阵列的谐振光谱表现出“异常”的谐振特性,这都与金属结构附近诱发的表面等离激元(SPPs)效应有关。但由于相互作用过程中SPPs的大量损耗和狭缝中谐振腔的模体积有限,它们的谐振峰通常以宽频带形式出现,其半峰全宽(FWHM)在光谱范围内通常为100-200nm。但在许多应用中,较窄的传输频带是非常可取的,所以可以通过获得更窄的传输频带来提高其性能。目前,研究人员开发的全光吸收器基本是单通道的,双通道的全光吸收器吸收效果并不佳,吸收频带也较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光吸收器在双通道的吸收波段情况下其吸收光谱的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金属微纳结构的双通道全光吸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衬底(1);所述金属衬底(1)上方设置有三层混合介质结构(2);/n所述混合介质结构(2)包括高折射率介质层(22)和低折射率介质层(21);所述低折射率介质层(21)位于高折射率介质层(22)上方;所述高折射率介质层(22)和低折射率介质层(21)固定连接;/n最顶层的混合介质结构(2)上的低折射率介质层(21)上设置有阵列分布的十字臂结构(3);且所述十字臂结构(3)与低折射率介质层(21)固定连接;最底层的混合介质结构(2)上的高折射率介质层(22)与金属衬底(1)固定连接;相邻两层混合介质结构(2)中上层混合介质结构的高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金属微纳结构的双通道全光吸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衬底(1);所述金属衬底(1)上方设置有三层混合介质结构(2);
所述混合介质结构(2)包括高折射率介质层(22)和低折射率介质层(21);所述低折射率介质层(21)位于高折射率介质层(22)上方;所述高折射率介质层(22)和低折射率介质层(21)固定连接;
最顶层的混合介质结构(2)上的低折射率介质层(21)上设置有阵列分布的十字臂结构(3);且所述十字臂结构(3)与低折射率介质层(21)固定连接;最底层的混合介质结构(2)上的高折射率介质层(22)与金属衬底(1)固定连接;相邻两层混合介质结构(2)中上层混合介质结构的高折射率介质层(22)与下层混合介质结构的低折射率介质层(21)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微纳结构的双通道全光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臂结构(3)的横杆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玲叶帆风郭梦冉银珊马峻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