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囊用自动打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6881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气囊用自动打点装置,包括工作台、上圆盘、下圆盘、支架和打点机构;其上圆盘通过悬臂安装在工作台上方,下圆盘安装在工作台上,上圆盘和下圆盘配对使用;下圆盘上设置有打点孔,该打点机构包括打点仪、支撑柱、电机、第一气缸和PLC控制器,其下圆盘下方设置有旋转齿轮,旋转齿轮通过传动轴与电机相连接,打点机构通过支架安装设置在下圆盘下方,第一气缸推动打点仪的打点尖穿过打点孔对气囊打点标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外周缝制机上设置联动式打点机构,该打点机构在气囊缝制完成后通过PLC控制器启动上、下圆盘压紧气囊,该装置将多道工序合为一体,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囊用自动打点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安全气囊设计和缝制机构
,具体涉及一种气囊用自动打点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汽车安全气囊制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裁剪好的气囊布料在缝纫机上缝合成气囊,再对气囊进行折叠标记,并按照标记的处折叠成一个气囊包,从而把这个气囊包安装在汽车上。其现有气囊用一般的缝纫机作为缝制工具,在缝制时只是将气囊布材料进行缝制,其操作方法是外周缝制结束后,在下道工序中,再产品上标记折叠的点印,其折叠点印的目的是,将气囊安装到发射器上前,需将气囊按点印进行折叠后才能装入。但是,如果标记的点印发生偏移会导致折叠形状异常,在这种情况下装入的气囊,影响在使用时气囊的展开速度,结果导致无法保护乘车人员的安全。目前是进行外周缝制后,在下工序中通过手动进行定位打点,手动打点的点印数量会有差异,且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及时间,而且人工检查也不能完全保证确认到位。为了彻底杜绝点印偏移和数量不一致的问题,需要设计一种气囊用自动打点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气囊用自动打点装置,通过在外周缝制机上设置联动式打点机构,该打点机构在气囊缝制完成后通过PLC控制器启动上、下圆盘压紧气囊,并用第一气缸推动设置在下圆盘下面的打点仪对气囊进行打点,该装置将多道工序合为一体,避免了打点的点印偏移和打点数量不一致的问题,同时提高工作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气囊用自动打点装置,包括工作台、上圆盘、下圆盘、支架和打点机构;所述上圆盘通过悬臂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方,所述下圆盘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上圆盘和下圆盘配对使用;所述下圆盘上设置有打点孔,所述打点机构包括打点仪和第一气缸,所述打点机构通过支架安装设置在所述下圆盘下方,所述打点仪设置在所述下圆盘的打点孔下方,所述第一气缸推动所述打点仪的打点尖穿过所述打点孔对气囊打点。进一步,所述打点机构还包括支撑柱、电机和PLC控制器,所述电机和第一气缸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PLC控制器通过电磁阀控制所述第一气缸的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气缸还通过开关控制气源开闭;所述PLC控制器还控制电机的运转;所述支撑柱一端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支撑柱另一端内部设置有空腔和滑槽;所述滑槽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外部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推杆相连接,所述滑块上还设置有锁扣,所述锁扣用于固定打点仪;所述打点仪可以为激光打标仪,也可以为简易的喷墨笔、记号笔,还可以为金属压点标记杆。进一步,所述滑槽为腰型槽或者方形槽,所述空腔与所述支撑柱同轴心设置,所述滑槽和空腔成垂直贯通结构。进一步,所述工作台上还设置有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包括第二气缸、驱杆、夹头和设置在夹头下部的锁舌,所述夹头和锁舌配合使用,所述锁舌通过第二气缸的驱杆驱动与所述夹头闭合在一起;该夹紧装置在气囊缝制过程中用于配合上圆盘和下圆盘来夹紧气囊布料,在气囊打点过程中,用于压紧气囊,防止打点时气囊移位。进一步,所述下圆盘下方设置有旋转齿轮,所述旋转齿轮通过传动轴与所述电机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在外周缝制机上设置联动式打点机构,该打点机构在气囊缝制完成后通过PLC控制器启动上、下圆盘压紧气囊,并用第一气缸推动设置在下圆盘下面的打点仪对气囊进行打点,该装置将多道工序合为一体,避免了打点的点印偏移和打点数量不一致的问题,同时提高工作效率。2、通过在支撑柱内部设置空腔和滑槽,在空腔内设置打点仪,这样的结构设置,安装维护方便,适于在现有的缝制机上进行改装使用,从而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也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气囊用自动打点装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气囊用自动打点装置打点机构的装配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气囊用自动打点装置打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工作台,2-夹紧装置,21-夹头,22-锁舌,23-驱杆,24-第二气缸,3-悬臂,4-上圆盘,5-下圆盘,51-打点孔,6-支架;7-打点机构,71-开关,72-第一气缸,721-推杆,73-滑块,731-滑槽,732-锁扣,74-PLC控制器,75-电磁阀,76-电机,761-传动轴,762-旋转齿轮,77-空腔,78-支撑柱;8-气囊,9-打点仪,91-打点尖。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充分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应当说明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左”、“右”、“上”、“下”、“顶”、“底”、“内”、“外”、“前”、“后”、“头”、“尾”,“主”、“从”等指示相对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根据附图1至3,本技术提供一种气囊用自动打点装置,包括工作台1、上圆盘4、下圆盘5、支架6和打点机构7;其上圆盘4通过悬臂3安装在工作台1上方,下圆盘5安装在工作台1上,上圆盘4和下圆盘5配对使用;其下圆盘5上设置有打点孔51,其打点机构7包括打点仪9和第一气缸72,该打点机构7通过支架6安装设置在下圆盘5下方,其打点仪9设置在下圆盘5的打点孔51,第一气缸72推动打点仪9的打点尖91穿过打点孔51对气囊8打点。同时,打点机构7还包括支撑柱78、电机76和PLC控制器74,电机76和第一气缸72均设置在支撑柱78上,下圆盘5下方设置有旋转齿轮762,旋转齿轮762通过传动轴761与电机76相连接;PLC控制器74通过电磁阀75控制第一气缸72的往复运动,第一气缸72还通过开关71控制气源开闭;PLC控制器74还控制电机76的运转;支撑柱78一端设置在支架6上,支撑柱78另一端内部设置有空腔77和滑槽731;滑槽731上设置有滑块73,滑块73外部一端与第一气缸72的推杆721相连接,滑块73上还设置有锁扣732,锁扣732用于固定打点仪9;打点仪9可以为激光打标仪,也可以为简易的喷墨笔、记号笔,还可以为金属压点标记杆。通过在外周缝制机上设置联动式打点机构,该打点机构在气囊缝制完成后通过PLC控制器启动上、下圆盘压紧气囊,并用第一气缸推动设置在下圆盘下面的打点仪对气囊进行打点,该装置将多道工序合为一体,避免了打点的点印偏移和打点数量不一致的问题,同时提高工作效率。作为进一步改善,所述滑槽731为腰型槽或者方形槽,空腔77与支撑柱78同轴心设置,滑槽731和空腔77成垂直贯通结构。其工作台1上还设置有夹紧装置2,该夹紧装置2包括第二气缸24、驱杆23、夹头21和设置在夹头21下部的锁舌22,夹头21和锁舌22配合使用,锁舌22通过第二气缸24的驱杆23驱动与所述夹头21闭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囊用自动打点装置,包括工作台(1)、上圆盘(4)、下圆盘(5)和支架(6),其特征在于:/n所述上圆盘(4)通过悬臂(3)安装在所述工作台(1)上方,所述下圆盘(5)安装在所述工作台(1)上,所述上圆盘(4)和下圆盘(5)配对使用;所述下圆盘(5)上设置有打点孔(51);/n该自动打点装置还包括打点机构(7);所述打点机构(7)包括打点仪(9)和第一气缸(72),所述打点机构(7)通过所述支架(6)安装设置在所述下圆盘(5)下方,所述第一气缸(72)推动所述打点仪(9)的打点尖(91)穿过所述打点孔(51)对气囊(8)打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囊用自动打点装置,包括工作台(1)、上圆盘(4)、下圆盘(5)和支架(6),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圆盘(4)通过悬臂(3)安装在所述工作台(1)上方,所述下圆盘(5)安装在所述工作台(1)上,所述上圆盘(4)和下圆盘(5)配对使用;所述下圆盘(5)上设置有打点孔(51);
该自动打点装置还包括打点机构(7);所述打点机构(7)包括打点仪(9)和第一气缸(72),所述打点机构(7)通过所述支架(6)安装设置在所述下圆盘(5)下方,所述第一气缸(72)推动所述打点仪(9)的打点尖(91)穿过所述打点孔(51)对气囊(8)打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用自动打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点机构(7)还包括支撑柱(78)、电机(76)和PLC控制器(74),所述电机(76)和所述第一气缸(72)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柱(78)上,所述PLC控制器(74)通过电磁阀(75)控制所述第一气缸(72)的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气缸(72)还通过开关(71)控制气源开闭,所述PLC控制器(74)还控制电机(76)的运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囊用自动打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78)一端设置在支架(6)上,所述支撑柱(78)另一端内部设置有空腔(77)和滑槽(7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囊用自动打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77)与所述支撑柱(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明邵必友
申请(专利权)人:世联汽车内饰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