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导弹的发射箱接口及发射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6763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导弹的发射箱接口,包括:第一支撑框、第二支撑框、防旋凸台和固弹坑,其中,第一支撑框和第二支撑框分别与导轨面接触;导弹的重量通过第一支撑框和第二支撑框的轴向面积分散到导轨上;防旋凸台与导轨的两侧接触,允许导弹进入发射箱时滚转角不动;固弹坑设置在导弹舱的尾端,允许约束弹道轴向向前的自由度。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导弹在发射箱内可以通过简单的机械接口进行约束,同时使得导弹的气动外形更优、发射箱支撑结构的简化、受力的优化、并使得发射箱的轮廓更小,适合箱弹小型化的趋势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导弹的发射箱接口及发射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导弹总体设计
,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导弹的发射箱接口及发射箱。
技术介绍
现有导弹在发射箱内的约束,主要通过导弹自身的吊挂与发射箱内的导轨之间的相互作用约束其横向自由度、发射箱后端的支撑约束其轴向向后自由度、发射箱的一个分离插座与导弹自身的滑块约束其轴向向前自由度、还有发射箱会增加前弹身处的一个辅助支撑约束其横向自由度,由此共同作用约束了导弹在箱内的所有自由度,此种约束接口形式一般都比较复杂,需要专门的运动机构和滑块进行相互作用,由此导致发射箱体积较大,导弹滑块在飞行过程中全程增加了气动阻力。为推动导弹技术的发展,需要对其气动外形进行优化,并且需要单车导弹装载量增加,提出了箱弹小型化的需求,传统的导弹箱内固定接口形式已无法胜任现有要求。经过检索,专利文献CN210793684U公开了一种简易连体轨道框架式立方星发射装置,采用带有四条支腿的推板限制星体在发射器舱内的自由度,避免弹簧对卫星的扰动,提高发射可靠性;在每个侧板上设计两条导轨,导轨表面易通过加工得到较高的形状精度,从而使组成的导轨副具有精度高、可靠性高。但是该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结构复杂,侧重在保护微型发射装置的导轨上,现有技术中极少关注导弹在发射箱内的固定的接口形式所带来的装配影响。因此,需要研发一种导弹在发射箱内固定的接口形式,对其气动外形进行优化,同时能够应对箱弹小型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导弹的发射箱接口及发射箱,以满足箱弹小型化、导弹气动外形优化对于箱弹的新需求。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导弹的发射箱接口,包括:第一支撑框、第二支撑框、防旋凸台和固弹坑,其中,第一支撑框和第二支撑框分别与导轨面接触;导弹的重量通过第一支撑框和第二支撑框的轴向面积分散到导轨上;防旋凸台与导轨的两侧接触,允许导弹进入发射箱时滚转角不动;固弹坑设置在导弹舱的尾端,允许约束弹道轴向向前的自由度。优选地,还包括吊座,吊座与导弹尾端接触,允许约束导弹在轴向向后的自由度。优选地,吊座的基准面与导弹尾仓末端的端面接触。优选地,还包括锁杆,锁杆设置在第二支撑框的延伸段上。优选地,锁杆的头部设置有钩子,固弹坑通过钩子将其钩住约束导弹轴向向前的自由度。优选地,第一支撑框和第二支撑框比导弹舱段高出3mm.优选地,固弹坑的后壁上安装有金属片。优选地,防旋凸台为弹道尾端弹体表面的突起,防旋凸台的前端设置有平滑面。优选地,第一支撑框和第二支撑框的至少二分之一表面涂有干性耐磨润滑涂层。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发射箱,包含上述的适用于导弹的发射箱接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前支撑框、后支撑框、防旋凸台和固弹坑组成了导弹在发射箱内固定的接口形式,其分别通过简单的机械接口形式与发射箱对应的接口作用,共同将导弹稳定可靠的约束与发射箱中。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一种导弹在发射箱内固定的接口形式,使得导弹在发射箱内可以通过简单的机械接口进行约束,同时使得导弹的气动外形更优、发射箱支撑结构的简化、受力的优化、并使得发射箱的轮廓更小,适合箱弹小型化的趋势需求。3、本专利技术使得导弹在发射箱内可以保持其设计的位置状态,且最终使得导弹表面的气动外形更优、发射箱对于导弹的支撑更加简单,箱子包络截面更小。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B-B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A-A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截面图。图中: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导弹的发射箱接口,包括:第一支撑框1、第二支撑框2、防旋凸台3、固弹坑4、吊座5和锁杆6。其中,第一支撑框1和第二支撑框2分别与导轨7面接触,对导弹起到一个承托的作用,将导弹的重量通过第一支撑框1和第二支撑框2的轴向面积分散到导轨7上,对导轨7的压力较小;导弹尾端与发射箱的吊座5接触,能够约束导弹在轴向向后的自由度,同时也作为导弹进箱过程中到位的一个指示依据。防旋凸台3与导轨7的两侧接触,对导弹的滚转自由度进行了约束,允许导弹进入发射箱时滚转角不动,保持了导弹的位置状态;固弹坑4位于导弹舱段的后部,通过发射箱上的锁杆6头部的钩子将固弹坑后壁钩住,能够约束弹道轴向向前的自由度,从而与前述所有约束一起将导弹约束在发射箱内,保持其设计位置状态。进一步来说,导弹通过第一支撑框1和第二支撑框2与发射箱的导轨7的接触,将全弹的重量承托起来,导弹除去第一支撑框1和第二支撑框2的二分之一以外的部分,其弹身直径要小于第一支撑框1和第二支撑框2直径,所以弹身其他部分不会与导轨接触。再进一步来说,第一支撑框1和第二支撑框2比导弹舱段高出3mm,且其前后都有平滑过渡,对于导弹的气动外形没有影响,其主要位于发动机一个舱段的前、后两端,属于一个工序同时可以加工的量,工艺性好,而且结合发动机内部形状的设计,对于发动机本身没有重量的增加,其轴向长度可以设计,使得发射箱的导轨7对于导弹的承载分布压力最合适。又进一步来说,固弹坑4通过在导弹尾舱挖一个小的凹坑,能够结合发射箱上的简单杠杆类型的钩子,将导弹拉住约束其轴向向前的自由度,固弹坑4能够在箱弹运输过程中导弹由于运输冲击产生过载的时候将其可靠的约束,固弹坑后壁会单独安装一块高硬度、高耐磨的钢材料,使得在大冲击运输过载过程中能够将发射箱钩子的力均匀的分散在导弹整个尾舱上,使得该处受力情况得到显著改善。继续进一步来说,防旋凸台3是位于弹道尾端弹体表面的小突起,其前端设置有较大的平滑面以改善其气动外形,防旋凸台3与导轨7的配合为防旋凸台3的其中一个面,通过防旋凸台3与导轨7两侧相反的两个面接触,可以使得导弹在旋转方向的自由度被约束,同时防旋凸台3在导弹进箱过程中也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进箱过程简化为单纯的推力使导弹进箱。并且与其他的约束接口形式将导弹在箱子中紧紧的约束,使其得以保证其设计位置状态保持不变。工作原理:导弹在推入发射箱过程中,第一支撑框1和第二支撑框2的二分之一与导轨7全程摩擦进入,第一支撑框1和第二支撑框2的至少二分之一的表面涂有干性耐磨润滑涂层,能够使得进箱过程中的摩擦较小;导弹推入发射箱到位后,弹身最后一个导弹舱段末端会与发射箱的吊座5发生碰撞,以此可以判断导弹已经进箱到位;导弹进箱到位后,发射箱通过一个机构将锁杆6旋转,使得锁杆6的头部钩子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导弹的发射箱接口,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框(1)、第二支撑框(2)、防旋凸台(3)和固弹坑(4),/n所述第一支撑框(1)和所述第二支撑框(2)分别与导轨(7)面接触;/n导弹的重量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框(1)和所述第二支撑框(2)的轴向面积分散到导轨(7)上;/n所述防旋凸台(3)与导轨(7)的两侧接触,允许导弹进入发射箱时滚转角不动;/n所述固弹坑(4)设置在导弹舱的尾端,允许约束弹道轴向向前的自由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导弹的发射箱接口,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框(1)、第二支撑框(2)、防旋凸台(3)和固弹坑(4),
所述第一支撑框(1)和所述第二支撑框(2)分别与导轨(7)面接触;
导弹的重量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框(1)和所述第二支撑框(2)的轴向面积分散到导轨(7)上;
所述防旋凸台(3)与导轨(7)的两侧接触,允许导弹进入发射箱时滚转角不动;
所述固弹坑(4)设置在导弹舱的尾端,允许约束弹道轴向向前的自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导弹的发射箱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吊座(5),所述吊座(5)与导弹尾端接触,允许约束导弹在轴向向后的自由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导弹的发射箱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座(5)的基准面与导弹尾仓末端的端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导弹的发射箱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杆(6),所述锁杆(6)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框(2)的延伸段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宏付丽强窦怡彬邵庆樊浩许斌刘广李建东张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上海神箭机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