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制砂整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6727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制砂整形装置,包括底座、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底座上的打磨仓和设于所述打磨仓上且底部伸入所述打磨仓内的进料筒,所述进料筒的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筒的下部沿其周向设有出料孔,所述打磨仓的底侧设有出料口,所述底座上设有驱动所述打磨仓相对所述底座转动的打磨驱动件,所述打磨仓的内侧壁上设有打磨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将机制砂通过进料筒加入至打磨仓内,打磨驱动件驱动打磨仓转动,使得机制砂在打磨仓内搅动并与打磨仓内壁上的打磨球进行撞击,利用机制砂表面与打磨球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来对机制砂进行打磨整形,从而降低机制砂表面的粗糙程度,使其更加光滑,同时机制砂外表的棱角被钝化,球形度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制砂整形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制砂整形装置。
技术介绍
砂石,是指砂粒和碎石的松散混合物,是由自然界中的岩石经风化、剥蚀等多种地表作用,发生破碎分离而形成的大小不一的颗粒。在水、风、冰川等作用下,这些颗粒通过搬运堆积,形成了砂石层。第四纪(距今200-300万年以前)以前形成的砂石层基本都形成了岩石,即各种砂岩、砂砾岩等。而第四纪期间形成的均未固结成岩石,即各种砂砾石、砾质砂、砂质砾等,或称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天然而成的砂石,也称为天然砂,因其良好的硬度和稳定的化学性质,是一种优质的建筑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房屋、道路、公路、铁路、工程等领域。砂石常常作为骨料被添加到混凝土中,是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约占混凝土体积总量的30%~40%,其性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新拌混凝土和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能。随着我国建设工程量的不断增加,砂石的需求量持续增长。而天然砂资源短期内不可再生、加上在生产与运输过程中还会对水资源环境、空气环境等造成污染。因此,寻找新的替代砂源则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现实意义,而机制砂被认为是天然砂中最好的替代砂源之一,目前,机制砂正在逐步取代天然砂砂作为混凝土用细骨料,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机制砂是指经除土处理,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矿山尾矿或工业废渣颗粒,但不包括软化和风化的颗粒,其中粒径在75μm以下的颗粒为石粉。采用机制砂制成的混凝土在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表现。机制砂的生产工艺主要有湿法和干法两种,普通机制砂大部分是采用湿法制砂,而干法制砂由于无需繁杂的脱水装置,在骨料破碎和选砂的工艺上更加成熟,生产过程更加环保、造价更低、自动化高,生产所得为高品质机制砂。另外,与湿法制砂产生大量污泥水不同,干法制砂产生的石粉大部分可以被收集以防止污染,并且还可以将其掺入混凝土中废物利用,实现综合高效利用。但是机制砂的生产工艺决定了机制砂本身棱角多,形状不规则,一般都含有不少的针片状颗粒含量,且表面粗糙,相互间咬合力大,流动阻力相对较大,使得胶砂的流动性变差,这是因为棱角性较强的机制砂,颗粒之间更容易搭接,产生更大的摩擦阻力。而天然砂颗粒长期受水流冲刷打磨,其颗粒边缘的尖锐突起被磨蚀,呈现出光滑的类似球体颗粒形状,使得天然砂表面光滑圆润,棱角被钝化,球形度较高,最终有助于在拌合的时候形成良好的流动性。而直接机械破碎制得的机制砂颗粒缺少这一长期的打磨整形过程,所以呈现为棒状与片状的不规则形状。由于机制砂颗粒形貌不规则,表面粗糙,棱角多,使其表面积比自然砂更大,对水的吸附能力更强,导致浆体黏稠度高,流动速率变慢,相同流动度下比自然砂需要更多的用水量,最终造成混凝土坍落度下降,工作性劣化,制备的混凝土无法满足实际建设工程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可降低机制砂的表面粗糙度,使其更加光滑的一种机制砂整形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机制砂整形装置,包括底座、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底座上的打磨仓和设于所述打磨仓上且底部伸入所述打磨仓内的进料筒,所述进料筒的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筒的下部沿其周向设有出料孔,所述打磨仓的底侧设有出料口,所述底座上设有驱动所述打磨仓相对所述底座转动的打磨驱动件,所述打磨仓的内侧壁上设有打磨球。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将机制砂通过进料筒加入至打磨仓内,打磨驱动件驱动打磨仓转动,使得机制砂在打磨仓内搅动并与打磨仓内壁上的打磨球进行撞击,利用机制砂表面与打磨球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来对机制砂进行打磨整形,从而降低机制砂表面的粗糙程度,使其更加光滑,同时机制砂外表的棱角被钝化,球形度变高,整体粒形与自然砂更为接近,制备机制砂混凝土的用水量减少,机制砂在砂浆内部的流动阻力降低,混凝土的流动性更好,工作性能更强。如上所述的一种机制砂整形装置,所述打磨仓的底部设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打磨仓内的旋转叶和设于所述底座上且用于驱动所述旋转叶相对所述打磨仓旋转的搅拌驱动件,搅拌驱动件驱动旋转叶旋转,从而对处于打磨仓底部的机制砂进行搅动,使其运动至打磨仓的内侧壁与打磨球进行撞击,从而提高机制砂打磨的均匀性并提高打磨的效果和效率。如上所述的一种机制砂整形装置,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搅拌驱动件和所述打磨驱动件电连接的控制器,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控制开关,通过控制开关和控制器可控制搅拌驱动件和打磨驱动件的工作。如上所述的一种机制砂整形装置,所述打磨球镶嵌于所述打磨仓的内侧壁上以使得所述打磨球可相对所述打磨仓转动,从而进一步提高打磨的均匀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机制砂整形装置,包括底座11、可转动地设于底座11上的打磨仓2和设于打磨仓2上且底部伸入打磨仓2内的进料筒1,进料筒1的顶部设有进料口101,进料筒1的下部沿其周向设有出料孔3,打磨仓2的底侧设有出料口6(可在出料口6上设置开关门,打磨时关闭出料口6,打磨完毕后则打开出料口6),底座11上设有驱动打磨仓2相对底座11转动的打磨驱动件8,打磨仓2的内侧壁上设有打磨球4。为提高机制砂打磨的均匀性并提高打磨的效果和效率,打磨仓2的底部设有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设于打磨仓2内的旋转叶5和设于底座11上且用于驱动旋转叶5相对打磨仓2旋转的搅拌驱动件7。为控制搅拌驱动件7和打磨驱动件8的工作,底座11上设有与搅拌驱动件7和打磨驱动件8电连接的控制器10,底座11的一侧设有与控制器10电连接的控制开关9。为进一步提高打磨的均匀性,打磨球4镶嵌于打磨仓2的内侧壁上以使得打磨球4可相对打磨仓2转动,从而进一步提高打磨的效果和效率。本技术使用时,将机制砂通过进料口101加入至进料筒1内,进料筒1内的机制砂通过其上的出料孔3加入至打磨仓2内,随后通过控制开关9和控制器10控制打磨驱动件8和搅拌驱动件7启动,打磨驱动件8工作驱动打磨仓2转动,使得机制砂在打磨仓2内搅动并与打磨仓2内壁上的打磨球4进行撞击,利用机制砂表面与打磨球4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来对机制砂进行打磨整形,而搅拌驱动件7工作驱动旋转叶5相对打磨仓2旋转,从而对处于打磨仓2底部的机制砂进行搅动,使其运动至打磨仓2的内侧壁与打磨球4进行撞击,从而提高机制砂打磨的均匀性并提高打磨的效果和效率,从而有效降低机制砂表面的粗糙程度,使其更加光滑,同时机制砂外表的棱角被钝化,球形度变高,整体粒形与自然砂更为接近,制备机制砂混凝土的用水量减少,机制砂在砂浆内部的流动阻力降低,混凝土的流动性更好,工作性能更强。可在打磨仓2的侧部设置观察窗口以实时观测机制砂的打磨情况,在打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控制器10调整打磨的工作参数(如打磨仓2和旋转叶5的转速和工作时间等参数),直至机制砂打磨完成。打磨完毕后的机制砂通过出料口6排出进行袋装入库或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制砂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1)、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底座(11)上的打磨仓(2)和设于所述打磨仓(2)上且底部伸入所述打磨仓(2)内的进料筒(1),所述进料筒(1)的顶部设有进料口(101),所述进料筒(1)的下部沿其周向设有出料孔(3),所述打磨仓(2)的底侧设有出料口(6),所述底座(11)上设有驱动所述打磨仓(2)相对所述底座(11)转动的打磨驱动件(8),所述打磨仓(2)的内侧壁上设有打磨球(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制砂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1)、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底座(11)上的打磨仓(2)和设于所述打磨仓(2)上且底部伸入所述打磨仓(2)内的进料筒(1),所述进料筒(1)的顶部设有进料口(101),所述进料筒(1)的下部沿其周向设有出料孔(3),所述打磨仓(2)的底侧设有出料口(6),所述底座(11)上设有驱动所述打磨仓(2)相对所述底座(11)转动的打磨驱动件(8),所述打磨仓(2)的内侧壁上设有打磨球(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制砂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仓(2)的底部设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超郭伟罗昕旻高仁辉费洗非李剑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春禾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