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电热膜采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6656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电热膜采暖系统,其包括:入户电箱;设置于至少两个房间内的电热膜采暖组件,各所述采暖组件均包括一配电箱及若干电热膜,其中:各所述采暖组件中,所述配电箱的输入端经第一线路与所述入户电箱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配电箱的输出端经第二线路与各所述电热膜电连接以实现对各所述电热膜的通电,所述电热膜至少铺设在所述房间的楼板、墙体及地坪的一个上,所述电热膜将电能转换成远红外辐射或对流热能以发出热量。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分布式电热膜采暖系统,各个房间内均设置一独立的配电箱,各配电箱将分流至对应房间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通过布置在该房间内的直流线路提供给该房间内的电热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布式电热膜采暖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采暖领域,尤其是一种分布式电热膜采暖系统。
技术介绍
当前市场上的采暖系统一般为总分结构,如中央空调的暖风均来自外机,水地暖、暖气片的热源来自于壁挂炉。也就是说,当前的采暖系统,热量均来自同一热源。这种采暖系统至少存在如下缺陷:当热源失效后,整个采暖系统整体瘫痪。鉴于此,基于电热膜技术的采暖系统被提出并逐步推广。基于电热膜的采暖系统的主体结构包括供电机构和电热膜,其中,电热膜被直接贴覆在房间内,供电机构用于实现对电热膜的通电以触发电热膜辐射远红外线,从而实现对房间内空间的采暖。也就是说,作为热源的电热膜被分开贴覆在需要采暖的房间内,实现对对应房间的室内空间的独立采暖。现有技术中的电热膜采暖系统,其供电机构包括入户电箱及一个统一的总配电箱,入户电箱将220V交流市电供应至总配电箱,配电箱将220V交流市电转换为直流电(一般为36V)后通过直流线路分配至分布在各房间内的电热膜。现有技术中的电热膜采暖系统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包括:1、直流线路的走线距离较长(即从总配电箱至各房间内的电热膜),导致电流的线损较大,增加采暖系统的能耗。2、总配电箱统一配电,容易因电量过大产生跳闸失效,从而导致采暖系统整体失效。鉴于现有技术中的电热膜采暖系统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改进的分布式电热膜采暖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电热膜采暖系统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电热膜采暖系统,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br>一种分布式电热膜采暖系统,其包括:入户电箱;设置于至少两个房间内的电热膜采暖组件,各所述采暖组件均包括一配电箱及若干电热膜,其中:各所述采暖组件中,所述配电箱的输入端经第一线路与所述入户电箱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配电箱的输出端经第二线路与各所述电热膜电连接以实现对各所述电热膜的通电,所述电热膜至少铺设在所述房间的楼板、墙体及地坪的一个上,所述电热膜将电能转换成远红外辐射或对流热能以发出热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采暖组件还包括与所述配电箱电连接的温控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热膜包括远红外发热膜,所述远红外发热膜具有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应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依次贴合有第一热熔胶层、第一PET膜层及第一纤维布层,所述第二表面上依次贴合有第二热熔胶层、第二PET膜层及第二纤维布层,所述第一热熔胶层两侧边缘与所述第一PET膜层的两侧边缘之间成对贴合有的第一铜箔条和第二铜箔条。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远红外发热膜包括湿法碳纤维发热膜、短切碳纤维发热膜、石墨烯发热膜、氧化石墨烯发热膜中的一种或几种。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电箱包括箱体及变压器,其中:所述箱体包括:底板;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垂直于所述左侧板的左侧散热翅片,所述右侧板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垂直于所述右侧板的右侧散热翅片,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前端均向外垂直翻转以形成前端连接唇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后端均向外垂直翻转以形成后端连接唇板;前端板,所述前端板的两端分别贴装于所述左侧板及所述右侧板的所述前端连接唇板上,所述前端板上设置有线路通孔;后端板,所述后端板的两端分别贴装于所述左侧板及所述右侧板的所述后端连接唇板上;所述变压器容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经贯穿所述线路通孔的所述第一线路与所述入户电箱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变压器的输出端经贯穿所述线路通孔的所述第二线路与所述各所述电热膜电连接以实现对各所述电热膜的通电。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电箱还包括盖合在所述箱体上的盖板。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路通孔包括第一线路通孔和第二线路通孔,所述变压器的输出端经贯穿所述第一线路通孔的所述第一线路与所述入户电箱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变压器的输出端经贯穿所述第二线路通孔的所述第二线路与所述各所述电热膜电连接以实现对各所述电热膜的通电。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支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侧散热翅片与所述左侧板一体成型,所述右侧散热翅片与所述右侧板一体成型。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经第一螺钉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前端板的两端分别经第二螺钉可拆卸地贴装于所述左侧板及所述右侧板的所述前端连接唇板上;所述后端板的两端分别经第三螺钉可拆卸地贴装于所述左侧板及所述右侧板的所述后端连接唇板上。与技术中的电热膜采暖系统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分布式电热膜采暖系统,各个房间内均设置一独立的配电箱,各配电箱将分流至对应房间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通过布置在该房间内的直流线路提供给该房间内的电热膜。如此,至少能够产生如下技术效果:1、直流线路的走线距离明显变短,电流的线损较小,采暖系统的能耗降低。2、各配电箱均只对分流至对应房间的交流电进行电压转换,避免了因电量过大产生的跳闸失效。3、即使某个配电箱出现失效,也仅影响对应的房间内的采暖,而不会造成整个采暖系统失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实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电热膜采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热膜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热膜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配电箱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电热膜顶暖安装结构的示意图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电热膜顶暖安装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电热膜顶暖安装结构中的紧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提供的电热膜墙暖安装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提供的电热膜墙暖安装结构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提供的电热膜地暖安装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提供的电热膜地暖安装结构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分布式电热膜采暖系统的介绍现有技术中的电热膜采暖系统,其供电机构包括入户电箱及一个统一的总配电箱,入户电箱将220V交流市电供应至总配电箱,配电箱将220V交流市电转换为直流电(一般为36V)后通过直流线路分配至分布在各房间内的电热膜。现有技术中的电热膜采暖系统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包括:1、直流线路的走线距离较长(即从总配电箱至各房间内的电热膜),导致电流的线损较大,增加采暖系统的能耗。2、总配电箱统一配电,其内的变压器容易因电量过大产生跳闸失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布式电热膜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入户电箱;/n设置于至少两个房间内的电热膜采暖组件,各所述采暖组件均包括一配电箱及若干电热膜,其中:/n各所述采暖组件中,所述配电箱的输入端经第一线路与所述入户电箱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配电箱的输出端经第二线路与各所述电热膜电连接以实现对各所述电热膜的通电,所述电热膜至少铺设在所述房间的楼板、墙体及地坪的一个上,所述电热膜将电能转换成远红外辐射或对流热能以发出热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布式电热膜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入户电箱;
设置于至少两个房间内的电热膜采暖组件,各所述采暖组件均包括一配电箱及若干电热膜,其中:
各所述采暖组件中,所述配电箱的输入端经第一线路与所述入户电箱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配电箱的输出端经第二线路与各所述电热膜电连接以实现对各所述电热膜的通电,所述电热膜至少铺设在所述房间的楼板、墙体及地坪的一个上,所述电热膜将电能转换成远红外辐射或对流热能以发出热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电热膜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采暖组件还包括与所述配电箱电连接的温控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电热膜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膜包括远红外发热膜,所述远红外发热膜具有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应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依次贴合有第一热熔胶层、第一PET膜层及第一纤维布层,所述第二表面上依次贴合有第二热熔胶层、第二PET膜层及第二纤维布层,所述第一热熔胶层两侧边缘与所述第一PET膜层的两侧边缘之间成对贴合有的第一铜箔条和第二铜箔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布式电热膜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发热膜包括湿法碳纤维发热膜、短切碳纤维发热膜、石墨烯发热膜、氧化石墨烯发热膜中的一种或几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电热膜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包括箱体及变压器,其中:
所述箱体包括:
底板;
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垂直于所述左侧板的左侧散热翅片,所述右侧板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垂直于所述右侧板的右侧散热翅片,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前端均向外垂直翻转以形成前端连接唇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爱可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