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组件、压缩机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6510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子组件、压缩机及空调器。转子组件包括转子铁芯;挡油座,挡油座与转子铁芯的一端连接,挡油座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流通孔,挡油座的远离转子铁芯的表面上设置有导叶结构,导叶结构为多个,多个导叶结构沿第一流通孔的周向间隔地设置,至少一个导叶结构沿挡油座径向方向按预设角度偏移地设置。采用该结构使得流到挡油座处冷媒经过导叶结构进行快速油气分离,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压缩机的吐油率,改善压缩机运行时的内部循环环境,提高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子组件、压缩机及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子组件、压缩机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采用侧向排气消音器结构,压缩机噪声表现较优异,但侧排消音器在实现低噪效果的同时,侧向排气直吹位于压缩机底部的油池油面,排气带油量升高,导致压缩机吐油率升高。吐油率升高会加剧冷冻油进入冷凝器和蒸发器,降低空调系统换热能力使换热条件恶化,从而导致空调系统性能下降。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以及降成本需求的逐渐增强,作为空调核心部件的压缩机小型化、高频化成为转子压缩机行业的发展趋势。小型化会缩减压缩机壳体直径,电机通流面积进一步减小;高频化会增大压缩机排气流速,气流含油量大幅提升,导致高频运行能力衰减。现有技术提出一种油分离结构,在排气管入口布置离心分离式分油扇,当压缩机运行时,在离心分离式分油扇的作用下,润滑油被甩出,从冷媒中分离出来的润滑油被打在上壳盖上沉降分离,从而降低润滑油循环率(OCR)。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分油扇安装会严重占用排气管流通面积,影响压缩机排气顺畅性,进而压缩机性能。增加一组运动部件,会降低压缩机可靠性,当分油扇运转异常时,分油效果丧失,严重阻碍排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子组件、压缩机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吐油率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子组件,包括:转子铁芯;挡油座,挡油座与转子铁芯的一端连接,挡油座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流通孔,挡油座的远离转子铁芯的表面上设置有导叶结构,导叶结构为多个,多个导叶结构沿第一流通孔的周向间隔地设置,至少一个导叶结构沿挡油座径向方向按预设角度偏移地设置。进一步地,至少一个导叶结构的第一端靠近第一流通孔设置,导叶结构的第二端沿挡油座径向方向向外远离第一流通孔设置,且导叶结构沿挡油座径向方向的长边方向的几何中心线与挡油座径向方向的其中一条几何中心线的夹角形成预设角度。进一步地,10°≤α≤80°,其中,α为预设角度。进一步地,各导叶结构沿逆时针方向按预设角度偏移地设置,或者,各导叶结构沿顺时针时针方向按预设角度偏移地设置。进一步地,至少一个导叶结构的第一端至导叶结构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的面积先逐渐减小后再逐渐增加地设置。进一步地,至少一个导叶结构的第一端至导叶结构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地设置。进一步地,至少一个导叶结构的朝向第一流通孔一侧为弧面结构,弧面结构朝向第一流通孔一侧凸出地设置,或者,弧面结构远离第一流通孔一侧凹陷地设置。进一步地,至少一个导叶结构的沿挡油座径向方向的几何中心线为直线。进一步地,至少一个导叶结构的第一端至导叶结构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的面积相等地设置,或者,至少一个导叶结构的第一端至导叶结构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的面积先逐渐减小后再逐渐增加,然后再逐渐减小地设置。进一步地,至少一个导叶结构的中部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导叶结构两端的横截面的面积,其中,导叶结构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的面积与导叶结构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的面积相等地设置。进一步地,至少一个导叶结构的横截面呈矩形,和/或,至少一个导叶结构的横截面呈椭圆形。进一步地,转子铁芯的轴向开设有多个第二流通孔,多个第二流通孔沿转子铁芯的周向间隔地设置,第二流通孔与第一流通孔连通地设置,多个导叶结构位于第二流通孔的外侧。进一步地,挡油座还设置有多个凸台结构,多个凸台结构沿第一流通孔的周向间隔地设置,至少一个凸台结构开设有第一安装孔。进一步地,多个凸台结构与多个导叶结构交替地设置,相邻的凸台结构与导叶结构之间具有距离地设置。进一步地,多个凸台结构与多个导叶结构一一对应地设置,凸台结构位于对应设置的导叶结构的外侧,且对应设置的凸台结构与导叶结构一体成型设置。进一步地,沿转子铁芯的轴向方向,多个凸台结构中至少一个的高度与其余的凸台结构的高度不同地设置。进一步地,转子组件还包括:挡油帽,挡油帽位于挡油座的外侧,挡油帽包括挡油板,挡油板的朝向转子铁芯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环,挡油板的外周沿处设置有环形翻边,挡油板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相对地设置。进一步地,多个凸台结构中的一个与挡油板相抵接,多个凸台结构中的另一个与挡油板具有距离地设置,或者,多个凸台结构均与挡油板相抵接。进一步地,0≤δ≤2mm,其中,δ为凸台结构与挡油板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至少一个导叶结构的朝向第一流通孔一侧为弧面结构,弧面结构朝向第一流通孔一侧凸出地设置,导叶结构的与弧面结构相对的一侧为平面结构。进一步地,转子铁芯的轴向开设有多个第二流通孔,第一流通孔的个数小于或等于第二流通孔的个数。进一步地,第一流通孔为多个,多个第一流通孔间隔地设置。进一步地,导叶结构为三个。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转子组件,转子组件为上述的转子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转子组件,转子组件为上述的转子组件。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沿挡油座上设置导叶结构,且将导叶结构沿预设角度偏移设置。使得压缩机作业时,挡油座带动导叶结构旋转,这样能够起到降低转子铁芯与挡油座之间的压力,继而起到降低第一流通孔朝向转子铁芯一侧的压力,使得通过转子铁芯一侧流向挡油座的冷媒更加顺畅,有效降低具有该转子组件的压缩机进出端的压力差,且使得流到挡油座处冷媒经过导叶结构进行快速油气分离,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压缩机的吐油率,改善压缩机运行时的内部循环环境,提高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组件的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组件的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挡油座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挡油座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挡油座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挡油座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挡油座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挡油座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挡油座的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挡油座的第八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挡油座的第九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挡油帽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挡油帽、挡油座配合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挡油帽、挡油座配合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挡油帽、挡油座配合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主平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转子铁芯(3);/n挡油座(4),所述挡油座(4)与所述转子铁芯(3)的一端连接,所述挡油座(4)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流通孔(41),所述挡油座(4)的远离所述转子铁芯(3)的表面上设置有导叶结构(42),所述导叶结构(42)为多个,多个所述导叶结构(42)沿所述第一流通孔(41)的周向间隔地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导叶结构(42)沿所述挡油座(4)径向方向按预设角度偏移地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子铁芯(3);
挡油座(4),所述挡油座(4)与所述转子铁芯(3)的一端连接,所述挡油座(4)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流通孔(41),所述挡油座(4)的远离所述转子铁芯(3)的表面上设置有导叶结构(42),所述导叶结构(42)为多个,多个所述导叶结构(42)沿所述第一流通孔(41)的周向间隔地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导叶结构(42)沿所述挡油座(4)径向方向按预设角度偏移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导叶结构(42)的第一端靠近所述第一流通孔(41)设置,所述导叶结构(42)的第二端沿所述挡油座(4)径向方向向外远离所述第一流通孔(41)设置,且所述导叶结构(42)沿所述挡油座(4)径向方向的长边方向的几何中心线与所述挡油座(4)径向方向的其中一条几何中心线的夹角形成所述预设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10°≤α≤80°,其中,α为所述预设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导叶结构(42)沿逆时针方向按所述预设角度偏移地设置,或者,各所述导叶结构(42)沿顺时针时针方向按所述预设角度偏移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导叶结构(42)的第一端至所述导叶结构(42)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的面积先逐渐减小后再逐渐增加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导叶结构(42)的第一端至所述导叶结构(42)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导叶结构(42)的朝向所述第一流通孔(41)一侧为弧面结构,所述弧面结构朝向所述第一流通孔(41)一侧凸出地设置,或者,所述弧面结构远离所述第一流通孔(41)一侧凹陷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6或7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导叶结构(42)的沿所述挡油座(4)径向方向的几何中心线为直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导叶结构(42)的第一端至所述导叶结构(42)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的面积相等地设置,或者,至少一个所述导叶结构(42)的第一端至所述导叶结构(42)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的面积先逐渐减小后再逐渐增加,然后再逐渐减小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导叶结构(42)的中部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导叶结构(42)两端的横截面的面积,其中,所述导叶结构(42)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的面积与所述导叶结构(42)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的面积相等地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导叶结构(42)的横截面呈矩形,和/或,至少一个所述导叶结构(42)的横截面呈椭圆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铁芯(3)的轴向开设有多个第二流通孔(31),多个所述第二流通孔(31)沿所述转子铁芯(3)的周向间隔地设置,所述第二流通孔(31)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会军赵旭敏刘喜兴吴健梁社兵刘靖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