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重塑与开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6439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属于海洋水合物样品模拟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重塑与开采装置。该装置包括覆层压力控制系统、水合物开采系统、水合物储藏系统、供气系统、供水系统、温控系统、数据采集系统,通过覆层压力控制系统中的外升降杆带动水合物储层的盖层运动,以模拟不同的水深对水合物储层作用力;通过水合物开采系统中的第二导向驱动螺筒带动井筒上下运动来调节井筒穿入深度,能模拟不同的开采井高度并避免水合物生成时沿着井筒生长现象;通过改变围层的孔隙结构,可以模拟不同渗透性的围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准确的模拟水合物储层真实的赋存条件,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实际开采提供理论和实验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重塑与开采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洋水合物样品模拟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重塑与开采装置。
技术介绍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分布范围广、规模大、能量密度高的新型高效清洁能源,是未来可实现商业开发的重要天然气资源,主要蕴藏在海底沉积物和永久冻土层中。然而,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不同于常规油气资源,固态成藏且条件复杂,一般分布在海床数百米以下的海洋沉积物中,具有高压、低渗的特点。现阶段,由于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难度大,完整的开采技术尚未成熟,仍需要对其进行大量的实验室模拟研究,以加快正式开采的步伐。目前,全世界绝大多数的水合物实验室所拥有的天然气水合物模拟系统大都只是简单的压力容器,不能较为真实的反应海底实际的赋存环境,不是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状态的真实模拟。此外,在实验室里模拟天然气水合物分解过程前,不可避免的要在反应容器中预先生成天然气水合物,然而由于开采井筒的不可移动性,使得天然气水合物在反应容器中生成时会沿着井筒生长,造成天然气水合物生成不够均匀。因此,本领域内急需一种能够模拟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真实赋存状态的装置,并且能够排除天然气水合物在生成过程中,井筒对天然气水合物生成不均匀的影响,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探究真实水合物赋存环境下的天然气水合物分解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重塑与开采装置,该装置能够有效、准确的模拟特定的天然气水合物储层上覆层压力、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开采的压力,能够模拟不同渗透性的围层,还能够灵活的调整开采井筒伸入水合物储层的高度,通过仅在分解过程中将井筒伸入天然气水合物储层进行开采,避免了井筒的存在对水合物生成不均匀的影响,从而使天然气水合物模拟的实验条件更接近自然界条件,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实际开采提供理论和实验支撑。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重塑与开采装置,包括覆层压力控制系统、水合物开采系统、水合物储藏系统、供气系统、供水系统、温控系统、数据采集系统;覆层压力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轮、第一螺钉、卡簧、铜套、外升降杆、外导向杆、第一导向驱动螺筒、盖层、大螺母、力传感器、上板件;外导向杆下部竖直固定在水合物储藏系统的保温壳体上,上部通过第一螺钉与上板件固定;外升降杆通过铜套滑动套接在外导向杆上,并通过卡簧固位,防止上下滑动,外升降杆的底部与盖层之间还接有力传感器;第一电机通过支架固定在下方的上板件上,第一齿轮固定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一电机和第一齿轮可以跟随上板件上下升降运动。第一齿轮与第一导向驱动螺筒上部外侧的齿相啮合,第一导向驱动螺筒外侧的螺纹与外升降杆构成螺纹副,第一导向驱动螺筒通过大螺母固位;上板件固定在外导向杆和第一导向驱动螺筒的顶部,外导向杆的底部固定在保温壳体上;当第一电机启动时,其上的第一齿轮可驱动第一导向驱动螺筒绕其轴向方向转动,由于大螺母固定不动,所以第一导向驱动螺筒能够带动外升降杆沿着外导向杆高度方向上下升降运动。盖层材料为不锈钢,至少能承载30MPa的上覆层压力,当盖层与水合物储藏系统的储藏室中的储层相接触时,外升降杆如继续下降,则会在水合物储层上施加不同的覆层压力,同时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到施加覆层压力的大小。水合物开采系统包括第二电机、第二齿轮、第二导向驱动螺筒、第二螺钉、压板、井筒;第二电机通过支架固定在下方的压板上,第二齿轮固定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二电机和第二齿轮可以跟随压板上下升降运动。第二导向驱动螺筒上部外侧的齿与第二齿轮相啮合,其内侧的螺纹与井筒上的螺纹构成螺纹副,压板通过第二螺钉与外升降杆靠近井筒的一侧相固定,压板可限制外升降杆与第二导向驱动螺筒在高度上的相对移动。井筒的穿入储层的深度通过两个途径调节,一方面,当外升降杆在第一导向驱动螺筒的带动下沿着外导向杆高度方向上下升降运动时,会带动第二导向驱动螺筒在高度方向上下升降运动,从而带动井筒沿着高度方向上下升降运动。另一方面,当第二电机启动时,其上的第二齿轮可驱动第二导向驱动螺筒绕其轴向方向转动,从而带动井筒沿着高度方向上下升降运动,如此便可调节井筒的穿入储层的深度。井筒外表面标有刻度线,能够实时观察井筒穿入储层的深度。在水合物生成过程中,控制井筒不穿入水合物储层中,可避免水合物沿着井筒生成所导致的水合物生成不均匀现象。可通过设置与井筒连接的背压阀压力来控制水合物降压开采的压力。水合物储藏系统包括控制门、围层、承载器、保温壳体、固位板、密封条、第三螺钉、排水阀门、排水管道、排气阀门、排气管道。保温壳体与控制门围成恒温室,第三螺钉通过压紧控制门与密封条保证恒温室的密封,工作人员在天然气水合物合成前或分解后,可通过打开控制门进入恒温室操作。在恒温室中设有承载器,用于承载围层以及水合物储层,固位板用于围层和水合物储层固位,防止其在轴向方向上下移动。围层、承载器以及盖层围成水合物储藏室,用于放置水合物储层。排气管道上装有排气阀门,在水合物储层重塑前通过打开排气管道上的排气阀门将恒温室中的气体排走。排水管道上装有排水阀门,在水合物储层分解结束后通过开启排水管道上的排水阀门将恒温室中的水排走。其中,围层材料为不易变形、耐腐蚀的泡沫金属材料或陶瓷多孔材料,可通过改变多孔材料的孔隙结构模拟不同渗透性的围层。供气系统包括注气泵、注气管路及注气管路上的阀门,用于向储藏室注入气体,提供水合物合成所需的气体。供水系统包括注水泵、注水管路及注水管路上的阀门,用于向恒温室注水,通过向恒温室注水来模拟一定水压下的富水环境并提供水合物合成所需的水。温控系统,包括设置于恒温室中的第一温度传感器以及制冷装置,第一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恒温室中的温度,当温度高于设置温度时,启动制冷装置进行制冷,如此可控制恒温室中的温度保持恒定。数据采集系统主要是对一些传感参数进行采集,具体是:对恒温室中装有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外升降杆连接的力传感器信号采集,以分别获得恒温室中温度、外升降杆施加在盖层上的力。本专利技术的效果与益处在于:通过准确的施加特定的水合物储层上覆层压力,能够模拟不同水深对水合物储层的作用力,并通过力传感器实时监测施加力的大小;通过调节与井筒相连接的背压阀的压力,能够模拟水合物降压开采的压力;通过调节井筒穿入的深度,不仅能够模拟水合物储层中不同高度的开采井,还避免了井筒的存在对水合物生成不均匀的影响;此外还能够模拟海洋环境不同渗透性的围层,综上,能够模拟水合物储层真实的赋存条件,能够模拟不同水深对水合物储层的作用力、不同降压开采的压力、不同的开采井高度以及不同渗透性的围层,为水合物模拟开采技术提供了一个新思路。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重塑与开采装置的系统图。图2是图1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B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天然气水合物模拟重塑-开采的流程图。图中:1第一电机;2第一齿轮;3第一螺钉;4外升降杆;5外导向杆;6第一导向驱动螺筒;7控制门;8盖层;9围层;10储藏室;11承载器;12供气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重塑与开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重塑与开采装置包括覆层压力控制系统、水合物开采系统、水合物储藏系统、供气系统、供水系统、温控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n所述覆层压力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电机(1)、第一齿轮(2)、第一螺钉(3)、卡簧(28)、铜套(27)、外升降杆(4)、外导向杆(5)、第一导向驱动螺筒(6)、盖层(8)、大螺母(25)、力传感器(18)、上板件(19);第一电机(1)通过支架固定在下方的上板件(19)上,第一齿轮(2)固定在第一电机(1)的输出轴上,第一齿轮(2)与第一导向驱动螺筒(6)上部外侧的齿相啮合,第一导向驱动螺筒(6)外侧的螺纹与外升降杆(4)构成螺纹副,第一导向驱动螺筒(6)通过大螺母(25)固位,以使得第一电机(1)启动时能够带动外升降杆(4)沿着外导向杆(5)高度方向上下升降运动;上板件(19)固定在外导向杆(5)和第一导向驱动螺筒(6)的顶部,外导向杆(5)的底部固定在保温壳体(13)上;/n所述水合物开采系统包括第二电机(20)、第二齿轮(21)、第二导向驱动螺筒(22)、第二螺钉(23)、压板(24)、井筒(26);第二电机(20)通过支架固定在下方的压板(24)上,第二齿轮(21)固定在第二电机(20)的输出轴上,第二导向驱动螺筒(22)上部外侧的齿与第二齿轮(21)相啮合,第二导向驱动螺筒(22)内侧的螺纹与井筒(26)上的螺纹构成螺纹副,以使得第二电机(20)启动时能够带动井筒(26)沿着高度方向上下升降运动;/n所述水合物储藏系统包括控制门(7)、围层(9)、承载器(11)、保温壳体(13)、固位板(14)、密封条(29)、第三螺钉(30)、排水阀门(31)、排水管道(32)、排气阀门(33)、排气管道(34);保温壳体(13)与控制门(7)围成恒温室(15),第三螺钉(30)通过压紧控制门(7)与密封条(29)保证恒温室(15)的密封;在恒温室(15)中设有承载器(11),用于承载围层(9)以及水合物储层,固位板(14)用于围层(9)和水合物储层固位,围层(9)、承载器(11)以及盖层(8)围成水合物储藏室(10),用于放置水合物储层;排气管道(34)上装有排气阀门(33),排水管道(32)上装有排水阀门(31),排气管道(34)、排水管道(32)与恒温室(15)相通;/n构成覆层压力控制系统的外升降杆(4)的底部与构成水合物储藏室(10)的盖层(8)之间还接有力传感器(18);/n所述供气系统(12),用于向储藏室(10)注入气体,提供水合物合成所需的气体;/n所述供水系统(17),用于向恒温室(15)注入水,模拟一定水压下的富水环境并提供水合物合成所需的水;/n所述温控系统(16),包括设置于恒温室(15)中的第一温度传感器以及制冷装置,用于调节恒温室(15)中的温度;/n所述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对恒温室(15)中装有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外升降杆(4)连接的力传感器(18)的信号进行采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重塑与开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重塑与开采装置包括覆层压力控制系统、水合物开采系统、水合物储藏系统、供气系统、供水系统、温控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
所述覆层压力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电机(1)、第一齿轮(2)、第一螺钉(3)、卡簧(28)、铜套(27)、外升降杆(4)、外导向杆(5)、第一导向驱动螺筒(6)、盖层(8)、大螺母(25)、力传感器(18)、上板件(19);第一电机(1)通过支架固定在下方的上板件(19)上,第一齿轮(2)固定在第一电机(1)的输出轴上,第一齿轮(2)与第一导向驱动螺筒(6)上部外侧的齿相啮合,第一导向驱动螺筒(6)外侧的螺纹与外升降杆(4)构成螺纹副,第一导向驱动螺筒(6)通过大螺母(25)固位,以使得第一电机(1)启动时能够带动外升降杆(4)沿着外导向杆(5)高度方向上下升降运动;上板件(19)固定在外导向杆(5)和第一导向驱动螺筒(6)的顶部,外导向杆(5)的底部固定在保温壳体(13)上;
所述水合物开采系统包括第二电机(20)、第二齿轮(21)、第二导向驱动螺筒(22)、第二螺钉(23)、压板(24)、井筒(26);第二电机(20)通过支架固定在下方的压板(24)上,第二齿轮(21)固定在第二电机(20)的输出轴上,第二导向驱动螺筒(22)上部外侧的齿与第二齿轮(21)相啮合,第二导向驱动螺筒(22)内侧的螺纹与井筒(26)上的螺纹构成螺纹副,以使得第二电机(20)启动时能够带动井筒(26)沿着高度方向上下升降运动;
所述水合物储藏系统包括控制门(7)、围层(9)、承载器(11)、保温壳体(13)、固位板(14)、密封条(29)、第三螺钉(30)、排水阀门(31)、排水管道(32)、排气阀门(33)、排气管道(34);保温壳体(13)与控制门(7)围成恒温室(15),第三螺钉(30)通过压紧控制门(7)与密封条(29)保证恒温室(15)的密封;在恒温室(15)中设有承载器(11),用于承载围层(9)以及水合物储层,固位板(14)用于围层(9)和水合物储层固位,围层(9)、承载器(11)以及盖层(8)围成水合物储藏室(10),用于放置水合物储层;排气管道(34)上装有排气阀门(33),排水管道(32)上装有排水阀门(31),排气管道(34)、排水管道(32)与恒温室(15)相通;
构成覆层压力控制系统的外升降杆(4)的底部与构成水合物储藏室(10)的盖层(8)之间还接有力传感器(18);
所述供气系统(12),用于向储藏室(10)注入气体,提供水合物合成所需的气体;
所述供水系统(17),用于向恒温室(15)注入水,模拟一定水压下的富水环境并提供水合物合成所需的水;
所述温控系统(16),包括设置于恒温室(15)中的第一温度传感器以及制冷装置,用于调节恒温室(15)中的温度;
所述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对恒温室(15)中装有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外升降杆(4)连接的力传感器(18)的信号进行采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重塑与开采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覆层压力控制系统的盖层(8)材料为不锈钢,至少能承载30MPa的上覆层压力,构成水合物储藏系统的围层(9)材料为泡沫金属材料或陶瓷多孔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重塑与开采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水合物开采系统的井筒(26)外表面标有刻度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永臣郑嘉男杨明军董爽蒋兰兰孙翔刘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