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金属导管管端矫圆的整形装置及其内撑组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6304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金属导管管端矫圆的整形装置的内撑组件,包括锥头拉杆、多瓣内撑模以及导向座,多瓣内撑模组成外轮廓为圆柱状的内撑体,所述内撑体贯穿导向座,且所述内撑体的前部伸出至导向座外,内撑体的后部延伸有环形凸环并通过所述环形凸环被导向座轴向限位;同时,内撑体套接于锥头拉杆;内撑体与导向座呈间隙配合,使得内撑体上的多瓣内撑模能够沿内撑模的径向方向活动;所述锥头拉杆前后移动进而驱动内撑体外扩或内缩。该内撑组件的结构简单、稳定性高、负载能力强、管端整形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金属导管管端矫圆的整形装置及其内撑组件
本技术涉及金属导管塑性成形管端整形,更具体地说,它涉及用于金属导管管端矫圆的整形装置及其内撑组件。
技术介绍
航空、航天、航发、核电等领域因功能需求及紧凑装配空间的限制,弯管两端直线段短的导管需求增多。管端直线段缩短,减小了装配空间的需求,但因管端离弯头过近,弯头弯制的塑性变形往往导致了管端产生扁化、塌陷等变形等缺陷。导致管端与法兰、金属软管、接头等焊接时,形成较大的焊接错位,甚至超过QJ2865A《导管焊接技术要求》中I级焊缝错位高度0.1δ(δ:管壁厚)的允许值,影响管接头的稳定性、可靠性。目前金属导管塑性成形,管端常用的整形工艺:1)采用成型模具液压挤压方式挤压管端;2)管端端部塞入同等直径的锥形芯棒;3)采用扩口模和缩口模先扩口后缩经。1)和2)两种整形方式,能起到一定的整形作用,但管内或管外未做保护,整形效果不佳;第3)种整形方式工序复杂,投入的模具成本高;以上整形方式对于不同规格管端整形不具备通用性,需投入较高的模具成本。授权公告号为CN106825273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整圆扩径装置,具体包括回弹装置、整圆头、推杆、机架、驱动装置,所述的回弹装置连接整圆头,整圆头套接于推杆,推杆连接驱动装置,整圆头、推杆和驱动装置均连接在机架上,该整圆扩径装置解决了传统的整圆扩径装置的结构相对复杂,模具规格、数量多,成本相对高的问题,且其结构轻便小巧,结构简单,成本大大降低。授权公告号为CN20495358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管件内撑式调圆机,具体包括电机、机架、偏心轴和调圆机构;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机架下部,机架上端为工作台,偏心轴位于工作台上方,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偏心轴旋转,调圆机构安装在工作台上,所述调圆机构包括连杆、锥杆和撑头,连杆连接偏心轴,且偏心轴旋转时连杆在偏心轴的带动下做水平往复运动,锥杆安装在连杆的端头,且锥杆的圆锥段位于撑头内;该管件内撑式调圆机能够完成管件的内整形校圆工作,工作时噪音低,且工作效率高,另外该设备结构简单,费用低,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但是,上述两个专利公开的导管管端整圆机构均为推扩式内撑结构,其存在如下弊端:1)矫圆时,若推杆未伸出整圆头端部,形成扭矩,整圆头翘起形成锥角,导致管端形成喇叭口,得不到有效的矫圆效果;2)推杆向前运动时形成两个方向的作用力,包括径向作用力以及轴向作用力,径向作用力推动整圆头径向扩张,但是其轴向作用力推动整圆头向前运动,矫圆时,整圆头受推杆朝前的推力,需牢靠的连接结构方能防止整圆头与机架分离,长时间使用,即整圆头与机架的连接会变得松弛,进而影响圆管矫正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用于金属导管管端矫圆的整形装置及其内撑组件,该内撑组件稳定性高、负载能力强、管端整形效果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用于金属导管管端矫圆的整形装置的内撑组件,包括锥头拉杆、多瓣内撑模以及导向座,多瓣内撑模组成外轮廓为圆柱状的内撑体,所述内撑体贯穿导向座,且所述内撑体的前部伸出至导向座外,内撑体的后部延伸有环形凸环并通过所述环形凸环被导向座轴向限位;同时,内撑体套接于锥头拉杆;内撑体与导向座呈间隙配合,使得内撑体上的多瓣内撑模能够沿内撑模的径向方向活动;所述锥头拉杆前后移动进而驱动内撑体外扩或内缩。上述技术方案中,锥头拉杆驱动内撑体外扩的实施方式包括两种情况:1)锥头拉杆向前移动进而驱动内撑体外扩,进而形成推扩式内撑结构;或者,2)锥头拉杆向后移动进而驱动内撑体外扩,进而形成拉扩式内撑结构。作为优选,多瓣内撑模的内锥面组合形成锥形的受力腔,所述锥头拉杆处于所述受力腔中,且锥头拉杆具有与所述受力腔相匹配的外锥面,锥头拉杆向后运动进而驱动内撑体外扩。锥头拉杆向后运动进而驱动内撑体外扩形成拉扩式内撑结构,该拉扩式内撑结构的内撑模端部受力,锥头拉杆对内撑模可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避免形成扭矩有利于导管管端的矫圆。作为优选,所述导向座的内部形成环形内空腔结构,所述环形凸环嵌入所述环形内空腔结构中进而将内撑体轴向限位在导向座上。作为优选,所述导向座上还安装有用于促使内撑体内缩复位的弹性件。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环形内空腔结构内,且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在导向座上,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内撑体相抵并赋予内撑体进行内缩的趋势。作为优选,所述导向座包括导向座主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导向座主体一侧的压紧盖,导向座主体的内部形成所述环形内空腔结构,所述压紧盖与所述导向座主体相配合将环形凸环轴向限位在环形内空腔结构内。作为优选,多瓣内撑模上均开设有定位键键槽;所述压紧盖上对应所述定位键键槽位置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定位键键槽内嵌有定位键,同时,所述定位键的外侧端嵌入所述限位槽内。作为优选,多瓣内撑模的前端还分别设有矫形套,多瓣矫形套组合成圆柱状并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内撑体端部作为矫形端;或者,所述矫形套的材质为黄铜或者铝青铜。作为优选,还包括管端护套,所述管端护套包括至少两瓣护套分体;在矫圆时,两瓣护套分体组成圆柱状并通过紧固件锁紧,同时包覆待矫圆的金属导管管端的外轮廓,,使金属导管管端位于锥头拉杆与管端护套之间。用于金属导管管端矫圆的整形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用于金属导管管端矫圆的整形装置的内撑组件。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相对于现有的推扩式内撑结构,本方案采用拉扩式内撑结构,矫圆时,内撑模端部受力,锥头拉杆对内撑模可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避免形成扭矩有利于导管管端的矫圆;2、本技术的内撑模贯穿导向座和矫圆端部,矫圆时,内撑模受拉杆向后的拉力,导向座对内撑模起有效支撑作用,平衡了锥头拉杆的轴向作用力,可防止内撑模后移;3、本技术的多瓣内撑模的前端还分别设有矫形套,多瓣矫形套组合成圆柱状并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内撑体端部作为矫形端,通过更换不同外径的矫形套可以满足不同规格管端矫形需求;4、该整形装置还包括管端护套,其对管外轮廓起保护作用,有利于提高矫圆的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的内撑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6为图5的截面图。附图标记:1、内撑组件;101、锥头拉杆;102、内撑模;10201、弹簧安装孔;10202、定位键键槽;103、矫形套;104、弹簧;105、定位键;106、导向座;10601、内孔;10602、紧定螺丝;107、压紧盖;10701、限位槽;10702、螺栓;108、受力腔;109、螺丝;2、管端护套;201、护套分体;202、螺栓;3、液压缸;301、活塞杆;302、螺帽;4、底座;401、底板;402、竖板。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公开了用于金属导管管端矫圆的整形装置,如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金属导管管端矫圆的整形装置的内撑组件,包括锥头拉杆(101)、多瓣内撑模(102)以及导向座,其特征在于,多瓣内撑模(102)组成外轮廓为圆柱状的内撑体,所述内撑体贯穿导向座,且所述内撑体的前部伸出至导向座外,内撑体的后部延伸有环形凸环并通过所述环形凸环被导向座轴向限位;同时,内撑体套接于锥头拉杆(101);内撑体与导向座呈间隙配合,使得内撑体上的多瓣内撑模(102)能够沿内撑模(102)的径向方向活动;所述锥头拉杆(101)前后移动进而驱动内撑体外扩或内缩。/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金属导管管端矫圆的整形装置的内撑组件,包括锥头拉杆(101)、多瓣内撑模(102)以及导向座,其特征在于,多瓣内撑模(102)组成外轮廓为圆柱状的内撑体,所述内撑体贯穿导向座,且所述内撑体的前部伸出至导向座外,内撑体的后部延伸有环形凸环并通过所述环形凸环被导向座轴向限位;同时,内撑体套接于锥头拉杆(101);内撑体与导向座呈间隙配合,使得内撑体上的多瓣内撑模(102)能够沿内撑模(102)的径向方向活动;所述锥头拉杆(101)前后移动进而驱动内撑体外扩或内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金属导管管端矫圆的整形装置的内撑组件,其特征在于,多瓣内撑模(102)的内锥面组合形成锥形的受力腔(108),所述锥头拉杆(101)处于所述受力腔(108)中,且锥头拉杆(101)具有与所述受力腔(108)相匹配的外锥面,锥头拉杆(101)向后运动进而驱动内撑体外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金属导管管端矫圆的整形装置的内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座的内部形成环形内空腔结构,所述环形凸环嵌入所述环形内空腔结构中进而将内撑体轴向限位在导向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金属导管管端矫圆的整形装置的内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座上还安装有用于促使内撑体内缩复位的弹性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金属导管管端矫圆的整形装置的内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环形内空腔结构内,且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在导向座上,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内撑体相抵并赋予内撑体进行内缩的趋势。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姚辰杜佳富郑剑林伟明应凌锋王鹏叶建军陈理文林峰祝永平袁静燕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马逊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