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螺旋藻粉自动上料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6126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螺旋藻粉自动上料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部两端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转动杆,且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延伸至主体的外部,所述主体一端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转动杆位于主体外部的一端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通过振动组件的相互配合,可对下料斗进行振动,防止下料时螺旋藻粉粘附在下料斗的内壁造成堵塞,从而提升下料的效率,通过过滤组件的相互配合,可对螺旋藻粉上的杂质进行过滤,提升螺旋藻粉的生产质量,同时通过与振动组件的相互配合,可带动过滤网板进行振动,避免杂质对过滤网板造成堵塞,提高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螺旋藻粉自动上料器
:本技术涉及螺旋藻粉上料器
,具体为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螺旋藻粉自动上料器。
技术介绍
:螺旋藻是一类低等生物,原核生物,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的丝状体,圆柱形,呈疏松或紧密的有规则的螺旋形弯曲,形如钟表发条,故而得名,具有减轻癌症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血脂等功效,并且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蛋白质、亮氨酸、赖氨酸以及多种维生素等,在保健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现有的螺旋藻粉自动上料器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在生产过程中要将螺旋藻粉从低处运送至高处需要使用上料器,但现有的上料器大多为倾斜上料,占用较大的生产空间;2.且现有的上料器的功能单一,实用性较差;3.现有的上料器上下料斗在下料时容易造成物料粘附在其内壁,从而造成堵塞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螺旋藻粉自动上料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螺旋藻粉自动上料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部两端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转动杆,且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延伸至主体的外部,所述主体一端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转动杆位于主体外部的一端相连,所述主体内部两端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转动杆,且第二转动杆的两端延伸至主体的外部,所述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的外侧设置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的外侧设置有输送皮带,所述输送皮带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多组提升斗,所述主体一侧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出料口,所述主体两端的底部设置有安装仓,所述第二转动杆位于主体外部的一端延伸至安装仓的内部,所述安装仓内部两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转动杆,且转动杆的一端延伸至安装仓的外部,所述第二转动杆位于安装仓内部一端的外侧与转动杆位于安装仓内部的外侧皆设置有锥齿轮,所述转动杆位于安装仓外部一端的外侧设置有偏心轮,所述主体一侧的底部设置有下料斗,且下料斗与主体相连通,所述下料斗的顶部设置有过滤仓,所述过滤仓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入料口,所述过滤仓内部的两侧设置有两组过滤网板,一组所述安装仓一端的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通过导线与电机电连接。优选的,所述主体一端两侧的中间位置处铰接有仓门,且仓门一端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把手。优选的,所述主体底部的四角处皆设置有支撑腿,且支撑腿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内底部由半弧形结构构成。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外侧设置有电机保护罩。优选的,所述出料口远离主体的一侧设置有伸缩管。本技术的优点:该具有过滤功能的螺旋藻粉自动上料器通过振动组件的相互配合,可对下料斗进行振动,防止下料时螺旋藻粉粘附在下料斗的内壁造成堵塞,从而提升下料的效率,通过过滤组件的相互配合,可对螺旋藻粉上的杂质进行过滤,提升螺旋藻粉的生产质量,同时通过与振动组件的相互配合,可带动过滤网板进行振动,避免杂质对过滤网板造成堵塞,提高过滤效果,通过伸缩管的设置,使得该装置的出料口可更好地与后续操作机器的进料口相适配,避免螺旋藻粉撒漏溢出,通过该装置垂直的上料方式,可减小占用生产空间,进一步提升该装置的实用性;1.通过安装仓、转动杆、偏心轮和锥齿轮等组件的相互配合,可对下料斗进行振动,防止下料时螺旋藻粉粘附在下料斗的内壁造成堵塞,从而提升下料的效率;2.通过过滤网板和过滤仓等组件的相互配合,可对螺旋藻粉上的杂质进行过滤,提升螺旋藻粉的生产质量,同时通过与振动组件的相互配合,可带动过滤网板进行振动,避免杂质对过滤网板造成堵塞,提高过滤效果;3.通过伸缩管的设置,使得该装置的出料口可更好地与后续操作机器的进料口相适配,避免螺旋藻粉撒漏溢出,通过该装置垂直的上料方式,可减小占用生产空间,进一步提升该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剖视图。图中:1、主体;2、第一转动杆;3、提升斗;4、入料口;5、过滤网板;6、过滤仓;7、下料斗;8、第二转动杆;9、输送皮带;10、伸缩管;11、出料口;12、皮带轮;13、控制面板;14、安装仓;15、转动杆;16、偏心轮;17、电机;18、锥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螺旋藻粉自动上料器,包括主体1,主体1内部两端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转动杆2,且第一转动杆2的一端延伸至主体1的外部,主体1一端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电机17,且电机17的输出端与第一转动杆2位于主体1外部的一端相连,主体1内部两端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转动杆8,且第二转动杆8的两端延伸至主体1的外部,第一转动杆2与第二转动杆8的外侧设置有皮带轮12,皮带轮12的外侧设置有输送皮带9,输送皮带9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多组提升斗3,主体1一侧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出料口11,主体1两端的底部设置有安装仓14,第二转动杆8位于主体1外部的一端延伸至安装仓14的内部,安装仓14内部两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转动杆15,且转动杆15的一端延伸至安装仓14的外部,第二转动杆8位于安装仓14内部一端的外侧与转动杆15位于安装仓14内部的外侧皆设置有锥齿轮18,转动杆15位于安装仓14外部一端的外侧设置有偏心轮16,起到振动敲击作用,主体1一侧的底部设置有下料斗7,方便下料,且下料斗7与主体1相连通,下料斗7的顶部设置有过滤仓6,过滤仓6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入料口4,过滤仓6内部的两侧设置有两组过滤网板5,便于过滤,一组安装仓14一端的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13,控制面板13通过导线与电机17电连接。在本实施中,主体1一端两侧的中间位置处铰接有仓门,且仓门一端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把手,便于开启仓门,主体1底部的四角处皆设置有支撑腿,起到支撑作用,且支撑腿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主体1的内底部由半弧形结构构成,电机17的外侧设置有电机保护罩,起到防护作用,出料口11远离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伸缩管10,便于下料。工作原理:该装置用电部件皆由外部电源进行供电,先通过控制面板13启动电机17,通过电机17带动第一转动杆2进行转动,通过第一转动杆2与第二转动杆8上设置有皮带轮12,通过输送皮带9同步带动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螺旋藻粉自动上料器,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内部两端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转动杆(2),且第一转动杆(2)的一端延伸至主体(1)的外部,所述主体(1)一端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电机(17),且电机(17)的输出端与第一转动杆(2)位于主体(1)外部的一端相连,所述主体(1)内部两端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转动杆(8),且第二转动杆(8)的两端延伸至主体(1)的外部,所述第一转动杆(2)与第二转动杆(8)的外侧设置有皮带轮(12),所述皮带轮(12)的外侧设置有输送皮带(9),所述输送皮带(9)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多组提升斗(3),所述主体(1)一侧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出料口(11),所述主体(1)两端的底部设置有安装仓(14),所述第二转动杆(8)位于主体(1)外部的一端延伸至安装仓(14)的内部,所述安装仓(14)内部两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转动杆(15),且转动杆(15)的一端延伸至安装仓(14)的外部,所述第二转动杆(8)位于安装仓(14)内部一端的外侧与转动杆(15)位于安装仓(14)内部的外侧皆设置有锥齿轮(18),所述转动杆(15)位于安装仓(14)外部一端的外侧设置有偏心轮(16),所述主体(1)一侧的底部设置有下料斗(7),且下料斗(7)与主体(1)相连通,所述下料斗(7)的顶部设置有过滤仓(6),所述过滤仓(6)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入料口(4),所述过滤仓(6)内部的两侧设置有两组过滤网板(5),一组所述安装仓(14)一端的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13),所述控制面板(13)通过导线与电机(17)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螺旋藻粉自动上料器,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内部两端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转动杆(2),且第一转动杆(2)的一端延伸至主体(1)的外部,所述主体(1)一端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电机(17),且电机(17)的输出端与第一转动杆(2)位于主体(1)外部的一端相连,所述主体(1)内部两端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转动杆(8),且第二转动杆(8)的两端延伸至主体(1)的外部,所述第一转动杆(2)与第二转动杆(8)的外侧设置有皮带轮(12),所述皮带轮(12)的外侧设置有输送皮带(9),所述输送皮带(9)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多组提升斗(3),所述主体(1)一侧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出料口(11),所述主体(1)两端的底部设置有安装仓(14),所述第二转动杆(8)位于主体(1)外部的一端延伸至安装仓(14)的内部,所述安装仓(14)内部两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转动杆(15),且转动杆(15)的一端延伸至安装仓(14)的外部,所述第二转动杆(8)位于安装仓(14)内部一端的外侧与转动杆(15)位于安装仓(14)内部的外侧皆设置有锥齿轮(18),所述转动杆(15)位于安装仓(14)外部一端的外侧设置有偏心轮(16),所述主体(1)一侧的底部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呼保录
申请(专利权)人:鄂托克旗金昌螺旋藻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