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箱及移动破碎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6014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箱及移动破碎设备,包括与用油设备连通的主油箱,以及副油箱组;所述主油箱的下部与所述副油箱组的下部之间通过第一输油管道连通;所述主油箱的上部与所述副油箱组的上部之间通过第一输气管道连通;所述主油箱上设有用于与外界连通的通气管道和加油口,主油箱与副油箱组均为独立个体,因此可单独进行结构设计,避免出现油箱体积增加造成油箱整体结构强度降低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箱及移动破碎设备
本技术涉及油料存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箱及移动破碎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在某些工程机械设备上一般使用独立单体油箱,根据用油量的增加,需要对油箱进行尺寸放大,考虑到油箱的自重,油箱的壁厚无法做到同步增加,因此造成油箱的箱体结构强度下降,当油箱受到外力作用,具有较大的破裂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油箱,能够增加其油料储存量,同时避免由于油箱尺寸增加造成的结构强度下降的情况。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应用该油箱的移动破碎设备。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油箱,包括与用油设备连通的主油箱,以及副油箱组;所述主油箱的下部与所述副油箱组的下部之间通过第一输油管道连通;所述主油箱的上部与所述副油箱组的上部之间通过第一输气管道连通;所述主油箱上设有用于与外界连通的通气管道和加油口。进一步的,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组的下方设有支撑板和橡胶减震板,所述橡胶减震板贴设于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组放置在所述橡胶减震板上,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组分别与所述支撑板之间配合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通气管道包括与所述主油箱连通的呼吸管以及若干空气滤清器,所述呼吸管一端与所述主油箱的上部端面连接,另一端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有若干用于连接所述空气滤清器的接口。进一步的,所述主油箱的上部端面设有集成液位计,所述集成液位计包括用于对发动机供给油料的吸油管和回油管,所述加油口上设有用于对加油口封闭的油盖。进一步的,所述副油箱组包括若干副油箱体,若干所述副油箱体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主油箱之间通过第一输油管道和第一输气管道连通;所述第一输气管道与所述主油箱连接处位于所述主油箱内油液最高液位上方,所述第一输气管道与所述副油箱体连接处位于所述副油箱体内油液最高液位上方;所述第一输油管道与所述主油箱连接处靠近所述主油箱的底部端面,所述第一输油管道与所述副油箱体连接处靠近所述副油箱体的底部端面。进一步的,所述副油箱体的数量为一个。进一步的,所述副油箱体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副油箱体之间并联和/或串联,所述副油箱体之间通过第二输油管道和第二输气管道连通;所述第二输气管道与所述副油箱体连接处位于所述副油箱体内油液最高液位上方;所述第二输油管道与所述副油箱体连接处靠近所述副油箱体的底部端面。进一步的,所述主油箱与所述第一输油管道连接处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副油箱体与所述第一输油管道连接处设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输油管道分别套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外管壁,套接处通过T型抱箍进行紧固。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面设有若干减震器。另一方面,一种移动破碎设备,包括机身,所述机身上设有如上述各个方案任一项所述的油箱。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油箱,将总油量分别放置在主油箱与副油箱组内,由于主油箱与副油箱组相对独立,因此可单独进行结构设计,避免出现油箱体积增加造成油箱整体结构强度降低的情况。主油箱与副油箱组之间还设有第一输气管,第一输气管位于主油箱与副油箱组的上部,此处位于油料液位以上,因此第一输气管道将副油箱组与主油箱内油料液位以上的腔体连通,主油箱上设有通气管道,通过通气管道与第一输气管,使得副油箱组内的气压与外界气压保持一致,副油箱组内的油料液位变化时,通过第一输气管可及时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以达到副油箱组内气压的恒定,便于副油箱内油料的流出或流入。本技术提供的移动破碎设备由于设有上述的油箱,因而具有上述油箱的全部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油箱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空气滤清器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输油管道处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主油箱;2-副油箱体;3-支撑板;4-第一输油管道;5-第一输气管道;6-呼吸管;7-集成液位计;8-绑带;9-减震器;10-空气滤清器;11-连接块;12-橡胶减震板;13-第一连接管;14-第二连接管;15-T型抱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根据图1至图3所示的油箱,包括与用油设备连通的主油箱1,以及副油箱组;主油箱1的下部与副油箱组的下部之间通过第一输油管道4连通;主油箱1的上部与副油箱组的上部之间通过第一输气管道5连通;主油箱1上设有用于与外界连通的通气管道和加油口。本方案将总油量分别放置在主油箱1与副油箱组内,由于主油箱1与副油箱组均为独立个体,因此可单独进行结构设计,避免出现油箱体积增加,出于控制油箱重量的目的,而对油箱壁厚进行控制,造成油箱整体结构强度降低的情况。由于主油箱1与副油箱组之间相互独立,油料通过主油箱1供给用油设备,同样通过主油箱1进行补充,主油箱1与副油箱组之间通过第一输油管道4进行油料的流通,由于副油箱组相对封闭,在油料进出的过程中存在腔体内气压的变化,因此主油箱1与副油箱组之间还设有第一输气管道5,第一输气管道5位于主油箱和副油箱组的上部,此处高于油料的最高液位,因此第一输气管道5将副油箱组与主油箱1内油料液位以上的腔体连通,主油箱1上设有通气管道,通过通气管道与第一输气管道5,使得副油箱组内的气压与外界气压保持一致,副油箱组内的油料液位变化时,通过第一输气管道5可及时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以达到副油箱组内气压的恒定,便于副油箱内油料的流出或流入。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主油箱1和副油箱组的下方设有支撑板3和橡胶减震板12,橡胶减震板12贴设于支撑板3的上端面,主油箱1和副油箱组放置在橡胶减震板12上,主油箱1和副油箱组分别与支撑板3之间配合连接;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主油箱1与支撑板3通过绑带8缠绕固定,副油箱组与支撑板3之间通过绑带8缠绕固定。由于将主油箱1和副油箱独立设置,因此主油箱1与副油箱之间可进行相对位置的改变,为避免主油箱1与副油箱组之间发生较大的位置变化从而导致两者之间的连通失效,本方案在主油箱1和副油箱组的下方设置支撑板3,支撑板3为整体结构,利用支撑板3本身的结构刚性对主油箱1和副油箱组进行位置固定,同时保证其两者之间的连通。支撑板3的形状根据主油箱1与副油箱组之间的位置确定,本方案中的主油箱1与副油箱组相对独立,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主油箱1与副油箱组的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油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用油设备连通的主油箱(1),以及副油箱组;/n所述主油箱(1)的下部与所述副油箱组的下部之间通过第一输油管道(4)连通;所述主油箱(1)的上部与所述副油箱组的下部之间通过第一输气管道(5)连通;/n所述主油箱(1)上设有用于与外界连通的通气管道和加油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油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用油设备连通的主油箱(1),以及副油箱组;
所述主油箱(1)的下部与所述副油箱组的下部之间通过第一输油管道(4)连通;所述主油箱(1)的上部与所述副油箱组的下部之间通过第一输气管道(5)连通;
所述主油箱(1)上设有用于与外界连通的通气管道和加油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箱(1)和所述副油箱组的下方设有支撑板(3)和橡胶减震板(12),所述橡胶减震板(12)贴设于所述支撑板(3)的上端面,所述主油箱(1)和所述副油箱组放置在所述橡胶减震板(12)上,所述主油箱(1)和所述副油箱组分别与所述支撑板(3)之间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道包括与所述主油箱(1)连通的呼吸管(6)以及若干空气滤清器(10),所述呼吸管(6)一端与所述主油箱(1)的上部端面连接,另一端设有连接块(11),所述连接块(11)上设有若干用于连接所述空气滤清器(10)的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箱(1)的上部端面设有集成液位计(7),所述集成液位计(7)包括用于对发动机供给油料的吸油管和回油管,所述加油口上设有用于对加油口封闭的油盖。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油箱组包括若干副油箱体(2),若干所述副油箱体(2)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主油箱(1)之间通过第一输油管道(4)和第一输气管道(5)连通;
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桂文吴文根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三一快而居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